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地区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调查与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论文

边疆地区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调查与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杨晓萍,李 君,黄婷婷

(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830052)

[摘 要] 本研究立足于新疆农业大学法学专业近五届毕业生、在校生及用人单位在应用型人才需求层面的社会调查,对法科学子专业理论水平、业务素质、职业技能、综合素质需求与评价进行信息统计,结合对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途径、培养手段方法与培养目标定位的对应性分析后认为,以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培养结果符合社会需要,基本达到用人单位要求,提出课程结构优化和教学模式多元化、突出法务实践实训、打造“双师双能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法学;应用型人才;需求调查;培养目标

一、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调查的必要性

法学本科教育应该兼顾专业理论教育与应用性培养,我校应基于现实社会需要,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基层法务人才的素质要求,在参照社会对学校输出法律人才的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合理权衡专业理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的权重比例,科学配置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拓展教育的权重比例,这对于科学定位法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2.做深法制栏目。在老百姓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烈的今天,法制类栏目已成为继新闻、娱乐之后的第三大电视节目门类。但是,由于法制节目在选题上广泛多样,题材的重叠性大,法制节目要想有良好的表现,只能在深度上下功夫,通过挖掘同类案件中不同的生活背景,做出栏目的个性。如鄂州经视频道开办的《法在鄂州》栏目,通过国内生动鲜活的案例,采取以案说法的方式,着力营造了良好的法制宣传环境。

新疆处于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谐发展、全面推动法治建设的现状中,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始终保持增长态势。随着民众法治观念的增强,在维权问题上对法律人才产生了更大需求和更多依赖。调查社会各界对我校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满意度,掌握用人单位对历届毕业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业务素质、职业技能、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价和期望,对法学专业建设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为地方发展提供法治服务、资政服务具有现实价值。

二、调查基础数据与分析

本次调查根据毕业生在毕业后三到五年间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实践、综合能力的展示运用所反馈的信息,依据用人单位对我校输出法律人才的客观评价,通过在校生对课程设置、实习实践、法学氛围等的客观评价及信息反馈,进行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分析,最终对我校法学专业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进行科学定位。

在对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中,要定期对羊等动物进行定期检疫,羔羊每年断乳后进行一次布氏杆菌病检疫,成羊两年检疫一次或每年预防接种。对检出的阳性羊要捕杀处理,不能留养或给予治疗。

(一)近五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分析:法学专业就业方向与专业匹配度高;专业素养、表达能力和一技之长对学生就业求职影响较大,在涉及专业能力培育的核心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调查数据显示:调查对象认为本专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其中有66.6%的调查对象认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基本等用,33.4%的调查对象认为等用。认为大学期间所学专业技能可以直接或基本可以顶岗的被调查对象占到94.4%以上。近71%的调查对象目前就职于司法机关、纪律监察机关、党政机关、国防及武警部队或事业单位;25%的调查对象目前就职于律师事务所且为执业律师;近4%的调查对象在企业工作。调查对象认为“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表达能力”“一技之长”在求职过程起到主要作用。其中,“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排序第一,被100%的调查对象选择。

(二)用人单位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社会调查共调查了近五届毕业生就职的40家单位,涵盖了司法机关、纪律监察机关、人民政府、国防及武警部队、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国有企业七大类别。用人单位在录用法学专业毕业生时,首先看重“专业对口”,对应聘者的专业背景、综合能力、性格和态度及面试时印象会“非常重视”。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过程中对综合能力指标的排序为:专业能力排第一,诚信品质排第二,协作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并列第三。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层次、学习成绩、政治面貌、所学专业对应的技能和获取的资格证书“比较重视”。其他指标因子则为“一般重视”。(详见图1)

图 1用人单位在录用高校毕业生时 对各因素的重视程度分布图

法学专业本科教学应以专业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专业理论功底、法律应用能力和专业服务社会的水平为中心任务,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与全国统一法律考试大纲相衔接,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增强学生法务实践能力;注重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达到“可用、能用、堪用”的培养目标。根据社会现实需要,结合学生就业方向,培养面向新疆地区辐射西北的公、检、法、司、监、纪监及党政军、各企事业单位的应用型法学专业人才。

在校生调查在大三、大四年级展开,随机抽取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各25份有效问卷。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调查方面,为便于学生选出最感兴趣、最需要加强以及最有影响力的专业课程,备选项参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课程分类和举例:理论法学,如宪法、法理学、法史学、法律逻辑学等;基础应用部门法,如三大实体法与程序法;高频应用法,如婚姻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公司法等;职业基础课,如法律文书、模拟实训。

(三)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在校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调查分析:新疆农业大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培养结果符合社会需求导向,在专业能力、品质塑造以及人际协作等方面仍需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水平。

数据显示,88%的在校生选择了“应用法学领域”(含基础应用和高频应用)为最感兴趣的专业基础知识;60%的在校生选择了“应用法学领域”为最需要加强的专业基础知识;80%的在校生选择了“应用法学领域”为最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详见图2)

