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噪声污染的特性及防治对策论文_杨青涛

城市噪声污染的特性及防治对策论文_杨青涛

广州巨邦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510510

摘要:噪声污染已经逐渐成为近年来社会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从宏观上讲,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的声音及与现场环境不适合的声音都可以称其为噪声;从微观出讲,凡是超过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有关标准的,且会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关键词:城市噪音;噪音污染;防治对策

前言

随着城市文化娱乐产业和商业的兴旺发达,众多营业性文化娱乐和商业场所的开设日趋增多;在丰富群众休闲娱乐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同时,歌厅、酒店营业和商业经营活动等音响设备噪声也给周边的居住、教育、办公等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成为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1 噪声的特性

所谓噪声污染是指那种人们不需要,而且使人感到讨厌和烦噪的声音对人的侵害。人类生存离不开声音,社会生产、生活活动注定产生噪声,所以人们不可能不受到噪声干扰,只是要把噪声控制在人们可能接受的程度的范围内,从而减少噪声污染的侵害。一般情况下,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Hz,称为可听声;低于20Hz,称为次声;高于 20000Hz,称为超声。我们所听到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高频声听起来尖锐,而低频声给人的感觉较为沉闷。声音的大小是由声音的强弱决定的。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噪声是由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规律的组合而成;乐音则是和谐的声音。

1.1 污染方式的直观性

噪声污染与水和大气污染不同。水和大气是化学性污染,是人类活动将某些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产生的污染,即使这些污染源排除之后,这些污染物质仍然存在,整个污染过程缓慢隐蔽。然而噪声污染则不同,它属于物理性污染。只要有噪声源,就产生噪声污染,只要噪声源排除,噪声污染立即停止。观察噪声污染过程可以发现,噪声本源清楚简单,传播途经单纯迅速,污染危害直接明显,是一个看得见、听得到、感觉快的直观式污染。正是这种污染方式的直观性才使人们对噪声污染反应的最敏感、最反感,自然也最容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1.2 污染危害的直接性

噪声通过人的耳朵来感觉。所以,尽管噪声本身能量很少,但对人的刺激和影响却是非常严重的。比如强噪声作用到人的听觉器官可能立即引起耳聋;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将引起人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失调进而产生疾病;环境噪声直接影响语言交谈和通讯联络。至于影响学习、工作和思考问题,干扰休息、睡眠,更是人人熟知。可以说噪声污染一日不治理,人们就一日不得安宁。水和大气污染往往就没有噪声污染对人的危害这么直接。

1.3 噪声源的广泛性

声音是一种波,声波主要是由物体振动通过媒质(主要是空气)引起人耳内鼓膜与之相应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使我们产生声音的感觉。那些人们感觉承受不了的声音就是噪声,那些产生噪声的振动物体就是一个噪声源。然而在我们这个有声的世界里,噪声污染源是非常广泛的,不仅种类多、分布广,而且时间、空间变化大,对于水和大气污染源来说是远远不及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既离不开声音又厌恶噪声,而环境中又无处不存在噪声。

1.4控制的艰巨性

客观地说,各种环境污染控制起来都比较困难,控制噪声污染更加艰巨。一是由于噪声源存在的广泛性,点多面广控制量非常大。二是控制噪声污染不仅要控制生产的设备本身要低噪声,还要控制传播途经,必须有可靠的减噪措施,因此控制技术难度大。三是噪声污染程度与城市人口密度、活动频度有密切关系。四是控制噪声污染不仅是治理单个的污染源,关键是创造良好的声学环境功能区,必须有全面综合的控制措施,因此控制噪声污染要求水平高。

2 城市噪音的危害

2.1 影响睡眠

睡眠是人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和维持健康的重要方式。而噪声会导致大脑兴奋,使人难以入睡,体力得不到恢复,从而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和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长期如此便会使人产生耳鸣、神经衰弱症、心率不齐等症状。

2.2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若现场环境背景声音超过 85 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专心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3 损伤听力系统

人若长时间处在强噪音环境当中,会导致听力系统损伤,造成听力逐步丧失。强烈的噪音会使人产生如耳痛、 耳鸣等症状。医学研究证明噪音对儿童尤其婴幼儿的危害更大。儿童及婴幼儿的听力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听力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无法承受强烈的噪音的猛烈刺激。

2.4 损害心血管

噪音会增加高血压、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处在噪音环境中会使心跳加速,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造成血压升高,容易引发心肌梗塞。据统计生活在公路旁的居民患心肌梗塞的概率比其他人高出百分之三十,纺织工人患高血压概率比其他人高出15个百分点。

2.5 对女性生理机能的损害

噪音对女性的危害要远高于对男性的危害。噪音会导致女性月经失调、孕妇流产率增加等。据长期的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噪声不仅会使女工听力系统受损,并且会对女工的月经和生育均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早产、流产甚至胎儿畸胎等事件的发生。

2.6 引起精神系统功能紊乱,造成内分失调

噪音的工作环境可以使人出现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等症状。国外曾有人因无法承受火车噪音的刺激而精神错乱以致最后自杀的案例。由噪音引起的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影响人的性情和行为,使人变得易怒和烦躁。

3噪声污染的防控

3.1抓源头

就是狠抓噪声污染户。一方面,对所有噪声污染户进行监测,逐户建立档案,并分类排队制定减噪方案。另一方面,对拒绝治理或治理无效的超标噪声污染户,必须依法采取果断措施,一时都不能姑息迁就。

3.2抓服务

环保部门不仅要定期进行噪声环境监测服务,更重要的是深入到污染户从技术上、从工作上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一户一户,一件一件的解决问题,真正的办点实事,这样做他们是欢迎的。因为噪声污染,他们是第一受害者,只是苦于缺少知识、技术和办法,不善治理。

3.3抓基础

噪声是声波的传播,污染的结果决不是一个人一个点,而是一群人一个区域。控制噪声根本来说是一个地区人们的共同行动,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有组织的干起来。城市街道居委会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又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反映民意、调解矛盾、为社区服务的单位,所以依靠这一级组织监督控制噪声污染如同环保长了手和脚,添了眼睛,必会对治理城市噪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抓教育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采用具体行动,持之以衡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单位、公民的社会公德和环境意识、环保知识、法律观念,使之都从自己做起,不制造噪声,自觉自动地控制噪声。形成一个为创造良好声学环境,人人做贡献的氛围,这是控制噪声污染的基础。

4 总结

总之,对于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治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们不仅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噪声进行治理,同时还必须要对城市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大力加强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治宣传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才能够对城市噪声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最大化的降低其危害,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GB 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S].2008:1-6.

[2]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14.

[3]杨志国,姜亢.城市噪声污染管理中的 GIS 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08):48.

[4]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S].2008:1-9.

[5]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S].2008:1-6.

论文作者:杨青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  ;  ;  ;  ;  ;  ;  ;  

城市噪声污染的特性及防治对策论文_杨青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