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教学论文_阳冠华

浅谈中职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教学论文_阳冠华

核工业卫生学校 421002

【摘 要】中职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一门与临床学科有交叉联系的基础学科,概念多,专业名词多,理论性强,学生普遍反应难学,难懂。在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认真专研教材,适时掌握本课程新的动态,注重理论联系临床,多种教学手段联合运用,加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教学,可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

中职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又是一门联系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与流行病学,医学检验等学科具有密切的关联。但是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且抽象深奥,而中职学生普遍理论基础较差,以致学生大都反映本科成绩难学,难懂。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对于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认真专研教材,不断自我学习,掌握学科新动态

近几年来,由于不断出现新的微生物或者变异的微生物,以及医学工作者不断的研究探索,尤其在免疫学领域许多新的理论,检测方法,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以致该课程在内容更新上相对滞后。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既要立足本课程,认真专研本课程,全面把握其重难点,又要不断自我学习充电,查阅相关资料,及时掌握本课程新的进展,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更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并适时向学生介绍新的动态,才能较好的完成教学。

2 注重结合临床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方面本课程本身就与临床学科具有密切联系,另一方面该课程概念多,理论性强,学生学习普遍感觉难以理解,容易出现疲劳和厌学情绪,而学生往往对临床或学科新进展显示浓厚兴趣,因此有效结合临床或最新成果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方说在讲到流感病毒时,可以联系到今年全国很多城市有H7N9感染病例,结合对该病例临床特点的的分析,学生很容易记住该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相关知识。又比如在讲到冠状病毒时,联系到2003年中国出现的SARS冠状病毒,结合当年该病毒的流行特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检查,诊断与治疗效果讲解,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全神贯注听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很好地掌握了该病毒的授课内容,受到学生普遍的欢迎。

3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跟着丰富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既要继承前辈一些优良的传统方法,如充分利用丰富的姿体语言,形象的比喻,漂亮的板书,明了的手绘简图,各种挂图,幻灯片等,又要紧跟时代步伐,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如PPT,动漫等。两者的有机结合,既可以使难懂的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给学生,又可以让抽象的理论鲜活起来,生动有趣,学生往往便于接受和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方说在讲述免疫系统时就可以采用生动的比喻,将人体比作一个国家,免疫系统为其军队,各组成部分为其各军种,军队作用就是抵抗各种病原微生物侵略,军队数量不足则致感染,军队能力不足则致免疫缺陷,军队判乱则致自身免疫性疾病。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掌握免疫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及各自的功能。在讲述I型超敏反应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下载一些常见的图片,如皮肤过敏,青霉素过敏的图片结合来讲。通过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既可以使老师从过多的板书中解脱出来,又可以摆脱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直观,简洁明了,学生往往容易接受理解,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习成绩就会取得到很大的进步,自然提高了教学效果。

4 重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实验教学对促进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本课程理论性强而难懂的特点,更需重视实验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实验课前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实验器材;优化实验内容;重视实验细节;示教关键性操作;指导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成败经验;严格实验考核制度;认真批改实验作业。每个实验要求学生都参与进来,不走过场。比方说ABO血型鉴定实验,老师根据本实验的要求,事先精心准备物品,讲述实验原理,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啥这样就可确定自己的血型?然后亲身示范操作,在操作的同时详细讲解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针对有个别学生怕痛,怕脏,不想扎针,我们就逐个检查落实。实验结束后认真分析结果,总结个别同学失败原因,解释所提问题,学生既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很好的理解了抗原与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总之,教无定法,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老师在一堂课上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方法都采用,而且不同课程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我想只要我们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负责,关心学生,不断探索与创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就一定可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希君,田飞,姚旌旗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

2 马兴铭,赵进昌,对医学微生物教学的一些看法[J]微生物学通报,2004,31(1)132~134.

3刘萍 浅谈《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教学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10(2)

4赵良中,马爱新,免疫学教学法初探[J]2008,5(20),140~143

5黄茵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杭州师范学院学报[J]2007,10(5)340~342

6 蒋培余.高职护理《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系统整体优化的探讨[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1)

7高锦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01)

8王红.高职院校《医学免疫学》双语课件制作及应用的体会[J]. 中外企业家.2014(02)

9刘斌,谢澜猗,雷晓燕.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法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2003(03)

10杨惠军.《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 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2)

作者简介:阳冠华(1974年—),男(汉族),湖南衡阳,核工业卫生学校,学士学位,讲师,主要从事医学基础教育方面的研究。

论文作者:阳冠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8

标签:;  ;  ;  ;  ;  ;  ;  ;  

浅谈中职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教学论文_阳冠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