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文化资源转化的常德城市发展研究-以城头山为例论文

基于地方文化资源转化的常德城市发展研究
——以城头山为例

徐俏楠

(湖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摘 要: 地方文化资源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内在驱动力,为城市发展塑造品牌形象,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资本增量,对一个城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地方文化资源;城市发展;城头山

一、引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着独特的文化现象。而这种地方文化便是该城市不可或缺的动力,在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资源是指“能够突出原生地区的文化特征及其历史进步活动痕迹,具有地域风情和文明传统价值的一类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乡土风情、文学历史、民族音乐、宗教文化、自然景观等”,这是欧阳友权对文化资源的解释。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是文化资源,文化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热点和重点。

二、常德市的文化资源

常德,古称“武陵”,别名“柳城”,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常德的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遗迹资源。(具体见下表)

由图6可以看出,与A方向比较,C方向的效应面曲线较陡,C等高线的密度显著高于沿A方向移动的密度,说明液料比(C)对GASP提取率的影响显著高于提取温度(A);等高线呈椭圆形,表明液料比(C)与提取温度(A)的交互作用显著。

大数据处理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人们已为此开发多个框架来加速不同类型的数据处理应用。由于一个大数据处理集群往往运行多个不同类型数据处理任务,公平资源共享是大部分平台所采用的资源配置策略[1]。然而,不同类型任务对服务质量的需求是不同的,绝对公平并不总是终端用户和服务提供商的最佳选择。例如,实时数据流分析,需要快速完成任务;而综合决策系统,则主要关注系统吞吐量。

三、常德市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2015年,常德市政府7月提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名城建设。基于文化资源开发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旅游”项目

正确的文化定位,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和文化建设以及文化产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城市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都会以文化定位作为参考,并围绕文化定位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开发。

(二)“文化+城建”项目

从以上资源现状分析得出,常德市文化资源开发有其独特的地域及文化资源优势。但文化资源的开发也有不足。提出以下路径发展策略,帮助常德城市发展。

匹多莫德作为免疫调节剂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使用频率较高,王晋妮等[11]在小儿过敏性紫癜60例患儿治疗中提到,匹多莫德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有效率达82.34%,患儿免疫功能明显改善,本文研究结果中,应用匹多莫德联合葛根素联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其有效率为87.50%结果一致,相互印证。

常德市文化资源较为丰富,所以需要整理文化资源,分出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省内资源和全国资源的比较,让更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转化,并进一步建设成为本市的文化IP。

四、常德市文化资源转化的城市发展路径

常德市一改以往国内城市发展的弊端,把历史环境和人居传统全部拆迁,简单将城市文化脉络切断,而是通过对旧城的修复与改造,将城市中大量有价值的文物建筑、传统街区等进行修复和扩建。“老西门”城市旅游商业街是常德市面积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通过对历史、人文遗存的恢复为主的改造,保留了护城河、火神庙、郎江书院、单砂井、抗日碉堡、矮城墙等文化遗址,并整合了常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公共文化资源建设,为市民及游客展示了一个有着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城市开放空间[2]

(一)文化定位的调整

2015年,常德接待游客3641.85万次,旅游收入达276.09亿元,旅游收入占GDP的10.1%。其中以国家级4A级风景名胜区桃花源为主要建设。常德桃花源位于常德桃源县内,被大部分人认为是陶渊明所写《桃花源记》的所在地,现有桃花山、桃源山、五柳湖、秦溪、秦谷、桃川万寿宫和桃花源古镇等核心景区,设有桃花源历史文化体验馆、桃源工艺术博物馆、百床馆参观区。使桃花源景区不仅是一个风景游览地,更结合当地文化资源让景区彰显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1]

根据常德市的文化+旅游,文化+建设项目来看,常德市是想借助常德丰厚的文化资源底蕴,把常德建设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那么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两个项目的桃花源景区建设和老西门文创综合体建设也比较成功。而常德的“亲亲常德,浪漫之城”的城市广告定位与常德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不太符合。本定位是以年轻、时尚、浪漫的年轻风格为主导,失去了许多常德本身特有的光环和历史灵韵,让人与其文化资源不能进行有效的对接[3]

(二)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IP。

针对如何优化教师工作坊,笔者依据上面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策略:要明确研修主题,针对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突出问题开展活动;完善区县培训教研机构与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的协同机制,增大服务支持力度;网络研修平台的功能要逐步完整,后台的专家指导要24小时跟进,做到“有需求—必解决”,同时做好学习分析,对学习者进行相应的指导服务;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职责,要由“教学新手”向“教学专家”转变。

就常德市现状所挖掘的文化资源来看,桃花源属于全国资源,但全国打出桃花源品牌的就有10余个,包括其中最有竞争力的重庆酉阳桃花源。而大小河街和“老西门”城市旅游商业街中挖掘的文化资源,尚不能作为文化IP来打造。所以,必须进行有效的整合,打出合适的拳头产品,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样才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发展。

(三)打造以城头山城头山遗址文化公园为核心的城市IP

作为中国最早的城市,并有着极高的学术、历史、艺术价值,是常德市独一无二并具有国际地位的文化遗产。城头山遗址于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国发[1996]47号)。城内各个时期的考古文化堆积基本保存完好,如大溪地文化时期开掘的环壕、屈家岭文化时期的护城河、各期所筑的城坦及东南城门豁口。多年的考古发掘,给城头山遗址留下了大量的遗迹,而这些遗迹可以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可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每座城市都应有特殊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而这种品格和气质正是从地方文化中来,地方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是文化的凝结。还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杭州的西湖等等。当然打造城市IP也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为,要秉承地方资源特色和城市的人文精神,才能不断地累积经验、才能超越和升华。

五、结语

常德市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地方文化资源是重中之重,对众多的地方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其中无可比拟的优势资源,将成为该市发展优势,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文化产业通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2]李昕.创意产业发展与提升城市竞争力[J].学术论坛,2010.

[3]郭伟民.城头山遗址与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文化[M].岳麓书社,2012.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2019)11-0015-02

作者简介: 徐俏楠,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方向:城市文化品牌。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湖南文理学院科研项目”成果项目,项目编号17YB16。

标签:;  ;  ;  ;  

基于地方文化资源转化的常德城市发展研究-以城头山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