提高高校科技质量的若干对策探讨_质量改进论文

关于高校科技质量改进的若干对策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高校论文,质量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指致力于增强质量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高校科技质量改进就是对影响高校科技工作成果的一系列因素进行的改进活动,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增强高校科技成果的质量,使其更符合对科技成果本身的要求。由于高校科技工作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影响深入的工作,因此影响高校科技工作成果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分析这些因素对高校科技质量的影响必须系统地考虑,只有从总体上改善这些因素和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才可能有效地改善高校科技的质量水平。

图1 高校科技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概念图

图1表示了高校科技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概念图,图中列示了影响高校科技质量的环节和因素,高校科技质量改进从根本上说就是对这些过程和因素的识别和改进。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高校科技质量改进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仅对其中的若干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完善两个反馈机制的科研质量控制环节

高校的科研活动本身可以看作是一个科研过程,这个过程从科研项目的确立选择一直到项目的完成,作为一个过程的控制方法,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加入反馈的控制环节,即在项目实施和成果产生的过程中应该有对项目的评价环节来监控科研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这个环节在现在的高校科研工作中基本被制度化了,但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很多科研成果的评价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反馈控制的目的。

除了科研项目本身的反馈控制机制之外,当前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缺少科研的宏观控制反馈环节,即:对效果好的科技成果宣传不足,对产生这些好的科技成果的科研过程没有很好的总结经验,推广好的制度和机制;对最终应用效果较差的科技成果也缺乏监督和管理机制,不能有效地防范此类科研工作的再次发生。

科研活动的内部反馈控制有赖于高校的科技处、科研成果的需求方和实施课题的研究方这三个方面的紧密配合和相互监督和制约,在特定的情况下,推荐第四方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理。引入第四方监理,是为了解决科研成果的需求方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对实施课题的研究方所取得成果进行必要的评价的能力。现在很多课题进行的专家评审会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第四方监督的作用,但引入第四方监理的目的不仅仅是最后的课题评审,而应当包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过程监理。

科研活动的外部反馈控制有赖于科研需求方、高校和国家建立三级科研成果评价和转化的信息平台,便于科研成果信息在全社会的合理流动。与科研活动的内部反馈控制机制不同,当科研成果信息在全社会形成合理流动后,各种科技资源就会完成自适应式的合理配备,整个科研的外部系统就会实现自组织和自适应,从而实现总体的优化。

三、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和制度

改善高校的科技质量还要从根本上建立适应高校科研工作开展的体制和制度,从高校的外部环境讲,影响高校科研工作质量的因素涉及国家的各项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开展的政策和法规,涉及高校科研管理的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等。从高校内部讲,科研工作的成果普遍的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定岗定级结合了起来,如果没有健全和完善的制度保证,很容易造成高校科研重量不重质的情况出现,对于高校科研所必须的人才和经费等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也需要制度方面的保证。

因此,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高校科研的体制和制度环境。

首先,应该明确高校科研管理是一种行政行为,应该提高各项管理条例、办法、规定建立的科学性,提高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和效率。防止单纯用行政方法进行强制管理,犯主观主义的错误,防止用行政管理方法造成增加管理手续、影响工作效率等问题,防止做一味扩大行政管理权限,伤害科研人员积极性的事情。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对高校科研管理的行政权利进行制衡和监督,建立对各项管理条例、办法、规定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持续改进的机制,建立并实施基于ISO9000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

其次,应该合理地应用科学计量学、情报计量学、文献计量学与技术计量学的方法来评价、监督和激励高校科研的开展,使得科研成果的统计和评价走上科学和定量的道路。以计量SCI引文为例,在实践应用中不但应当记录数量,同时应当考虑引用因子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评估所发论文的影响力和质量。

第三,建立和完善科研成果评定中的专家管理的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专家在科研成果评定和科研管理监督中的正面作用,避免各种专家腐败现象的产生。为此有必要完善对专家评审的监督和举报制度,并强化高校科研主管机构对科研成果评定的监督职能。

第四,在科研体制和制度建设方面,应当强调并制定特殊的优惠和鼓励政策,扶植和保护中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

第五,区别科学研究中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不同特点,体制和制度上要有倾斜性的鼓励本校或本专业的科研核心能力的发挥,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不搞平均主义。

四、改善现有学术交流环境是提高高校科研质量的重要环节

高校科技质量的改进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发现改进的机会,这就需要有一个有效的学术和科研交流环境,能够让科研活动本身和科研成果形成某种合理的流动和交流,这种流动和交流本身就构成了科研活动外部反馈机制的环境因素的一部分。

改善当前的学术交流环境应当优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消除跨学科联合研究或交叉研究的障碍,消除各学校之间进行交叉研究和联合研究的障碍,积极培育和发展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之间学术交流的渠道。

其次,加强和培育各学科协会的力量,使其成为联系高校科研等各研究机构科研活动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学术交流的场所。加强各相关协会的联系,并应积极组织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

第三,提升学术会议的质量,加强会议前期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充分利用各高校的场地,使得学术会议成为在高校内传播学术思想的舞台,提升高校学生的科研意识。

五、高校科技质量改进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高校科技质量改进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是随着人们对科技过程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影响科技质量的各因素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进行的,这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即是一个不断循环的活动。这个过程运行的结果应当是高校科研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

高校内部科技质量的持续改进可以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的PDCA过程改进模式进行。依据质量改进的输入不同,可以将高校科技质量改进分为三个不同的领域,即项目成果的改进,项目实施过程的改进,项目实施过程监控系统的改进。

对项目成果的改进是对科技成果质量的直接改进,是以实践中成果的使用情况或高校科研成果的顾客的反馈为依据的,其内容涉及科研活动的再研究、再试验等。

项目实施过程的改进和项目实施过程监控系统的改进是对高校科技质量的间接改进过程。是以科研项目实施人、科研项目实施监督者的意见为依据的,其内容涉及科研过程的审核,评定、过程再设计、制度再设计等。

六、结论

高校科技质量改进对于各级科研管理的行政部门和具体的管理人员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鉴于当前国家对高校科技工作的投入量逐年增大,不断提升高校科研质量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仅是对高校科技质量改进问题的初步探讨,在研究中,笔者深刻体会到高校科技质量的改进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但科研质量的提升也需要从点滴做起,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标签:;  ;  ;  

提高高校科技质量的若干对策探讨_质量改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