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Valsalva动作复律应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观察论文_徐铖1,蒋贤2,张虚琴2

改良Valsalva动作复律应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观察论文_徐铖1,蒋贤2,张虚琴2

(1溧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江苏 溧阳 213300)(2溧阳市人民医院功能科 江苏 溧阳 213300)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Valsalva动作复律应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溧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1例PSVT患者,采用改良Valsalva动作复律,按手法复律是否成功分两组,其中成功组24例,失败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采用改良Valsalva动作复律成功率达58.5%,两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发病持续时间、PSVT类别、心率、收缩压、PSVT病史以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alsalva动作复律PSVT有效、安全,值得应用及进一步改进研究。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改良Valsalva动作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7-0125-0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类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是急诊科医师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其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折返性性心动过速(AVRT)占90%以上。

目前常用的复律方法包括:刺激迷走神经、药物以及电复律等。其中Valsalva动作因简单无创,是PSVT患者一线复律方案,但是由于动作不到位,成功率较低(17%)。改良Valsalva动作在传统Valsalva动作上改进,使得治疗成功率大大提高。国外研究报道有效率可达43%,该方法逐渐在国内普及。本研究旨在分析总结近期本院PSVT患者通用改良Valsalva动作复律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溧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PSVT患者,共41例。纳入标准:血流动力学稳定、心功能正常的PSVT患者。排除标准:(1)循环不稳(收缩压低于90mmHg);(2)有心房颤动病史;(3)主动脉狭窄;(4)有心肌梗死病史;(5)三度房室传导阻滞;(6)青光眼;(7)视网膜病变;(8)各种原因不能进行Valsalva动作或不能平躺;(9)腿部疾病不能抬高下肢。

1.2 研究方法

入选患者在急诊抢救室内常规心电监测,完善12导心电图,排除相关禁忌,并详细告知复律流程。

改良Valsalva动作:患者取半卧位,深吸气后用力吹气使吹气压力达40mmHg(通过改装血压计或者气囊压力表测定),维持15秒,然后立即将患者平卧,被动抬高双腿45秒,根据心电监护判断情况。如失败可再尝试2次。未转复者选择二线方案(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胺碘酮、电复律等)。

通过复查心电图证实,3次及3次内动作复律成功患者纳入成功组,否则纳入失败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患者的观察过程中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发病持续时间、PSVT类别、心率、收缩压、PSVT病史。并观察患者的复律成功率跟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特征

在复律成功组中,男性10例,所占百分比为41.67%;女性14例,所占百分比为58.33%;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8±14.2岁,发病持续时间为65±42.2min;患者的AVNRT 14例,所占百分比为58.33%;AVRT 10例,所占备份比为41.67%;患者的HR 178.3±14.1次/分,SBP 111.8±11.5mmHg;有既往史患者19例,所占百分比为79.17%;无既往史患者5例,所占百分比为20.83%。在复律失败组中,男性9例,所占百分比为52.94%;女性8例,所占百分比为47.06%;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8±14.8岁,发病持续时间为138.2±149.8min;患者的AVNRT 10例,所占百分比为58.82%;AVRT 7例,所占备份比为41.18%;患者的HR 175.4±11.8次/分,SBP 119.9±16.9mmHg;有既往史患者11例,所占百分比为64.71%;无既往史患者6例,所占百分比为35.29%。两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发病持续时间、PSVT类别、心率、收缩压、PSVT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复律成功率

采用改良Valsalva动作复律成功率达58.5%;平均复律次数1.5次;其中15例1次复律成功,1次复律成功率为62.5%。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所有入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手法复律未成功者均采用药物复律。

3.讨论

改良Valsava动作机理主要是通过憋气使胸腔压力增高,导致右心的回心血量降低,当憋气撤离时,大量血液在短时间内回流右心,从而反射性刺激迷走神经,阻断室上速折返环。而低于30mmHg的压力不能有效兴奋迷走神经,高于50mmHg的压力却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故选择吹气压力为40mmHg,并可通过改装血压计或气囊压力表能精确测得。这是一项无创、简便、经济的操作,投入成本低,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节约医疗资源。

综上所述,改良Valsalva动作复律PSVT是有效、安全的,值得应用及进一步改进研究。

【参考文献】

[[1]焦曦,吴亮.Valsalva动作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5):102-104.

[2]刘婷,刘潺潺,王萍.改良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1):77-79.DOI:10.3969/j.issn.1008-5971.2017.11.021.

[3]刘安雷,刘聚源,张放,等.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方法回顾性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2):200-203.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8.02.018.

论文作者:徐铖1,蒋贤2,张虚琴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  ;  ;  ;  ;  ;  ;  ;  

改良Valsalva动作复律应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观察论文_徐铖1,蒋贤2,张虚琴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