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应用研究论文_符英才

装配式建筑应用研究论文_符英才

天津龙湖睿沣置业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还处在初级阶段,建筑产业化水平较低。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的概述,装配式建筑特点的阐述,分析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应用

1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体系与优势

1.1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体系

(1)混凝土结构体系:从我国目前建筑情况来看,混凝土建筑结构是最常用的一种,在装配式建筑中也会运用到。随着建筑楼层的增加,装配式建筑就更具一定的优势,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主要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种结构体系,前者可以分为框架、剪力结构;后者就是根据建筑的不同性能和功能要求来定制出不同的结构。(2)轻钢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的强度是非常高的,而且质地很轻,一般厚度都是保持在0.5~1mm之间,与传统的木结构相比,它多采用连接节点的方式,运用铆钉来进行固定,这种结构在国外已经替代了木材。轻钢结构还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它的自重力很小;其次可以有效的分割空间,让建筑空间更加的灵活;最后它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恶劣影响。除此之外,它还具有一定的耐火性和腐蚀性,但我国目前对钢结构住宅方面的规范还不够完善,导致钢结构工业水平低下。可见,如果完善钢结构规范,那么它的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

1.2 装配式建筑的具体优势

(1)有效节约资源:装配式建筑所需要的构件一般都是在工厂中提前预制好,根据构件的规格来进行流水线方式生产,这样不仅节约了生产的成本,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此外,在施工现场中,传统的现浇方式都是依靠模板和脚手架,这就增加了施工的工序,如果在高层施工中就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危险程度。但装配式建筑就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现场施工只需吊装和拼接两部分就能完成,这就提高了工效,相比传统的建筑方式就节约了更多的资源。(2)有效降低环境的负荷:装配式建筑的很多工序都是在工厂中就能完成,这不仅可以减少现场的施工量,还能减少现场的施工垃圾。而且装配式建筑不会引起噪音和排出废水,尽可能的把对建筑周围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比如在进行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传统的施工必然会引起大量的尘土,混凝土也会产生更大的噪音污染,但装配式建筑就不用担心这类问题,它只需要在现场进行拼装,而且也不会在夜晚进行施工,这就不会给周围的居民带来噪音污染,有效降低环境的负荷。(3)有效缩短施工周期:传统的施工方法在主体结构上一般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在施工工序上也都是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但装配式建筑就能减少这些工序流程,施工人员可以进行不同楼层的同一种类型的构件施工,这就大大提高了施工的速度,一般情况下,一层的施工只需要一天就能完成。此外,装配式建筑还能降低对人力的依赖,在缩短工期的同时,还能降低人工成本。

2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板底勾缝砂浆易脱落问题

混凝土装配式预制板一般都设置成倒八字形结构,这种结构容易出现正八字形板缝,虽然安装时会选用抗裂砂浆嵌缝,如果抗裂砂浆的质量得不到保障,长时间后砂浆失效,勾缝砂浆脱落,不仅建筑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产生安全问题,造成人身伤害。

2.2构件尺寸偏差问题

虽然装配式建筑的构件是通过标准化的生产环节生产和预配的,由于操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或者其他原因。大批量生产的预制构件在各个工序之间难免会产生尺寸偏差,从而造成装配式构件之间存在严重的误差,导致拼接期间缝隙不能对应。这直接影响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耗材增加,成本也随之增加,甚至产生安全隐患,会给建筑施工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

2.3构建运输和吊装问题

由于装配式建筑目前发展还不够成熟,缺乏产业链,物流系统缺失,而预制构建生产的工厂大多数是在距施工现场较远的另一个区域,而且装配式构建体积大、自重大、超宽、超高、形状不规则,造成运输困难,所以将建筑构建从预制厂运输到施工现场,运输成本较高。装配式建筑对垂直运输设备的要求高,而且这些吊装作业是需要由运输大型预制构件的设备来配合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制板具有厚度薄、体积大、转角处易折断的特点,因此预制平板运输、吊装过程中四角易损坏,预制转角板在运输、吊装过程中转角位置易折断。

3对策分析

3.1 完善“四个配套”,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保障

(1)标准配套。完善制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标准、图集、导则等,培育建筑产业化研究机构。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标准体系,以标准为纽带,使设计、构件部品生产、现场施工形成紧密关联、配套协作的建筑产业化生产链。(2)产业配套。加强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基地建设,完善上下游产业链。统筹考虑生产基地布局,引进实力强的知名企业,避免实力较弱的小企业一哄而上,形成新的产能过剩。(3)队伍配套。从设计开始,从工厂生产抓起,从现场组装抓起,打造新型的队伍。完善多层次装配式建筑企业和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分类培训机制,联合相关院校,通过项目实践、校企合作等形式,进行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养该专业领域的设计人员、构配件生产人员、施工人员、监管人员,提升产业工人和监管队伍素质,提高建筑行业科学管理和技术水平。(4)监管配套。加强对预制部品构件质量管理,建立构件生产企业诚信管理机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规程,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进行严格监管,严格落实开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和监理责任,通过试点工程,探索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

3.2适当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研究投入的时候,一定要突破一些关键性的技术,按照相关的文件要求,协调环境、建筑、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加大科研的力度,只有在装配式建筑中运用先进的技术,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在装配式结构方面,要定期进行新型结构样式的开发,利用装配式的钢材、混凝土等材料,设计出不同的结构;在材料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不断研发新的建筑材料;在软件方面,需要加快装配式建筑设计软件的开发。除此之外,企业需要优化设计的流程,而现目前这种设计都是出自于设计院,工厂在拿到设计图纸之后才能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就需要及时向设计院反映,提高构件的重复使用率,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生产的成本。同时,还要重视规模效益,在售价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利润率,并且合理的控制预制构件的折旧费,对所有的构件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3.3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化

装配式建筑需要依据技术的标准化进行生产,传统的混凝土结构都是运用现浇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比较灵活,但是很难形成一种标准。装配式建筑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客可观的,要想突破一些发展瓶颈,就需要完善装配式建筑生产标准化,通过规范的生产,让产业链形成一种供应体系。比如在进行钢结构生产的时候,钢构件的尺寸、模数都可以进行互换,让生产更加的机械、规模化。除此之外,在进行装配式构件设计的时候,需要参考一些技术规范,根据模块的设计来形成一个统一,让现场拼装更加的方便。工厂在进行生产的时候,也需要大规模的进行,这样才能提高生产的机械率,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不会产生任何的差距。在安装过程中,也要实现标准化,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施工的速度,避免材料的浪费,保护结构不受到任何的破坏。

结束语

根据以上的阐述和分析,传统的建筑行业存在一定的弊端,它所需要的资源是庞大的,这一点无法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而装配式建筑就能改变这样的现状,但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并不顺利,这就需要企业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装配式建筑存在的优势,缓和建筑行业的负面影响,用更加全新的模式来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闻默.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与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居舍,2017(36):111.

[2]王瑶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研究[J].居舍,2017(36):69-70.

[3]薛闻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居舍,2017(36):183+145.

[4]王景.装配式建筑推动行业迈入“品质时代”[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7(24):20-23.

[5]徐雯.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7(24):241+243.

论文作者:符英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应用研究论文_符英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