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疫苗的异常反应情况及处理对策探讨论文_傅真,路红,王宁

1平阴县孝直镇中心卫生院 250402;2冀州区南午村中心卫生院 053203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预防接种疫苗的异常反应情况及处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在我站进行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者65例,由专业工作人员对所有受种儿童所接种的疫苗种类及异常反应类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选中的65例出现异常反应的受种儿童,其所接种的疫苗种类主要为百白破疫苗(41.54%),其他疫苗种类包括麻疹疫苗(27.69%)、乙脑减毒活疫苗(23.08%)、流脑A疫苗(7.69%),在异常反应类型方面,以过敏性紫癜为主(75.38%),其他异常反应类型包括热性惊厥(12.31%)、无菌性脓肿(10.77%)、晕厥(1.54%)。结论:儿童在接种百白破、麻疹等疫苗后容易出现异常反应,因此在接种此类疫苗时需加强观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发生异常反应的儿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确保疫苗接种安全。

关键词: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异常情况;处理对策

儿童计划免疫是国家卫生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内容为“四苗防六病”,通过基础免疫及及时加强免疫接种能够使儿童获得多种疾病免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儿童计划免疫内容也将不断扩大[1]。儿童是许多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疫苗虽然在阻断传染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人体而言都是异物,它可能会刺激机体产生异常反应[2]。随着儿童预防接种的普及,儿童家长与医护人员对儿童预防接种疫苗的安全性更加重视,针对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异常反应,如何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是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收集在我站进行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者65例,将异常反应发生情况及处理对策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纳入65例在我站进行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者,在研究对象中,包括男性34例,女性31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年龄(2.45±0.63)岁,所有儿童家长均对本次研究知情,表示自愿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由两名经过系统培训的工作人员收集65例出现异常反应儿童的相关资料,参照《副反应监测试点工作指南》、《过敏性紫癜等6种疾病诊疗指南2010版》,判断受种儿童出现的不良反应表现。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后的异常状况指预防接种时或接种后,出现的可能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功能方面损害的现象。对65例受种儿童所接种的疫苗种类及异常反应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表示,统计学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65例受种儿童所接种的疫苗种类统计结果 本组65例受种儿童所接种的疫苗以百白破疫苗为主,受种儿童百分比为41.54%,明显高于其他疫苗种类受种儿童百分比,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65例受种儿童所接种的疫苗种类统计结果[n(%)]

注:*表示与其他异常反应类型接种儿童百分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简单、有效、经济的措施之一,同时也是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但是受接种疫苗种类、受种儿童自身状况、接种护理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在接种时或接种后出现一些异常状况[3]。对儿童预防接种疫苗的异常反应,接种人员需要增强安全防范和风险责任意识,发现异常反应疑似病例需要及时处理并报告上级,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发生医疗安全事件,给受种儿童及其家庭带来损失[4]。

本文共抽选65例在接种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现65例受种儿童有27例(41.54%)所接种的疫苗种类为百白破疫苗,其次为麻疹疫苗(27.69%)、乙脑减毒活疫苗(23.08%)、流脑A疫苗(7.69%),而且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疫苗受种儿童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儿童在接种百白破疫苗后更容易出现异常反应,这与疫苗本身生物特性有关,对于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需要加强观察。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紫癜(75.38%)为主,也可见热性惊厥(12.31%)、无菌性脓肿(10.77%)、晕厥(1.54%)。异常反应属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一类,在预防接种疫苗时,一些异体或大分子物质进入人体可能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诱发不利于机体的反应,尤其对尚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受个别受种者体质差异的影响,更容易受到预防接种的刺激作用,导致机体出现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反应[5]。在分析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异常反应情况时,需要准确确定异常反应与预防接种之间的关联性,排除偶合反应,即儿童正处于某种疾病潜伏期或前驱期,但症状不明显,不论是否接种,这种疾病所导致的症状都会发生,它与预防接种无直接因果关系,因此需要排除。

针对儿童预防接种疫苗的异常反应分析结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及处理工作:(1)在接种前需要详细检查和评估受种儿童基本信息,询问健康状况及有无接种禁忌症,做好体格检查,只有受种儿童处于健康状态才能使疫苗的安全性得到保证。向受种儿童家长做好宣教工作,使其了解和熟悉所接种疫苗的种类、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告知家长在接种疫苗后需要留观30min,确定无异常反应后再离开[6]。儿童家长的积极配合离不开医患双方友好信任关系的建立,接种人员需要掌握沟通技巧,强化接种后的留观工作,促使儿童家长积极配合,及时发现异常反应从而在第一时间获得专科医师的协助治疗。(2)加强各类疫苗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防止疫苗失效或变质,从源头上保证疫苗安全性。(3)发现受种儿童出现异常反应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对过敏性紫癜需根据病情发展情况,注射地塞米松或苯海拉明等药剂,叮嘱儿童家长不要让儿童抓挠[7]。若儿童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分钟内出现头晕眼花、胸闷、呼吸减弱等症状需要立即将儿童放平,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进行抗休克急救。在救治处理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儿童病情变化,进行有效的处理降低异常反应对受种儿童的损害[8]。本组65例发生异常反应的受种儿童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护理后均获得痊愈,未出现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儿童预防接种疫苗的异常反应包括过敏性紫癜、热性惊厥等,容易出现异常反应的疫苗种类包括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针对常见异常反应情况需要做好接种时与接种后的护理工作,发现异常反应及时处理,最大限度保障受种儿童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姜金玲. 儿童预防接种副反应原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7):173-174.

[2]石艳艳. 疫苗接种常见儿童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9):5715-5725.

[3]吴美富. 37例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分析及预防对策[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5,9(06):387-389.

[4]张金学,赵萍,许贞姬. 刍议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的影响及其对策[J]. 中国卫生产业,2015,12(09):188-189.

[5]李克莉,叶家楷,许涤沙,等. 中国2011~2013年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5,21(02):139-146.

[6]刘亚静. 探讨不同部位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观察体会及护理干预[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0):364-365.

[7]赵占杰,江畅,梁剑,等. 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接种及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系统运行现状和策略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13,29(05):479-485.

[8]关玉英,余银英. 儿童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08):1514-1515.

论文作者:傅真,路红,王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  ;  ;  ;  ;  ;  ;  ;  

儿童预防接种疫苗的异常反应情况及处理对策探讨论文_傅真,路红,王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