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分析论文_刘海洋

结肠、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分析论文_刘海洋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 黑龙江 农垦 155811)

【摘要】 目的:分析结肠、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收治的213例结肠、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石蜡切片病理活检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结肠、直肠黏膜下层浸润及癌侵情况与治疗情况。结果:213例诊断中,结肠、直肠癌者192(90.14%)例、腺瘤癌变者21(9.86%)例;其中黏膜下层浸润及癌侵无法具体判断者127(59.62%)例,术后诊断其为浸润癌。且经手术治疗,痊愈者206(96.71%)例、死亡者7(3.29%)例,引发并发症者18(8.74%)例:9例伤口感染,4例伤口开裂,2例肠道感染、1例心肺功能不全、2例肺部感染。结论:病理活检是判断结肠、直肠癌的重要诊断方法,通过准确判断结肠、直肠癌情况,能有效提高其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 结肠癌;直肠癌;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072-02

结肠、直肠癌在胃肠道诊断中为最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来自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高蛋白、高脂肪饮食,运动懒散,不良嗜好以及环境污染等[1]。结肠、直肠癌的临床表现为肠粘膜内有少量出血,从而引发便意频繁、便血及肛门下坠等症状,但因其表现不明显,因此需借助肠镜活检行准确判断[2]。本研究现主要就213例结肠、直肠癌患者的活检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本院收治的213例结肠、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石蜡切片病理活检的诊断资料。患者男女比例119:94,年龄37~82岁,平均年龄(59.57±7.64))岁;术后证实192例为结肠、直肠癌,21例腺瘤癌变。其癌发部位有横结肠28例、升结肠32例、乙状结肠51例、降结肠25例、直肠56例。

1.2 方法

1.2.1诊断方法:利用肠镜,对取材标本进行石蜡切片病理活检,切片选取5m,染色为HE。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石蜡切片病理活检标本进行阅片,观察其黏膜下层浸润及癌侵情况,同时观察标本取材深度及粘膜情况,详细记录检验及与术后诊断比较情况。

1.2.2治疗方法:①进行病情评估,包括心肺功能、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压及血糖等。②服用缓泻剂清理肠道,采用抗生素减少感染,控制血压、血糖。③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1.3 观察和评定指标

观察观察患者结肠、直肠黏膜下层浸润及癌侵具体情况及治疗情况,比较其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诊断资料,如发现癌组织平滑肌纤维则判断为黏膜下层浸润或癌侵。术后诊断参照WHO诊断标准。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以SPSS 20.0的统计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用例数(n)表示。

2.结果

2.1 本组患者病理检测结果

通过比较213例结肠、直肠癌患者的石蜡切片活检病理标本及术后病理判断,诊断为结肠、直肠癌者192(90.14%)例,腺瘤癌变者21(9.86%)例;其中无法具体判断是否黏膜下层浸润及癌侵者127(59.62%)例,术后诊断其为浸润癌。

2.2 本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经手术治疗,213例患者中,痊愈者206(96.71%)例、死亡者7(3.29%)例,引发并发症者18(8.74%)例:9例伤口感染,4例伤口开裂,2例肠道感染、1例心肺功能不全、2例肺部感染。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结肠、直肠癌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对此,临床工作应加强对结肠、直肠癌的病理活检,通过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以协助医师更快更好地治疗此病,提高患者治愈率[4]。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本院213例结肠、直肠癌患者临床活检和术后病理判断资料,旨在为结肠、直肠癌病理诊断提供正确借鉴依据。

本研究中,通过比较213例结肠、直肠癌患者石蜡切片阅片情况及术后病理判断资料,其中确诊为结肠、直肠癌者192(90.14%)例,腺瘤癌变者21(9.86%)例,其中,无法具体判断是否有黏膜下层浸润或癌侵者达到127(59.62%)例,术后将其诊断为浸润癌。分析此结果: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对结肠、直肠癌的误诊率较低下,因此其大部分诊断结果较术后诊断相似,但是由于选取标本时遗漏患者黏膜下层癌组织,当癌细胞浸润至黏膜下层后,其浸润程度加深,则会导致活检中不能准确判断癌细胞黏膜下层的浸润以及脑侵情况,而此时已表明癌症发展为中晚期[5]。因此,对于遗漏黏膜肌层的活检病理诊断,若无法判断其黏膜下层浸润及癌侵情况时则不能轻易诊断为浸润癌,以影响治疗效果。研究中,在对患者治疗情况分析中,其痊愈者有206(96.71%)例、死亡者7(3.29%)例,其存在并发症者18(8.74%)例,此结果表明其活检病理诊断的确诊率虽然较高,但是因活检中没有准确判断患者黏膜下层浸润及癌侵情况就直接将其诊断为浸润癌,而由此造成误诊及治疗混乱的情况仍然存在,因此临床诊疗应加强结肠、直肠癌的严格活检程序,以准确及和复判断癌变具体情况为准提高确诊率,保证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预防,降低死亡率。受例数限制和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该研究尚未对可能影响结肠、直肠癌病理活检诊断结果的重要因素作出分析,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与探讨。

综上所述,在进行结肠、直肠癌病理的临床活检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实际情况的准确判断原则,以确保活检准确性,减少误诊及死亡率,进而提高患者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曲召福.探讨结肠、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临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76-177.

[2]周政,陈大鹏.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24):3133-3135.

[3]简华勇.结肠、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的探讨[J].吉林医学,2014,35(9):1947.

[4]周青波,郭彦,张帆.WHO结直肠癌定义在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中的探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6(2):157-159.

[5]王志永.结肠、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87-88.

论文作者:刘海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  ;  ;  ;  ;  ;  ;  ;  

结肠、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分析论文_刘海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