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词典”_红楼梦论文

论“红楼梦词典”_红楼梦论文

阐幽发微 矢志创新——评《红楼梦辞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红楼梦论文,辞典论文,阐幽发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迄今为止出版的各种《红楼梦》辞典中间,由周汝昌、晁继周两位先生主编的《红楼梦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以下简称《辞典》)不仅出版较早,而且学术价值也十分突出。这部辞典系集体编写,花了将近六年的时间,1986年,《辞典》脱稿,共收《红楼梦》中词语九千余条,字数近百万,周汝昌先生为此特意赋诗志贺:“六年辛苦幸观成,喜慰还兼感慨生。日久始知学术贵,功多翻觉利名轻。红楼词采森珠目,赤县文明粲纬经。万象敢云囊一括,津梁倘可济初程”。综览《辞典》全文,可以发现有三个显著的特色。

其一,选题角度独到、新颖,行文论述力求全面、深入。曹雪芹是位出色的语言大师,在他的笔下,不仅纯熟地运用当时的标准语,而且运用大量生动贴切的口语、方言词语和文言词语,以及俗语、成语、歇后语等。语言是人们借此认识社会、了解作家、作品的重要媒介,《辞典》从语言研究的角度切入,对于《红楼梦》这座词语的“宝库”加以发掘,进行注解、阐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红楼梦》、理解《红楼梦》。编者在掌握大量事例的基础上,对《红楼梦》中所出现的多义词的各种意思加以归纳、提炼,如“排场”一词,编者从《红楼梦》中总结出它的四种含义:(1)数落、责备;(2)指戏曲中的场面、气派;(3)指面子;(4)表面铺张的形式和局面。对于词语的解释可谓具体而全面。与此同时,《辞典》还引经据典,详细阐述词语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注重从“史”的方面、动态发展的角度对《红楼梦》语言进行梳理,如“打抽丰”一词,编者指出:“明人作品中已有‘打抽丰’一语”,并引用《醒世恒言》卷二十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诸例,进行论证。又如“歪刺”一词,编者以元代关汉卿《救风尘》杂剧为例,证明“元曲中已有这个词”的论点,又引述明代徐渭《四声猿狂鼓史》、清人翟灏的《通俗编》等文字,向读者交待该词语发展演化的过程。

其二,《辞典》涉及面很广,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在洋洋洒洒近百万字的篇幅内,编者对《红楼梦》这部“清代的百科全书”作了全面的阐释工作,涉及的范畴包括建筑、科举、刑律、宗教、职官、音乐、绘画、医药、植物学、占卜、风俗礼仪等众多方面。因为篇幅、体例的限制,对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不可能以长篇宏论的形式出现,编者往往用寥寥数语就将词意表达得十分生动、准确,如“集锦槅子”一词的解释:“我国古代建筑内檐装修槅断的一种,是以贵重木料制成的各种形状的槅子,可摆设各种珍奇古物。也叫‘多宝塔’、‘博古架’”。在《辞典》中,诸如此类专业术语的解释很多,如碧纱橱、廊下、采芹、例监、监候、禅心、禅语、劫、戒、大司马、变徵、将军令、界划、泼墨、沉速、陈皮、薜荔、大六壬、春祭、衰麻等,这里不再一一列出。

另外,对于一些典故、俗语、成语、方言等词语的解释也是如此,编者阐幽发微,力求形象、生动。如:焦了尾巴梢子——指骂人没有后代。俗语有“干尾巴绝后”的话。又如:蕉叶覆鹿——《列子·周穆王》记述郑国有个樵夫打死了一只鹿,恐人看见,急忙藏在隍(无水池)中,用蕉叶覆盖,事后樵夫忘记了所藏的地方,便以为是一场梦。后常用“蕉鹿”比喻世事变幻。第三十七回里只是取蕉下有鹿的字面意思来打趣。这里不仅解释了词语的意思,而且对该词语在《红楼梦》中特定语境下的特定含义也作了补充说明。《红楼梦》中的方言词汇数量众多,编者运用方言学知识,将这些方言词汇归为两类:北京一带的方言和江浙方言,并且逐一解释,既充实了《辞典》的内容,又为考察《红楼梦》作者生平、身世提供不少有益的借鉴。

其三,注重学术性,融学术研究与知识普及于一体。这是《辞典》所体现的一个重要特色。周汝昌先生在序言中指出:“这个工程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解一解‘词义’的事情,只需‘技术编排’就行了;这个工程必然要包含着学术的性质和‘能量’。果然,等到做出来,就发现它有不太低微的学术价值。”辞典的学术性主要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得以体现,这种比较是多侧面、全方位的,不仅有版本的比较、前八十回曹雪芹原著与后四十回高鹗续书的比较,而且有古今词语用法的比较,在比较中求同存异、发现问题。编者以“比较”、“说明”两种方式对种种比较的结果在注文中加以标明。如版本的比较,编者依据的版本是解放以来最通行的两种《红楼梦》版本,即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版(前八十回底本为庚辰本,后四十回底本为程甲本)、1959年11月版(底本为程乙本),通过认真、细致的对照,找出很多语言上的差异,如年中——年终、额外主事——主事、施为——施威、宫主——公主、间隔——间壁、保本——存本、苍头——苍生、版舆——銮舆、乱了例——乱了、东并西凑——东拼西凑等,所有这些为《红楼梦》的版本研究准备了大量有益的资料。以年中——年终这组词语为例,“年中”是北京方言词,意思是“每年、年年”,这个词用得贴切、生动,高鹗不理解词的意思,想当然地把“年中”改成“年终”,程甲本、程乙本以后的版本也照改不误、一错再错;(参晁继周《曹雪芹与高鹗语言的比较》一文,载《中国语文》1993年第3期)又如古今词语用法的比较,《红楼梦》中的“不尴尬”一词,现代汉语中是“很尴尬”的意思;《红楼梦》中的“巴结”一词,有“力图报效、努力去做”和“努力争取上进”两层意思,现代汉语“巴结”多指趋炎附势,奉承别人。仅以“安”字开头的词语来说,编者对“安插”、“安顿”、“安放”、“安分”、“安伏”、“安慰”等词的古今用法都作了对比说明。编者不仅注意到词意的变迁,而且介绍词性的转换,如“锋芒”一词在《红楼梦》中是形容词,现代汉语中则转化为名词;“烦琐”一词,《红楼梦》中是动词,现代汉语中则是形容词,等等。比较研究方法的介入,使《辞典》的学术性得到加强。

《辞典》编者注重引用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如推测贾宝玉、妙玉、空空道人、刘姥姥、娇杏等人的身世或结局,都没有停留在简单化的人物介绍、字句的解释上面,而是引述红学界的最新成果进行合理的推断、预测,并在“后记”中予以标明。编者还从语言学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疑问,如不同版本的《红楼梦》中,几次出现“来升”、“赖升”字样,身份都是宁国府的总管,“来”、“赖”音近,容易混淆,加上《红楼梦》版本比较复杂,历来传抄者很多,很可能将“来”、“赖”混为一谈,编者据此认为,“来升”与“赖升”“疑是一个人”。这种疑问有一定的道理。

《辞典》对《红楼梦》的语言进行整体观照,作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阐释与总结。《辞典》的出现,不仅是《红楼梦》语言研究的一次重要突破,而且为《红楼梦》的作者、作年及版本诸方面的研究提供很多宝贵的参考依据。

标签:;  ;  ;  ;  ;  

论“红楼梦词典”_红楼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