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创设情境对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养成的促进论文_仇彩云 刘炜

浅议创设情境对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养成的促进论文_仇彩云 刘炜

甘肃省灵台县城南小学 744400

“留守儿童”是学校的“弱势群体”,其身心健康和教育质量也是目前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的重点。研究表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然而,近年来随着大批农民外出务工经商,这一特殊群体的成员日益增多,他们的安全与教育状况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既需要学校、家庭的倾情参与,更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来齐抓共管。为更好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习惯养成,以“爱” 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家”为载体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教育情境,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下面就教育情境的创设对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养成的促进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以“爱”为核心,正面引导,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漫长的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在成人眼里浪漫而美好的事物却可能成为他们的痛失之物,成为他们改变自己的审美和价值观的关键因素。针对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疏导。

一是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立“爱心妈妈”谈心室,为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爱心妈妈,每周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心等情况,通过一对一、面对面地接触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恰当处理他们因害羞、自卑、防卫心理带来的沟通障碍,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疏导,及时解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的“疑难杂症”,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健康阳光的心态。

二是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儿童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结对子”、“生日,我们和你在一起”等主题活动,通过结对互动,让留守儿童打开心结,走出自卑和孤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幸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五年级一名女生父母离异,与年过六旬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性格孤僻,不爱说话。班主任安排副班长与她“结对”以后,有意让她们每天上学、玩耍尽可能多地在一起,并相互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没过多久她变得开朗外向了许多,一次户外活动竟打趣地对副班长说:“和你在一起我才发现我并不比别人笨。”

三是加大情感投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留守儿童的集聚地处城郊或农村,但周围也不乏网吧、游戏厅等形形色色的诱感。因此,教育中要帮他们树立自我心理健康的意识,教给他们遇到困惑和问题求助、解决的方法。如聘请法治校长经常进行法制讲座或个别心理辅导;教他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听听音乐等方法调节心理,放松情绪;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在遇到困惑时有向人求助的意识;指导他们通过写日记等形式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排解郁闷情绪,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偶尔失足的孩子要和风细雨地开启交流,使身染恶习的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爱,解开心灵的“疙瘩”,达到“自我修复”的教育效果。

四是落实优先照顾政策。留守儿童家庭普遍比较困难,可以将上级分配的贫困生救助名额优先分配给留守儿童;在一些社会公益及助学捐赠活动中,优先资助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享受学校及社会的关爱,增强成长的信心。

二、以“情”为纽带,完善阵地,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

创建学习生活阵地。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相关硬件设施,建立“七彩小屋”活动室,配备电脑、电视机、亲情电话等,为孩子及时与外地父母取得联系提供方便,建立爱心阅览室,内置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提供课余时间读书学习的场所。

开辟艺术生活阵地。鼓励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学校兴趣小组或艺术社团,成为“青苹果”文学社、“小灵通”数学组、“丑小鸭”文艺队、“七彩红”美术组、“维鹰”体育队、“百灵鸟”合唱队、“七彩”羽毛社等中的一员,及时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成长。

提供展示阵地。利用“红领巾”广播站,优先选拔留守学生为全校师生报道新闻、好人好事,同时要留意对留守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增强他们学习生活的信心。借助“六一”儿童节或校园文化艺术节,帮助他们编排相声、小品、快板、舞蹈、歌唱等文艺节目展示自我才华,放飞梦想。

开通娱乐阵地。紧紧抓住建党建国、“9.18”、“汶川地震”等纪念日,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读书沙龙”、“低碳生活”、“三节三爱”等系列活动,“世界杯”、“全运会”、“CBA”等重大赛事的有利时机,为全体留守儿童放映爱国主义题材影视作品,带领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参观文化景点、春游,去多媒体教室集体看比赛等,增强留守儿童的爱国情怀及集体信念。

三、以“家”为载体,家校互动,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一是重视亲情关注。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每月一信一话”亲子书信交流活动,铺架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桥梁,不断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感情联系,引导外出打工的父母尽可能地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二是提高家教水平。适时抓住节假日或农忙季节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的时机,定期召开家庭教育专题会,普及家教知识,引导家长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现状,促进家校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三是落实定期家访。教师定期深入到留守儿童家中,与代理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掌握他们的所想、所需,帮助留守儿童制定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帮扶。

论文作者:仇彩云 刘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浅议创设情境对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养成的促进论文_仇彩云 刘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