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对国际秩序的影响_伊拉克战争论文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秩序的影响_伊拉克战争论文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秩序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拉克战争论文,秩序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取得的胜利将对国际秩序产生重要的影响。美国作为世界惟一的 超级大国在此次战争中没有受到越南战争式的创伤,因此,美国在战后不大会进行“尼 克松主义”式的战略调整。相反,美国会利用此次战争所获得的巨大权力资源和政治影 响力,进一步推行其在1991年海湾战争后所一直倡导的国际新秩序,推动国际规则向着 美国希望的方向变化,这对国际秩序走向可能会产生潜在的变革作用,对其他国家的外 交战略制定与实施也有着重大的互动作用。

美国从“倒萨”战争胜利中增加了影响世界的经济资源

基欧汉曾谈到一个世界霸权者除了应该具有的军事实力外,还应具有这样的经济资源 ,即必须能控制原料市场、控制资本的来源、控制世界市场、在高附加值商品生产中具 有竞争优势。(注:Robert Keohane,After Hegemony: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p.32.)美国的军事 实力自不待言,这里不再多花笔墨加以阐述,本文主要分析美国在“倒萨”战争的胜利 中是如何增加其影响世界的经济资源的。

第一,控制世界原料市场。石油对世界经济的作用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里无需 进一步说明,它是现代经济最重要的原料。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基本上失去了控 制世界石油市场供应的主动权。西方国家主要通过国际能源组织和节能技术消极地应对 世界石油市场的波动,反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配额生产机制。而此次“倒萨”战争 的胜利使美国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控制了世界石油市场主动权。伊拉克石油资源储量仅次 于沙特阿拉伯,位于世界第二,是世界石油市场举足轻重的供应者。20世纪60年代末(1 968年7月革命后)至70年代初,伊拉克对本国石油资源进行国有化,西方石油公司基本 上退出了对伊拉克的石油资源的控制与开发。伊拉克在此后积极参与“制造”了阿拉伯 国家“石油武器”,多次通过对石油的限产、提价和禁运企图实现政治目的。直至2002 年还通过停止石油出口一个月声援巴勒斯坦人反对以色列的斗争。此次美国“倒萨”战 争的胜利无疑使伊拉克的石油资源重新回到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控制之下。掌握伊拉克 的石油权必将对控制整个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甚至对OPEC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也将产生 重要抑制作用。

海湾国家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3,出口量约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44.5%。而 这一地区的石油生产国占了OPEC成员的2/3,是OPEC最主要的石油输出国,OPEC控制着 世界石油出口的80%,而沙特阿拉伯一国就占OPEC日产量的1/2左右。海湾地区最重要的 产油国伊拉克、伊朗是美国指控的“邪恶轴心”成员(还包括反美的利比亚),沙特阿拉 伯在“9·11”事件后与美国的关系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美国担心自己与整个世界 严重依赖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政策将是相当脆弱的。因此,控制了伊拉克,对于摆脱严 重依赖沙特阿拉伯石油的局面和控制世界石油供应的主动权有极大的战略意义。美国前 中央情报局局长伍尔西(此人被美国国防部推荐为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上担任重要角色)不 久前对德国《明镜》杂志发表的谈话充分地反映了美国的这一战略意图。伍尔西说:“ ……但是这(指对伊战争)不仅仅关系到美国对石油的依赖,而且还关系到全世界对石油 的依赖。从短期看,我们的最根本的薄弱之处在于沙特人有可能很快削减或提高石油的 开采量……沙特人对油价的升降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必须把石油武器从中东抢过来 。”(注:[美]詹姆斯·伍尔西:《我们必须把石油武器从中东抢过来》,载《参考消 息》,2003年1月31日,第3版。)伊拉克战争对美国从中东人手中抢过“石油武器”具 有决定性的意义。有了亲美的新伊拉克政权,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利比亚将失去决定世 界石油价格的重要能力。美国如果能进一步遏制伊朗(这将是美国在这次“倒萨”战争 后要解决的问题),世界石油将重新回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控制的时代,但不同的 是此次美国具有单独的控制权。这对另外的世界产油大国如委内瑞拉、俄罗斯也将产生 重要的经济制约,这种制约对这些国家的政治和外交走向也可能产生制衡作用。委内瑞 拉的查韦斯被认为是拉美的第二个卡斯特罗,有着强烈的反美和平民主义的倾向,美国 能控制世界石油市场,至少查韦斯政权的作用将被进一步削弱;而俄罗斯尽管在近年来 与美国拉近了关系,但美国如能在石油上有效地制约俄罗斯,这对今后迫使俄在重要国 际问题上支持美国将增加了筹码。最后,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油价对世界其他经济 体仍具有重要影响,其他经济体不稳定也会波及美国经济。如果美国能控制世界原油的 供应,不仅可以减少美国经济受石油影响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可以在这种控制下从世界 政治经济中获得巨大的权力与租金,有助于控制未来的竞争者。

