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写”,以多维评价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作文评价论文_安琪

以“评”促“写”,以多维评价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作文评价论文_安琪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本文以叶圣陶教学评价理论为指导,把脉当今作文教学的评价问题,认为当今作文评价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单一、重技巧轻情感等误区。结合叶圣陶教育思想以及当今作文评价存在的误区,本文认为应该建立多维的作文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以及能力评价多元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叶圣陶 作文评价 教学评价

作文,是语文老师公认的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针对这个话题,各类写作教学流派都有所研究,如丁有宽等人的“读写结合派”,贾志敏等人的“训练技巧派”,等。种种实践表明,作文教学已经逐渐开始从关注“教”转为关注“人”。这不由得让人把回忆的思绪转回到上个世纪初。我们发现,这些流派的主张与叶圣陶的教学评价思想不谋而合。如何在新形势下,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理论指导,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呢?本文认为,重点在以“评”促写,构建多维评价体系,以此为工具,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叶圣陶教学评价理论

叶圣陶认为教学评价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同时,教学评价应该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与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变化,而不只是检查其知识水平。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诊断出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以此促进学生发展。

在教学评价的方法上,叶圣陶强调质性评价和评价的多样化。在教学评价的内容上,叶圣陶主张试题要切合应试者的实际经验和能力。

在谈到作文试题时,叶圣陶认为,恰当的作文试题应引导学生在其能力范围内学习叙事、推理、表情、达意。若不符合这样的要求,作文试题就是不恰当的。

二、当前作文教学评价的几个误区

尽管课标一再呼吁以“抒真情、写实感”作为评价学生写作的首要标准,但当前作文教学评价中仍然存在作文评价主体单一、作文评价标准单一、重技巧轻情感等误区。

(一)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作文评价的固有模式是:教师独立评价。作文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一方面压制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自主性的忽视。同时,仅凭教师来评价学生的作文,会使作文评价失之公平,成为教师主观的体现。

(二)评价标准单一

很多老师对全班同学的作文都采用同样的评价标准,这就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水平差异。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一方面会使作文水平高的孩子“吃不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会让作文水平低的孩子“吃不着”,达不到老师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评价标准的单一化,其次体现在重语言表达能力,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认为,作文评价应围绕学生修改作文这个命题,综合关注学生修改作文时的态度、过程、内容以及方法。可见,作文评价的能力体系是综合性的。然而当前的作文评价注重言语表达能力,忽略其他方面能力的现象日益突出。

(三)重技巧、轻情感

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写作方法,一些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了让学生套用现成的写作模式、依葫芦画瓢等机械教条的方法。例如老师要求学生以《我的同桌》为题写一篇作文。有的老师收上来的作文千篇一律:“三段式”,同桌都长着“乌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可见,过度重视写作的外在标准,学生的作文容易陷入模式化、机械化的困局。然而当前的作文评价恰恰是过于强调段落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语言是否华丽流畅等外在标准。这样的评价标准忽略了表达真情实感的需要。

三、建立在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多维评价体系

结合当前作文评价中存在的误区,我们发现,作文评价应该在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叶圣陶在著述中提醒教师,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以学生为本位,习作评价也是如此。作文评价不能也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的任务与权力,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习作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求老师积极引导,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评价体系下,教师不是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不是聆听者,而是参与者。评价活动既可以是老师带领下的师生公平,也可以是学生独立开展的互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评价标准多元化

评价标准单一化的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多元评价标准的建立。

老师应该对班级中的学生布置有区分度的写作任务,同时,根据学生现有写作水平的不同,给予不同的阶段性评价。老师应关注学生习作水平的纵向发展变化,并随之改变相应的评价标准。

(三)能力评价多元化

写作评价应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整体把我学生写作中的瓶颈。倡导能力评价多元化,还能更加全面地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孤立地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犹如无本之源,无根之木,学生的进步只能是暂时的、片面的。综合性地发展学生各项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审题立意、选材、修改等多方面得到锻炼,习作水平由此提高。

一、让学生从交换评价中感受作文乐趣。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理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教师辛苦批改的作文,往往付之东流,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忽略了,他们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未能生成为习作评价的主人。为此,我对传统作文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以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以交换评价为例,对于当堂完成的习作,我专门安排出时间,组织学生分小组或同桌交换互评。至于评什么、怎样评,学生可能不是很清楚,我把评价的内容具体化,分为书写、句子、内容、真情实感、格式等几部分,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认识,较客观地评价其他同学的作文,既要找出不足之处,更要注意发现优点,并评出相应的成绩。在评改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讨论非常激烈。互评之后,再当场把文中出现的问题修改过来。长此以往,学生一次次地体验当老师批改别人的作文的成就感,开拓了写作视野,感受到了作文的乐趣,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文评价进行了改革尝试,让学生从交换评价中感受作文乐趣。并从教师的评价中提升作文水平,一定会收到一定的成效。

论文作者:安琪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  ;  ;  ;  ;  ;  ;  ;  

以“评”促“写”,以多维评价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作文评价论文_安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