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历史教学论文_张宝儒

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历史教学论文_张宝儒

张宝儒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镇华峰中学 730700

【摘要】历史本身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有趣的。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于是教师把本来有趣的历史分解为原因、经过、意义、影响等干巴巴的条款,与现实联系不大,学生当然毫无兴趣。而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

【关键词】起始课;质疑设问;巧用故事;优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3-013-01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生变化的重要阶段,由于学生处于这样的重要时期,在教学中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在快乐之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问卷调查,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开学伊始教师要精心准备,讲清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偏见,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的工作。在上七年级第一课时,我就开门见山的说:“历史知识真奇妙,学好历史人开窍。做人处事与治国,历史当做镜子照。谁若大脑不开窍,肯定历史没学好。”停顿片刻,我又脱口而出:“学习历史有诀窍,掌握方法最重要。认真读书不可少,联系实际多思考。”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融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

二、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学习《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一课时,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1948年以来,美国曾多次进行民意调查:你最满意的美国历届总统是谁?结果林肯得票第一,华盛顿才居第二,为什么林肯能够成为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呢?内战初期北方为什么会失利?林肯政府是如何扭转战局的?为什么北方最终获胜?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积极讨论,纷纷发表见解。大家在思考中认识到“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巧妙的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层层设疑,积极有效地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让他们乐于质疑,善于质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三、巧用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一堂历史课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短小精悍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境界。

在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历史课上,老师在讲《火烧圆明园》一课,小明一直在打瞌睡,老师便课堂提问:“小明,圆明园是谁烧的,”小明吓得睡意全无,惊慌答道:“不是我烧的!”次日家访,老师说起此事:“我问小明,圆明园是谁烧的?他居然说不是他烧的!”这时,小明的妈妈急忙答道:“我家小明一向老实,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小明的爸爸是个本地著名的企业家,站了起来,满脸不高兴地说道:“烧就烧了,多少钱赔就是了。”

四、创造和谐气氛,营造兴趣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然后得以肯定。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用鼓励学生的方法使之能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如找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谈话时,我常说这样两句话:“过去不代表未来!其实你很聪明,并不比别人笨,只是你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太少了。”这句话就像给他们注入一支兴奋剂,会使他们浑身充满求知的力量,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

五、优化课堂,提高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特别是学生容易疲劳,极易走神。于是我适时让学生适当放松。在学习《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课时,我就不失时机的向学生介绍了几个关于周恩来总理经典外交语录,同学们都被总理的聪明睿智所折服。

实践证明,在课堂上适当开展一些益智类活动,会开拓学生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往往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内活动,是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辅助手段。

六、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兴趣

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组织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对历史这一学科的认识。组织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历史辩论会、历史故事演讲会、自编自演历史故事情节、参观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名胜古迹等等。例如在讲《百日维新》的时候,学生自编自演历史话剧《评判谭嗣同》,学生们能把历史话剧演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同时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均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的再现”,使学生对历史思想变革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信心,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研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改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尴尬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丽芳.《才智》.2017年.

[2]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周晓明.《学周刊》.2017年.

论文作者:张宝儒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3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历史教学论文_张宝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