第二,在世界资本市场上,美国此次“倒萨”的胜利有助于加强对世界资本的控制。 尽管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之一,但同时也是世界资本的最大的输入国。除2002年 外,美国在过去较长时间内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吸纳国。从表面上看,这是美国衰 落的表现。但事实恰恰相反,这是美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控制世界资本的重要体现。 沃勒斯坦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生产是一种为积累而进行的生产,生产是为了更高 的积累。(注:[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路爱国、相浩金译:《历史资本主义》, 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资本总是流向有更高回报率或更保险 的地区和产业。由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国际储备,其他国家特别是其货币不具 务国际硬通货能力的国家必须把自己的过去一部分积累转换成美元资产形式以备不测。 这种美元形式的积累必须要在国际上寻求高回报或保险。而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里 根的高利率政策或其他的政治、经济和法律上的便利造成的)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成为最 具诱惑力的地方。大量美元形式的外国资产进入美国的证、债券市场,造成强势美元, 而且到目前为止,没有其他国家或地区能够替代美国的这一角色。中国是世界吸纳外资 大国,但人民币不具备国际货币、储备手段的功能,西欧和日本货币尽管有一定国际货 币和储备功能,但没有美国的高回报率或保险系数。美国的公司和美国政府拿这些钱进 行经济与政治的再投资。这就是美国既是资本输入国也是资本输出国的重要原因。但是 ,来自世界的资本并不能构成对“美国股份公司”的决定性股权,也不可能决定美国的 政治经济政策。这样,进入美国的外国资本成了美国的抵押品,成为美国控制的世界资 本。这些外国投资者可能不一定支持美国的对外政策,但一定希望“美国股份公司”能 为他们的投资带来高的回报或基本的保值。从一定意义上讲,外国投资者希望美国政府 这个世界最大的经营资本家为他们的资本带来更大的积累。因为“美国股份公司”经营 不善带来的结果是:外国资本开始抽逃,美元下跌,外国长期投资者的美元资产缩水; 如果没有更好的投资去处(美国经济的不佳,很可能是如此),将是资本的缩水(不仅是 美元形式的资产缩水)。

伊拉克战争的胜利,可能的结果是外国资本进一步拥入美国,保证强势美元的地位, 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营资本家会进一步加强对世界资本的控制。因为伊拉克战争的胜 利可能会为投资者带来这样的预期:战争经济的刺激、油价的回落、强势美元和美国主 导伊拉克战后重建都是美国经济利好的消息,它们可能为投资带来较好的回报。这种现 象已经在伊拉克战争中显现出来,美军的胜利导致美国证券市场大涨,美军行动受挫则 造成证券市场的回落。伊拉克战争的胜利可能导致外国投资的进一步拥入,无疑会增加 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营资本家控制世界资本的能力。外国的投资将进一步成为美国的 抵押品。这对成为抵押债权人的外国投资者来说,今后“美国股份公司”的政治经济再 投资最好不要失败。这种状况使世界许多国家以一种矛盾心态看待美国:一方面,对美 国在国际上指手画脚、颐指气使大为不满,巴不得美国的霸权迅速衰落;另一方面,又 为美国经济的衰退可能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损失惴惴不安,希望美国经济繁荣不衰。这都 是外国资本形成的“抵押效应”客观上造成的结果,它增加了美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影响 力。

