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构建及其效果分析论文_雒焕维

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构建及其效果分析论文_雒焕维

白银市水务局 甘肃白银 730900

摘要:目前,我国发展过程正处于人口问题突出,农业生产负担重的现状,尤其是我国的农业发展中水资源非常匮乏,在生产中污染比较严重。为了能够更好地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保障农业生产和基础建设,促进农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贯彻党的方针和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生产规划。本文就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构建及其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节水防污;农田水利系统;效果;分析

前言:随着社会进步,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中出现污染严重的现象。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将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贯彻落实,对农业发展进行良好的规划,其中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能够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减少和避免农业污染。

一、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的概念及特征

1.1 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的基本概念

实施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在农业发展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农田灌溉和排水,有效地改善农田水分的分布状况,将缺水的农田进行合理水资源引流,减少和避免农田上出现旱涝碱等自然灾害,进而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一般说来,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主要是指利用现代灌溉技术的水利系统机制,结合相关的制度和体制进行农田改革,有效地提高灌溉系统的作用,改善农民在劳作中的配水服务状态,改进对水资源、经济资源、环境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的利用。

1.2 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的特征

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主要是指具有良好的灌溉和排水系统,能够适当地进行引水、灌水、排水、输配水运作,其主要的特征有以下几点:首先其能够有效地防治水污染,保护环境,在灌溉过程中,改善一些由于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形成的农业生产污染的灌溉区,防止水资源的污染,同时保持地下水位的动态平衡;其次是有效地节约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量,使用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通过现代技术合理优化水量,有效地节约水资源的使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最后,使用该系统能够提高水资源的质量,有效地结合改水、防污染、节水等功能,改善农民的用水质量,并提供更加健康、充足的水资源。

二、工程实例分析

2.1 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征

某农业水利建设位于巴彦淖尔市的最东端,按自然类型特征可分为山旱牧区和黄灌区两个自然类型区,总面积7476平方公里,有可耕地面积205.3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63万亩,其中黄灌区现灌溉面积117.91万亩。由于该旗位于河套平原的最下游,在2500平方公里的黄灌区内,长渠高地多,农田配套差,配套水平低于上游几个旗县,再加上河套所有农业排水全部汇入该旗境内的海内,导致该旗浇水困难、土地盐碱化程度逐年加重,污染严重。因此该地的水利建设投资大,困难多。

2.2 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灌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了4次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改建、扩建和续建配套,分阶段实现了灌水渠道合并改造、灌水渠系改造扩建、骨干排水沟系建设和“世行贷款项目”的灌区配套工程建设,部分渠沟建筑物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工程完好率不足35%,各级输水渠道渗漏损失大,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2,不仅大部分耕地和部分配套工程已倒退到了中低产田的行列,而且用水效率极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的构建

2.3.1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的构建

该工程建设的具有“四道防线”的节水防污型农田水系统进行分析,它主要是有效地调控草沟、骨干沟、湿地以及田间水肥之间的防线,并进行观测和实验,实验区的土质主要是粘壤土,土层的厚度有50厘米,呈弱酸性,该地区处于常年平均的温度为19℃左右,空气半干燥,降水量比较大,但是分布不均,当地的居民主要是种植农作物,但因阶段降水量少,土壤呈现干旱的状态,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对农作物的水肥状态进行调控和对比,主要的灌溉方式有两种:常规的淹水灌溉和间歇式的灌溉方式,在水稻种植区主要是施两次氮肥,掌握一定的施肥次数,然后进行3次重复作业,利用当地常规的水肥进行管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灌溉方式和施肥量不同之外,其他条件相同。

通过对实验地区进行勘测之后,选取实验区进行改造,构建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主要的步骤是:首先在田间挖掘排水草沟,作用主要是对稻田间的排水量进行观测,然后在种植合适的植物,并在进出口的地方设置三角堰,观察水的深度,同时将不同生育期的农作物的氮肥浓度、降水、排水以及灌溉水量进行观测,在湿地设置独立的进水口和排水口,这样能够有效地进行水量探测,并分析水中的氮磷浓度;骨干沟串联,这样能够有效地净化排水。通过这样的构建分析实验区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的效果。

2.3.2 效果分析

通过构建的水利系统分析,发现其“四道防线”能够有效地降低农田里的肥料含量,减少了农田污染,同时通过对田的营养成分和生长生殖分析发现,水利系统能够有效地净化氮磷浓度,利用间歇式的灌溉方式,实施四次施肥,能够有效地进行水肥管理,节约灌溉水量,减少了排水量,同时从源头上减少并避免了水污染,达到节水防污的效果。通过分析也发现水稻种植管理中使用田间水肥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作物和植物的生长,有效地进行生态净化,构建的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提高农业生产量。

三、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新发展

在农田水利节水防污系统中,新技术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低压管道技术是近几年刚刚开发出来的新技术,这项技术利用地埋管道输送水流,代替以往的沟渠,这项技术的最大好处在于,可以控制输水的流量,即便输水过多,也不会流失,因为水流会随着管道回到地下水库,而不会像以往水流沿着沟渠流失,与传统的土渠灌溉相比,该项技术可以节约水量35-50%,水流的利用率提高了10%,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农田用水,还使得沟渠被开发成农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量不同,在农田的地段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水量,改变灌区的种植结构,同时,调整灌区植物的种植比例,使得灌区的综合灌溉总量发生变化,而灌溉需水量的差值就是这一过程中的节水量。

技术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必须详细调查灌区的情况,包括土地的肥厚程度、水质的酸碱程度,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渠系的配套,骨干渠道的防漏防渗,结合相应的农业水利节水防污方法,减少水的蒸发量,并且根据实际灌溉的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水价,并且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激光平地的先进技术,所以,大力发展渠灌区节水防污型的地面灌溉对农田水利节水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

我国农业发展中提倡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方针,因此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应有效地改善水资源污染和紧缺的现状,通过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的构建,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有效地利用系统中的灌溉水、排水系统,将农田规划得更加合理,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

[1]山仑.我国节水农业发展中的科技问题[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01).

[2]李道西. 彭世彰. 徐俊增. 丁加丽. 何岩. 郁进元.节水灌溉条件下稻田生态与环境效应[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6).

[3]徐首先. 夏智讯.地膜节水灌溉技术试验阶段报告[J].新疆农业科技,1987,(06).

论文作者:雒焕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0

标签:;  ;  ;  ;  ;  ;  ;  ;  

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构建及其效果分析论文_雒焕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