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4年某院42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_何彩婷,周谏开,吴海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广东 广州 510800)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临床对用药安全性的认识,降低用药风险。方法:对某院近3年收集的42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所收集报告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肝胆系统损害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8.84%,肝胆系统损害占16.31%;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最多(占38.29%)。给药剂型中粉针剂、注射剂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占74.62%)。ADR的结果逾六成好转。结论加强ADR监测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抗感染药物;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392-03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增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关注。本文对我院2012~2014年收集到的42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掌握我院ADR发生的特点,降低用药风险,为临床安全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我院2012~2014年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423例,其中2012年56例,2013年146例,2014年221例。从所收集报告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按照《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一级分类对不良反应造成的器官或系统损害进行分类,见表1。从ADR累及系统、器官及常见临床表现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达122例,占总数28.84%;其次为肝胆系统损害,为69例,占16.31%;第三位和第四位分别为全身性损害(57例)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46例),分别占13.48%和10.87%。

表1 ADR累及系统、器官、常见临床表现及例数

2.2 ADR报表中涉及的药品种类及报告数量

ADR涉及的药品按照《新编药物学》第十七版分类,居前5位的分别是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主要影响变态反应和免疫功能、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和其他药物,见表2。合计的例数超过423例,是因为ADR涉及的怀疑药品、并用药品例次较多。

表2 ADR涉及的药品类别及例数

2.3 ADR的给药剂型分布情况

将报表中涉及的怀疑药品按剂型进行分类、统计,见表3。ADR的给药剂型分布情况显示,粉针剂、注射剂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大,为74.62%;片剂和胶囊剂紧随其后,分别为18.82%和4.16%。

表3 ADR涉及的药品剂型

3.讨论

3.1 ADR相关因素分析

在423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年龄组,甚至达到2倍。由于老年人机体生理功能减退,肝药酶活性降低,药物代谢减慢;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药物排泄能力下降,药物产生蓄积,容易引发ADR。另外,老年患者的原发疾病复杂,联合用药也较多。因此,医生在给老年人用药时需注意调整剂量,临床药师需加强药学监护。

由表3可见,超过60%的ADR由粉针剂和注射剂,通过静脉滴注或者静脉注射的方式引起。因为我院是以重症医学等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疑难疾病多且病情较重,注射剂使用量较大。静脉给药直接将药物输送入体内,可迅速给药,但是药物的PH,渗透压,内毒素,不溶性微粒,选用的溶媒以及药物滴注或推注的速度等均可导致局部的输液反应乃至全身的不适。因此,静脉输液是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加强对医师培训和指导。

3.2 引发ADR的药物与临床表现

由表2可以看出,引起我院ADR的药物首位为抗感染药物,以喹诺酮类与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抗菌药为多,两者均为广谱的抗菌药物,具有组织穿透力强,临床疗效好,广泛应用的特点。虽然仅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临床应用中是需要皮试的,但大多抗生素ADR表现为以皮疹,瘙痒为主的过敏性反应,说明即使皮试阴性或无需皮试,患者依然存在对抗生素过敏的可能。因此需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减少无适应症预防或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抗生素引起的ADR的发生率。

另外,常见的ADR表现还有肝胆系统损害。我院引起肝功能损害的药物主要为抗肿瘤药物。由于大多数药物在肝脏代谢,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和6-巯基嘌呤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轻者可出现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重者可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1]。因此,临床应用抗肿瘤药物前后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对肝功能较差或已存在严重肝功能异常者禁用;多项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脂肪肝或轻度肝硬化者,在必须化疗的情况下给予保肝药物如还原性谷胱甘肽、葡醛内酯等治疗,以减少ADR发生。

4.结论

2004年英国医学杂志一项研究表明,16个住院患者就有1个是因为不良反应入院的,床位占有率达4%[2]。医务人员是患者用药的指导者和给予者,因此也是ADR报告的基石。在英国, ADR报告中14%来自全科医师,并鼓励护士与患者上报[3]。我院2014年上报的221例ADR报告中26%来自医生,而72%来自于我院的临床药师,这与临床药师具有积极上报,不良反应的意识有关。2012年来,我院的ADR例数从56例逐步上升到2014年的221例。

开展ADR监测后,临床药师定期汇总分析我院的ADR信息, 并通过各种方式与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交流,使其及时了解、掌握相关信息,进而规避某些ADR的发生和药害事件的扩大。因此,加强ADR监测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程振田,时连亭,袁祥萍等.临床抗肿瘤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其处置[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15): 1340.

[2] Pirmohamed M,James S,Meakin S等.Adverse drug reactions as cause of admission to hospital:prospective analysis of 18 820 patients[J].BMJ, 2004, 329(7456): 15.

[3] Wise J.GPs are urged to report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fter a 37% slump over nine years[J].BMJ,2013, 346: f690.

论文作者:何彩婷,周谏开,吴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  ;  ;  ;  ;  ;  ;  ;  

2012~2014年某院42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_何彩婷,周谏开,吴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