第三,“倒萨”战争有助于美国对世界市场的控制。伊拉克战后的重建将以美国为主 导,联合国或其他国际机构的作用将是辅助性的。这是由美国对伊拉克形成的实际控制 所决定的。这种重建对世界市场带来的拉动效应有可能刺激世界市场,促进世界经济的 增长。而美国控制了伊战后重建的主导权,它必然会有选择地对伊战后重建的商品供应 进行分配。战后美国由于战时经济激活的市场和拥入的外国资本可能使美国进一步加强 其世界最大市场的地位,并有可能利用这些资本去创造新的投资场所。这对美国操纵国 际政治大有帮助。美国必然把这个市场的准入以及投资场所的地理分布与各国在此次“ 倒萨”战争中的态度直接与间接地联系起来。尽管美国一直号称是一个开放的国家,但 它历来都是利用市场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

第四,“倒萨”战争对美国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竞争能力上的影响。美国近十年来在 高附加值产品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倒萨”战争的胜利带来的外来资金的涌入将为美 国的高科技产品的研制带来更多的资金。另外,每次战争中军事技术的提高都会在战后 产生一系列的民用高附加值新产品。这种高附加值产品的出现为美国带来创新产品的垄 断利润。这种现象在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中已经有充分的说明。(注:RaymondVern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Cycl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0,1961,pp.190-207.)创新的稀缺产品还 会为美国带来较高的资本积累,(注:创新的稀缺产品创造更多的资本的积累解释详见 《历史资本主义》,第17~18页。)还可能进一步促发科技的新研发,提高美国在高科 技领域的竞争优势。

军事实力不是影响国际秩序的常规资源,而经济资源则是影响国际秩序的常规资源。 因为军事手段与战争是政治的最后手段,经济控制则是政治控制最普遍使用的手段。此 次战争的胜利则为这种常规控制提供巨大的资源。这种古老的政治经济学法则今天仍然 适用。美国此次“倒萨”战争的胜利,毫无疑问从经济上大大地增加了美国在经济全球 依存中影响世界的实力,这对美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影响世界至关重要。

“倒萨”战争胜利对国际秩序直接的政治影响

美国在“倒萨”战争胜利后获得的最大的权力影响力是:给所有不屈从美国治下国际 秩序的国家带来一种“震慑”(shock and awe)效应。“倒萨”战争是美国在近年来又 一次向世界反美势力展示其高科技军事强大威力的一种炫耀武力的方式。炫耀武力本身 就是一种获取政治权力的威望政策。摩根索指出威望政策有两个目标:以自身为目的的 威望以及支持现状政策或帝国主义政策的威望,而后者则是国家在国际上更为经常地获 取政治权力地位的一种方式。威望政策的功能在于影响其他国家对外政策,因为一个国 家的外交政策总是对某个历史时刻国家间权力关系以及这种权力关系在不久和遥远的将 来可能的变化进行评估。(注:[美]汉斯·摩根索著,徐昕等译:《国家间政治》,北 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14~116页。)这次“倒萨”战争的胜利,美 国可以使其他国家对自己的军事能力、技术成就、经济潜力和政治原则留下深刻印象, 对美国目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权力地位以及将来的地位做出不可挑战的政策估价,从 而影响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政策。这次战争的胜利对美国来说可以削弱美国对手的士气, 阻止其采取军事、政治、经济手段挑战美国权威,分化反美力量之间的团结,保持自己 盟国内部的忠诚,赢得动摇不定的国家的支持。这种政治结果使得未来在国际舞台上众 多的国家可能奉行一种“搭便车”(bandwagon)政策,并且这种政策很可能形成一种“ 多米诺骨牌”的效应,从而加强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历史上政治强权如果没有得到及 时的遏制,反而会形成一种强权的威望,由此带来的总是一种“搭便车”的“趋炎附势 ”效应,最典型的就是纳粹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扩张没有得到及时的阻止所产生的 “绥靖教训”。

