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一点也不酷_吸烟的危害论文

吸烟一点也不酷_吸烟的危害论文

抽烟一点也不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案例]

李汉平,18岁

我性格开朗,喜欢交际,学习也很好,一直是班里的体育班长,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也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在一个同学的生日会上,一个同学递给我一支烟,开始我还有些踌躇,不过我还是接了过来,学着别人的样子抽了起来,就是从这一根烟开始,我开始抽烟了。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我已经成了一个小烟民,每天最少都得抽半包烟。

有一次开运动会,我代表班级上台领奖,一位主任看到我发黄的手,心疼地对我说:“你手上的黄,是抽烟搞上的吗?”我一听,顿时脸红了,说不出话来。这件事后,我突然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自己已经不再是当初为了好玩才抽烟了,而是一个小烟民了。

[心理透视]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世界上有11亿烟民,我国就占了3亿多。西方烟草公司把中国市场看作“一座巨大的金矿”。美国的一家烟草公司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警惕的口号:“我们要得到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香烟市场,中国成了美国和欧洲各烟草公司的销售重点。

而在众多的吸烟者中,青少年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研究表明,大多数吸烟者都是从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孙江平博士最近主持了一项针对青少年烟草使用情况的最新调查,在被调查的近12000名13到15岁初中学生中,有32.5%的男生和13%的女生尝试过吸烟,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仅为10.7岁。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下,在校园偏僻的角落、宿舍,在喧闹的大街,在同学生日庆典的酒桌旁,我们不难看到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在贪婪地吸吮着香烟,惬意地“享受”着香烟滋味。

吸烟是一种极其有害的不良行为,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吸烟的危害性就更大:

1.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对外界环境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成人弱,易于吸收毒物损害身体的正常生长。

2.吸烟损害大脑,使智力受到影响。在烟草的烟雾中,一氧化碳含量很高,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不能正常地与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的功能。由于人的大脑对氧的需要量大,对缺氧十分敏感,因此,吸多了烟就会感到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头痛、头昏现象,久之,大脑就要受到损害,使思维变得迟钝,记忆力减退。

3.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神经毒素,主要侵害人的神经系统。一些吸烟者在主观上感觉吸烟可以解除疲劳、振作精神等,这是神经系统的一时兴奋,实际上是尼古丁引起的欣快感。兴奋后的神经系统随即出现抑制。所以,吸烟后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均下降。

4.吸烟影响中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滋长。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吸烟的青少年存在一种奇怪的想法,认为吸烟很酷。一些不肯刻苦学习的中学生,思想空虚,常在吸烟中消磨时间,同时,那些沾上赌博、逃学等不良行为的中学生,多数也会抽烟。可以说,吸烟容易成为他们不良行为的媒介。

总之,青少年吸烟在中国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禁止青少年吸烟不仅是一个卫生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单学生、家长应该重视,学校和社会均不可掉以轻心。

[心理分析]

青少年都知道吸烟会损害健康,但仍有22%的男生和4%的女生表示可能或肯定会在今后吸烟。中国目前有3.2亿烟民,大多数人的“烟龄”始于青少年时期。为什么明知吸烟有害健康,不少青少年还要不惜代价亲身体验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来自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我国社会各种公共场合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以烟相待。开会、办事、交友等等,到处离不开烟。电影电视等众多媒体,一方面对青少年说抽烟是有害健康的,不好,一方面又以各种情节暗示青少年,抽烟是一种很潇洒的行为。青少年的吸烟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交往心理:在当前社会风气影响下,有时为了办事顺利,联络感情,以烟引路,烟酒不分家,此风气对青少年影响明显。许多同学认为:“烟可以使人产生亲近感,减少陌生,提高办事效率。”

(2)好奇模仿心理:刚刚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同时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凡事都想试一试。不少吸烟的家长未重视自身行为给孩子的影响。无意中轻率地流露出“成年才可以吸烟”的思想,不少青少年在这种心理驱使下,把吸不吸烟当作是否成熟的标志,开始模仿成人吸烟。还有不少青少年是在同伴的影响下,你吸我也吸,从而学会吞云吐雾。

(3)虚荣心理:一些青少年崇拜影视剧中明星的吸烟镜头,盲目追求、模仿。有的女生说:“男生抽烟的姿势好看,给人一种成熟洒脱的感觉。”不少男生在这种心理暗示、鼓励下,为赢得女生好感,顾不得“抽坏身体抽臭嘴”。

(4)夸耀攀比心理:在当今商品社会影响下,一些有经济背景的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通过烟的档次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2.来自家庭的影响。有关调查表明,大多数吸烟学生的家庭中都有人吸烟。许多学生的第一支烟,是从父亲的烟盒中拿的,甚至极少数还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吸的第一支烟。

3.来自青少年对吸烟的错误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消愁心理:青少年往往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但又对社会往往有着较高的期望值。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难免遭受各种心理挫折,出现心理失衡。而烟可暂时麻醉他们的神经,使他们暂时忘却不平衡的心理,获得短暂的快乐,即所谓“一抽解千愁”。正因为抽烟满足了他们消愁解闷的心理需要,所以许多青少年在心理受挫时,特别钟爱这“烟”。

(2)对香烟的信赖心理:错误地认为抽烟能提神、消除疲劳,有助于脑力劳动,因而在学习紧张或思考难题时借助吸烟提高学习效率。还有的竟错误地认为,所谓吸烟有害身体不过是宣传而已,并不可信。

他们有人说我父亲抽了几十年,至今也没什么癌症;隔壁冯大爷从不吸烟,最近却死于肺癌,可见吸烟未必有什么危害。

总之,导致青少年吸烟的心理是各种各样的,这里面既有个人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既有家庭教育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原因。

但不论造成抽烟的心理因素如何,都与青少年对吸烟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密切关系。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身体各器官对烟草中有害物质极为敏感,吸烟给他们的心理、生理带来的不良后果要比成人严重得多。

[专家指路]

对那些已经形成抽烟习惯的青少年,要明白自己生命的价值,选择戒烟。在饮食方面,每天多喝水或果汁,至少七八杯,水分可以帮你排除体内的尼古丁,早日脱瘾。可以用咀嚼口香糖代替抽烟的习惯。戒烟后的每一天都奖励自己,或将自己省下来的钱买礼物送给家人、朋友。同时,加强锻炼,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拓宽自己的兴趣。

下面是一些戒烟的有效小窍门,你可以试试:每次想抽烟时,稍等5分钟;将香烟、打火机锁在抽屉里;每次只买一包烟;抽完一包烟不要立即再买;每支香烟留下较长的烟蒂;不要接受别人递给你的烟;不要在公共场合吸烟;不要在家中抽烟。

只要坚持下去,相信你一定可以改掉这个坏习惯。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在欧洲几个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家长禁止子女吸烟的要求越严,孩子吸烟的比例就越低。因此,希望家长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子女,要明令禁止他们吸烟,帮助他们健康地度过心理不稳定期。

标签:;  ;  

吸烟一点也不酷_吸烟的危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