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环杭州湾全球城市区域论文

共建环杭州湾全球城市区域论文

立足环杭州湾发展基础,呼应长三角一体化要求,进一步主动“拉拢”上海,统筹优化区域空间体系、交通体系、创新体系、物流体系,增强整体加快城市化的合力

共建环杭州湾全球城市区域

□吴可人

共建包括上海在内的环杭州湾全球城市区域,是充分发挥这一带先发优势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应作为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构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先手棋。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1]314这一段话,深刻地指出了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反映好人民的心声。

环杭州湾城乡空间泛城市化演进。目前,浙东北6市集聚了全省人口过万的城镇253个,占全省的46.1%,沪杭和杭甬沿线泛城市化特征尤为明显。

如图3所示,教师用力推着实验刷在运动板上以速度v1匀速向右前进,请一位同学用力将运动板沿着实验刷的运动方向分别以不同的速度v2(v2<v1、v2=v1、v2>v1)分三次抽出,学生可以清楚地看见在抽出运动板的过程中,当v2<v1时,刷须弯曲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当v2>v1时,刷须弯曲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当v2=v1时,刷须方向竖直(无相对运动),表明此时无滑动摩擦力。虽然在三次实验中,实验刷和运动板的运动方向相同,但经过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其共性,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构建全域城市化空间体系。顺应人口向环杭州湾持续集聚、城镇建设空间连片发展的趋势,科学引导全地域城市化发展。这一过程中,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做好规划引领工作,统筹协调环杭州湾内外的国土空间规划,按照“地跟人走”的原则,推进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动态平衡,也需要自下而上地做好乡村更新改造工作,循序渐进引导农居集聚、人口集中。

立足环杭州湾城市化、均衡化发展基础,呼应长三角一体化要求,进一步主动“拉拢”上海,统筹优化区域空间体系、交通体系、创新体系、物流体系,增强整体加快城市化的合力。

环杭州湾人口集聚持续增强。杭州、宁波、嘉兴成为省外和省内流动人口的首选地,近半数省内流动人口流向杭甬,逾半数省外流动人口流向杭甬嘉。2018年,杭州吸引了超过1/3的省内流动人口和1/5的省外流动人口,宁波吸引了省内外流动人口分别占全省的12.2%和19.4%,嘉兴省外流动人口占全省的11.6%。同时,上海在严格人口总量控制的过程中,推动人口向外围毗邻城市溢出。“居住在杭州、嘉兴,工作在上海”正在成为环杭州湾人口优化分布的新趋势。

环杭州湾区域经济高水平均衡化发展。随着上海对外扩散和要素溢出效应不断增强,杭州湾6市作为其紧密圈层最先受益,区域经济高水平均衡化格局加快呈现。一方面,杭州湾6市与上海发展水平逐步趋同。2018年,7个市的人均GDP全面超过10万元人民币。另一方面,县市域经济高水平均衡发展。2010-2017年,环杭州湾各县(市、区)人均GDP离散系数从0.35缩小至0.22,达到高度均衡的水平。

构建同城化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加紧启动沪甬跨海高铁、沪杭甬高速公路第二通道建设,争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货运机场在杭州湾北岸落地。统一规划建设湾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扩展集疏运通道容量,构筑南北贯通、无缝对接的环杭州湾同城化交通体系。

构建交互型创新体系。构建杭州互联网经济策源地和其他地区消费需求之间的通道,促进需求拉动型创新及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发展。构建沪杭创新要素集聚和其他地区制造业基础之间的通道,促进发展智能型制造及探索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发挥各地制造业优势,促进工匠型创新及培育新匠人。着力把环杭州湾打造成为长三角创业创新创造中枢。

其余的r2、r3、r4以及坐标z亦可通过其表达出来。其中方向角φ和俯仰角θ可以通过式(11)、式(12)求出:

优化双核型物流体系。发挥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两大港口长期来各自独立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替代的格局,巩固提升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航班密度、运价体系和物流通道。携手开发小洋山,推动长江黄金水道成为洋山港区的集疏运通道,促进环杭州湾腹地向长江流域拓展延伸。推进自贸区政策复制叠加,争取投融资、跨境贸易等制度共用共享。

构建一体化平台示范。嘉善、平湖等地正在成为承接上海要素溢出和推动一体化发展桥头堡。未来一段时期,积极谋划共建平湖—金山等一体化示范区,率先探索交通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平安建设、生态旅游、文化科创、人才建设等领域合作模式,形成一批区域同城化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预约平台软件是医院和软件公司共同开发,以前在国内同行医院中也是没有的。它的功能需要在运用过程中逐渐提升,改进一直在进行。”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浙江与上海协同发展的架构、机制及其激励因素,正在不断深化、细化和具体化,环杭州湾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先行先试,在协同推进这一带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上作出表率,全面加快全球城市区域能级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

标签:;  ;  ;  ;  ;  ;  ;  ;  ;  

共建环杭州湾全球城市区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