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探讨论文_王仁光

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 福建省龙岩市 364000

【摘 要】目的:探讨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需行喉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对其一般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麻醉,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对患者给予盐酸右旋美托咪啶预注+常规麻醉联合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在本次实验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拔管时间与术后苏醒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喉显微手术患者麻醉中给予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干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相对较短,且拔管时间较短,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喉显微手术;麻醉

引言:

在微创理念的渗透下,手术创伤正在逐渐降低,既保证了治疗效果,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手术对患者的创伤,使之术后恢复速度相对较快[1]。但是在手术的实施过程中,手术视野是否清晰,将会直接影响手术的运行与效果。这也是喉显微手术得以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利用先进的设备将手术视野清晰化,尽可能保证手术的精准,降低手术的创伤[2]。但手术本身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会使得患者出现一定的生理应激反应。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对患者采取适当的麻醉干预。常规的麻醉干预措施在运用的过程中,可能会使得患者的术后苏醒与拔管时间难以控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我院在该基础上对喉显微手术麻醉患者给予预注右旋美托咪啶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需行喉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对其一般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8例。

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22~76岁,平均年龄(45.28±3.45)岁,手术时间介于10~20min,平均手术时间(13.21±2.93)min;

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2~77岁,平均年龄(45.29±3.56)岁,手术时间介于10~19min,平均手术时间(13.12±2.78)min。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喉显微手术的实施指征[3];(2)患者无其他手术禁忌症;(3)患者以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加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患者麻醉前30min给予阿托品肌肉注射,剂量为0.5mg。同时,开放患者的上肢静脉,并且适当的进行复方乳酸钠静脉推注。

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前,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国药准字H1320014)。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来选择用药剂量,一般为0.6ug/kg。以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稀释,然后对其进行静脉推注。推注时间在10min以上。然后给予丙泊酚+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麻醉即可。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与术后苏醒时间进行统计。

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记录,其主要包含呼吸抑制、咽喉肿痛、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实验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拔管时间与术后苏醒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拔管时间与术后苏醒时间比较(,min)

 

3讨论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喉显微手术的运用频率不断提高,其能够保证治疗效果,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的损伤。从临床观察来看,这种手术的实施时间相对较短,麻醉难度相对较大。而作为一种手术,其在操作中必然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如果不采取合理的麻醉干预,其能够会使得患者产生较强的应激反应,限制手术的进展[4]。但是,在麻醉的运用中,全屏静脉麻醉的不良反应较多,且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多的不良反应[5]。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这类患者采取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干预。右旋美托咪啶作为一种肾上腺受体激动类药物,其具有较强的交感神经抑制及麻醉作用[6]。在运用的过程中,临床效果较好,且不会对患者造成过多的不良反应。从本次实验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患者的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上得到了一定的缩短,且短于对照组;同时,在不良反应上相对低于对照组,这也就意味着其肌肉受影响程度降低,相关体征恢复更好。因此,从整体上看,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喉显微手术患者麻醉中给予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干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相对较短,且拔管时间较短,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志萍,杨桂枝,董妮娜,张琴.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22):24-26.

[2]张军.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在喉显微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2):8282-8283.

[3]郭林选.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3):27+29.

[4]余露,盛良.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7,36(14):132-134.

[5]孙守栈,李婷.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08):17-19.

[6]李志刚.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05):854-855.

论文作者:王仁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  ;  ;  ;  ;  ;  ;  ;  

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探讨论文_王仁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