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中国女性就职现状比较论文_王玉卓

日本和中国女性就职现状比较论文_王玉卓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的邻邦,都受到儒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在女性就职这一问题,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差异的一面。尽管众所周知,日本女性结婚后就成为全职主妇是很普遍的,但是现在的日本政府从制度方面呼吁男女共同入职,女性进入职场的人正在逐渐增多。当今中国社会,夫妻共同工作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与育儿问题产生的冲突也非常严重。

一 共同点

1 现状共同点

共同点一 夫妻共同工作

在中国夫妻共同工作是很正常的。女性毕业之后参加工作是毋庸置疑的。另外,中国普通的公司员工或公务员的工资很难担负起整个家庭的开支,夫妻共同工作能够保障家庭的安定,创造更丰富的物质条件。

以前的日本女性结婚后成为全职主妇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现在的日本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给女性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而且,现在家用电器的普及,小家模式的出现,女性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加入职场。

原因分析:

(1)政府的政策支持

① 男女就业平等制度

改善女性的就业环境,为女性就业提供制度保障。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权益保障法》,在此基础上制定《中国女性发展纲领》,明确了政府对女性就业问题的重视和对女性合法权益的保护。

为了改善女性劳动环境,实现女性工作家庭的兼顾,日本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经济领域,劳动基本法在1947年公布。劳动基准法是规定了男女同工同酬,也就是拥有“女性保护规定”条款的法律。1986年,制定了在雇佣领域确保薪资待遇相关法律的《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

② 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政府推进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构造调整中,出现女性暂停工作者。为女性特别是年龄较大女性暂停工作者再就业提供援助,各地政府积极推出适合女性的工种。

“未婚期成为正职员工、结婚生子辞职、孩子长大再就业”,日本女性出现这一特有的工作模式。因此,政府1992年施行的《育儿休业制度》从法律层面对改善家庭主妇就业困难起了支持作用。

(2)高学历的影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和家庭都抛弃了对女性的偏见,国家和社会都对女性的教育寄以了很大的关注。政府把男女权利平等写进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也明确记载了女子教育机会均等。

日本民族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因此日本政府对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战后,日本女性和男性一样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由于女性的高学历化,女性就业意愿的增强,女性就业人数也出现持续上涨的趋势。

共同点二:工作和家庭的冲突

进入现代,两国女性的就业热情有了很大提高,而育儿和家务仍是女性最重要的工作。成为女性发展职业生涯最大的障碍。

(1)工作和育儿的冲突

不管中国还是日本,孩子从出生开始,离不开母亲的照顾。从中国的职业女性育儿休假制度来看,劳动者的产假是90天。产假结束母亲一大早去公司,孩子从早到晚都由公婆照看。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至又少。

在日本,主妇成为就业者后对家庭生活的展开带来负面影响。女性一旦参加工作,就跟男性同样经受工作压力,家务和育儿成为难题。职业女性育儿时间和精力不可避免的会减少。而且陪伴孩子的时间减少也导致老公或者一块居住公婆的不满,家庭矛盾也由此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工作和家庭的冲突

尽管职场女性增多,传统的男女分工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结婚后家务育儿成为女性的负担这一状况仍然没有改善。2006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中,以大中城市的职业女性为对象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女性每天花在家务上的时间平均为2.4个小时。虽然夫妻双方共同工作,老公花在家务上的时间要少很多。很多女性选择了晚婚或者不要孩子,甚至不结婚。

原因分析:

(1)“贤妻良母”观念的影响

“贤妻良母”这个词最先不是出现在中国,而是日本。虽然“贤妻”“良母”作为两个词语首先使用是在中国,把两个词语合为一个“贤妻良母”首先使用的确是日本。

日本在对女性的教育中提出“贤妻良母”的女子教育理念。“贤妻良母”是基于男女分工,女性是整个家庭的支撑思想的基础下,明确指出女性对丈夫而言是好妻子,对孩子而言是好母亲。现在的日本女性高学历化、就业意愿高涨、职场活跃,但“结婚”“生子”后中止就业的仍大有人在。

(2)男女性别分工

中日两国,自从提出男女平等以来,女性发动过很多次女性解放运动,政府也制定了支持女性的政策和法律,但在现实生活中切实执行还是有一定难度。近年来,国民意识有了很大转变,但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形成了男女不平等社会的基础。

中国几千年以来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封建残余思想仍然存在。许多男性还是在家务和育儿上秀手旁观。这种状况下,育儿家务的重担都落到女性的肩上。日本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男性是整个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能够成为正式员工,而与此相对,女性只能是家庭收入的补助者,只能成为临时工。这种男女分工模式也是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下形成的。

二 现状的不同点:

1 不同点

(1)日本全职主妇的存在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全职主妇这一职业,扮演着家庭主妇的角色。除了原始社代,战后日本女性的地位一直很低。“女性应该专心于家庭”“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还深刻的存在。除此之外,日本女性就业机会的不平等,晋升难等原因,既是高学历女性,想成为全职主妇的也不在少数。

(2)M字曲线

有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女性应该专心于家庭的性别分工模式,女性在未婚的时候外出就业,结婚、生子为契机辞职,之后再重返职场,选择这种模式的人很多,形成了日本女性就业特有的“M”曲线。

2 原因分析

(1)女子教育的影响

进入明治时代,明治政府提出“贤妻良母”的女子教育方针,为了将女性培养成“贤妻良母”,改革了许多方针。男子应该具有士兵气质的“男子气概”,与之相对,女性应该是忍耐的、顺从的、温柔的。

(2)税金制度

日本主妇存在的另一个原因是日本的税金制度。196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配偶减税制度。从内容来看,这是针对全职主妇丈夫的减税制度。因此想成为家庭主妇的人很多。

中日两国女性就业问题上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贤妻良母、男女性别分工等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下,育儿、家务仍是女性的任务,是影响女性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男女就业机会仍不平等、工作和家庭的冲突等原因,女性要想在职场取得与男性共同的发展空间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论文作者:王玉卓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日本和中国女性就职现状比较论文_王玉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