2)知识目标:准确掌握普通话声、韵、调发音规范及其音变现象;掌握朗读的基本要求,做好朗读前分准备工作;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思想感情。

调查分析:以上数据体现出在校生对于专业“应用”重要性的认识与认同,也体现出法学专业学生认识到本专业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更体现广大学生期望“学为所用”的学业态度。

图 2在校生最感兴趣、最需要加强、 最有影响的专业知识课程类型图

其实这会儿蒲琳真的有点想哭,张盈盈在十九岁就生了她,二十二岁就和爸爸分开,此后经年,那么年轻的妈妈要用怎样的方法让同样年轻的女儿成长呢,她用的方法是自己身体力行,用阳光开朗、自强自立的品德过上有质量的生活。但看着张盈盈疑问的眼神,蒲琳想起张盈盈怎样鼓励她说话谈恋爱,马上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谢谢你教会我谈恋爱。”

1.优化培养模式及课程结构

三、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与 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分析

我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用人单位对我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德能才绩的认可度高,与法学专业本身的职业要求和岗位要求达成很好的契合;法学专业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专业教育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技能的培育。因此,课程设置中的实习、实训课程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作用较为明显。

在大岗山高拱坝拱肩槽开挖阶段,主要施工程序为爆破设计、开挖区域平整处理及清理、测量放线及布孔、技术交底、插筋搭设、钻机就位、钻孔及清孔、钻孔质量核查及保护、装药及网路连接、网路检查、起爆及爆后检查、边坡开挖、爆破效果评价。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新疆农业大学法学专业以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结果符合社会需求,基本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同时,还要加强“最具影响力”的核心课程建设,要重视工具类技能智育,重视学生在“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情商培育。

四、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相匹配的途径与跟进措施思考

(一)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法学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职业素质、政治觉悟、写作能力满意度很高;对毕业生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及外语水平认可度持中;对我校法学专业毕业生总体评价良好,达到用人单位所期待的“可用、能用、堪用”之要求。

(二)培养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途径与措施

现代青花在传统青花的表现手法上对料性进一步探究,打破了传统青花回绘制的技法,丰富了传统青花的表现技法,既把握了传统青花与现代青花的内在联系,又创造出新的笔墨程式及新的画面效果(如图3)。

法学人才培养注重“以问题为中心,以分析解决问题为重点”的学习、思维、行动能力培养。采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专业教育+素质培养”“实务部门联合+职业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法治理念,使其掌握法律理论和实务知识。在教育培养结构上,专业教育是核心,通识教育和素质拓展教育是“两翼”,保持三大类教育课程结构的平衡。在课程结构、课时分配、教学大纲的设定上,与全国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大纲相适应。

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紧密结合。专业理论课注重学生法治理念和职业信仰的养成,重视探究性、思考性学习。专业应用课注重学生法律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重视引导性、实操性学习。专业教师须结合最新立法、司法解释以及最新案例优化更新教学资源,力求将课程内容的经典与现代、先行与后继关系得当处理。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以混合式教学、模拟实训、实操实习等多元化模式适应社会需要,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和育人育才于一体。

3.提高实践技能,鼓励科技创新

实践技能的培养对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法学毕业生就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科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文字与言谈能力、沟通与辩论技巧、应变与协调能力。法律文书与其他公文的汉语写作能力是实践技能中须加强训练的重要内容。针对我校法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应结合专业学习进度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训练营活动,着力让学生通过对法律现象的观察,了解国情、区情与社情,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结合本专业知识背景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工作。

4.“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只有“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操技能的法律应用型人才。在师资建设上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鼓励并有序安排专职教师到法务部门挂职锻炼,在立法部门、司法部门、监察部门、法律服务部门中遴选担任法律实务的业内专家担任实习导师和兼职教师,有序培养一批“双师双能型”的专职教师人才,着力培育一支“双师双能型”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五、结论

基于社会对法学人才的知识能力需求调查,基于人才培养层析定位、目标定位和服务定位,本文对新疆农业大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途径、培养手段方法与培养目标定位进行对应性分析后认为,课程结构优化和教学模式多元化、突出法务实践实训、打造“双师双能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辉.法考背景下高校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8(4):87-91.

[2] 倪明.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11):113-115.

[3] 刘鑫.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8(2):63-66.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07-0090-03*

*[基金项目] 新疆农业大学2018年度教研项目“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调查与培养目标定位研究”(XNJ201812)。

[作者简介] 杨晓萍(1976—),女,重庆人,新疆农业大学副教授,法学系主任;李君(1978—),女,乌鲁木齐人,新疆农业大学讲师,法学系副主任;黄婷婷(1991—),女,乌鲁木齐人,新疆农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 2019-01-07

标签:;  ;  ;  ;  ;  

边疆地区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调查与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