按照现实主义理论,国际秩序的现状往往是通过对强权扩张的制衡得以维持的。伊拉 克战争扩张了美国的权力,但美国在此次“倒萨”战争中扩张的强权能否得到制衡呢? 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研究均势(balance of power)规则得以满足的前提条件。斯坦利 ·霍夫曼曾提出过均势规则在历史上发挥作用时所要满足的一些条件:(1)有一些大国 ,通常有大约五到六个如果不是实力相等也是相对相等的大国;(2)主要大国中几个为 了阻止或减弱一个或更多的大国扩张能够串通起来;(3)在大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语言 和行为规则;(4)与国际等级制有关。(注:Stanley Hoffman,Primacy or World Order ,N.Y.:McGraw Hill,1978,pp.169-177.)在这四个条件中,前两个条件就不能得到满足 。其一,现在国际上大国权力分配的现实是“一超多强”,美国比其他的大国具有大得 多的权力优势,不存在大致相等的大国权力分配关系。其二,目前世界上其他大国(西 欧国家、俄罗斯、中国和日本)在目前的条件下串通起来去阻止或减弱美国的权力扩张 是没有可能的。欧盟中的英国是美国的坚定盟友,日本长期也是如此。法、德、俄、中 尽管不满美国在此次“倒萨”战争中单边主义的强权做法,主张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来制 约美国,但是这些国家出于国家现实利益的整体考虑不可能结成制衡美国的联盟,法、 德是大西洋联盟的成员,与美国有着重大的经济联系和意识形态的一致性,中、俄也在 致力于与美国发展关系,在本国的经济发展上与美国也有着重大的利益关系。可以说, 这次反对美国进行“倒萨”战争的大国组合不是长期性的,这些国家也都有在美国绝对 优势前“搭便车”的考虑,而且它们的力量之和远低于美国与英国、日本的组合,不足 以产生制衡的效果。沃尔兹曾谈到弥补权力不均衡的手段有两种:一是国内努力,即采 取行动以提高自己的经济、军事的实力,发展明晰的战略;二是国外努力,即加强和扩 大自己的联盟或削弱和缩小敌对的联盟。(注:Kenneth Waltz,“Anarchic Order and Balance of Power”,in Robert Keohane ed.,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6,p.117.)由于上述国际联盟制衡条件不能满足,只有希望通过 国内努力来制衡美国,但希望制衡的国家要发展到具有相应的制衡美国的实力尚需时日 。因为这些希望制衡美国的大国与美国的实力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在国际政治上面对强权历来有两种主要的对策:制衡和“搭便车”。在无法建立制衡 或制衡失效的条件下,“搭便车”将是最可能也是最常见的形态。这是在特定国际社会 环境条件下,国家按照“集体行为的逻辑”进行的理性选择。

经济全球化下的相互依存与重商时代下的绝对“零和”关系有着重大区别。把重商时 代经典均势原则跨历史地应用于相互依存时代本身就是实证经验主义的产物。霍夫曼曾 说: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时代,经济得失的确可以与战略的得失等同起来,因为经济不被 当成交易的网络,而是当成一个“零和游戏”中获取或拥有大量的商品;而在“复杂相 互依存的游戏”中,国家限制对手的能力或收益不是一个好的方法,而通过发展自己更 强的能力或(建立)联盟(来)操纵相互依存能力才能限制对手。这样,相互依存的时代, 均势不是合乎时代要求的机制。(注:Ibid.,Primacy or Word Order,p.168,176.)美国 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胜利无疑加剧了美国与其他国家在全球经济依存中的不对称性,这种 不对称性对于可能是潜在的制衡美国的力量来说,无疑增加对美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 使它们与美国在经济上有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需要(上述世界资本市场的分析就 是一例),这大大增加了制衡的不可能性和难度。因此,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在世界 依存关系中的优势地位可能导致国际制衡在相当长时间的缺损。

“倒萨”战争的胜利所造成的直接的政治影响是:有助于加强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 后美国倡导的世界新秩序。冷战的结束并没有立即导致冷战中形成的国际秩序的消失。 苏联—东欧剧变只是导致了世界权力分配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只对国际秩序的变化产 生了可能性,其现实性是通过1991年海湾战争促成的。海湾战争的胜利是美国运用权力 推行其世界新秩序的实践的开始。其表现为美国开始干涉原不属于美国势力范围内(或 者苏联盟国、准盟国内部)的事务,促使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发生变革,即破坏原来两 极之间实质上互不干涉内政的规则。

国际秩序在内容上是国际规则,国际规则的变化意味着国际秩序实质性的变化。但由 于国际社会的政府性,国际规则是由国家(特别是大国)制定、执行、解释、强制实施和 变更国际规则的。“国家改变规则是通过它们的言行来实现的,以言行来显示它们撤回 对旧规则的同意和赞同新规则,并改变惯例内容或传统做法。”如民族自治原则(即国 家应该是民族国家的规则)否定王朝合法性原则就不是通过任何立法权威的法令而是通 过革命和战争逐步实现的。(注:Hedley Bull,The Anarchical Society:A Study ofOrder in World Politics,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5(2nd ed.),pp.68—70.) 战争作为国家一种最极端的行为,它对国际规则的确定与变更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布 尔在论及战争与秩序的关系时,曾谈到:“对于国际体系来说,在任何一个时期内的战 争显然是国际体系表现形态的一个决定因素。正是战争或战争威胁有助于决定特定的国 家是否生存或被消灭,决定它们的兴亡,决定它们的边界是否变化,决定它们的人民是 否被一种或另一种政府统治,决定争端是否被解决或被拖延,决定争端用哪一种方式解 决,决定在国际体系中是否存在着一种均势或一国是否成为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另 外,布尔还谈到,战争在国际社会中是一种变革的动因,因为国际秩序明显地缺乏和平 变革的机制,主要依赖战争作为变革的动因。(注:Ibid.,The Anarchical Society,p.181,193.)1991年海湾战争的胜利使得美国宣布要在世界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其中一条 就是“公正地对待所有人民”。(注:C.f.Joseph Nye,Jr.,“What is New WorldOrder,”Foreign Affairs,1993(Spring),p.83.)这一只有自由民主政府才有国际合法 性的原则,后来成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国际关系中一个运作规则(operationalrule),即用自由民主体制去改造非西方民主国家。海湾战争后美国在其对外政策中多 次反复实践,并且力求使之获得道义上的广泛认同(是人道主义的行为)。这从美国在海 湾战争后几次军事行动中,从历届政府外交言论和政策中都可以体现出来。“通常是一 个(国际)规则首先作为一个运作规则出现的,然而成为固定的做法,再获得道义原则的 身份,最后融入到一个合法的惯例中”,从而形成国际新规则。(注:Ibid.,TheAnarchical Society,pp.64—65.)美国此次“倒萨”战争是进一步巩固这种运作规则, 加上它过去对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中反复使用的言辞,可以预计,美国正在通过战 争来决定某种类型的国家应该存在,它们的人民应该被何种方式统治,美国应该成为解 决国际争端的主导者,并且正在力图使这种做法长期化,在赋予其道义的外在条件下, 使之逐步成为一种国际公认的新规则。伊拉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获得巨大的权力资源 和威慑力,在缺乏国际有效制衡的条件下,无疑强化了美国对国际规则的自由裁量权, 这对国际秩序形态的变化将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后可能产生的国际秩序变化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在全 球化条件下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越来越离不开国际环境的制约。从战略学的角度来看, 外部环境是一国国家战略制定与实施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对许多国家来说,在伊拉 克战争后根据变化的形势调整自己的战略势在必行。特别是对中国来说,客观地分析伊 拉克战争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对自己在世界上的处境以及这种变化给自己带来的机会与 威胁,是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保证国家安全、进行国家建设所必不可少的战略环境思考 。

标签:;  ;  ;  ;  ;  ;  ;  ;  ;  ;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秩序的影响_伊拉克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