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逐渐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出现为地铁车站建筑的设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火灾的发生及对乘客造成人身安全威胁。然而,在地铁车站中能够引起火灾的火源多种多样,如乘客携带易燃或易爆火源、地铁自身由于电器设备的故障而产生的火源、列车的碰撞与脱轨造成的火源、自然灾害产生的火源及人为纵火等。因此,从上述这些方面采取措施,对地铁车站进行建筑设计优化就能够有效防范火灾的发生,为地铁车站的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防火;安全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最近几年,在“一带一路”方针指引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及主要的旅游城市全面展开。为了体现城市轨道交通高效、舒适、安全以及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优势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成为地铁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由于地铁车站客流密集、车站内部组成复杂,有必要对地铁车站的防火设计进行研究探讨,减小、杜绝火灾造成的安全隐患。
1地铁车站设计的一般思路
众所周知,地铁建筑物的组成一般包括车站、区间、控制中心、主变电所、车辆段以及停车场等。所以,想要进行地铁车站建筑的设计,需要从这些建筑物着手进行火灾防范。
地铁的基本组成形式也为设计人员进行地铁车站建筑的设计提供了思路。如地铁车站的单线设计形式、换乘车站的基本形式等。此外,从平面布局方面进行着手,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地铁的出入口、消防出入口等附属建筑,车场出入段等与周围建筑物、储罐等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规范内容;依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地铁与汽车加油加气站的防火间距应该符合规范内容;依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地铁与燃气调压站、液化石油气站等之间的防火间距应该符合规范内容;依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车站采用采光窗井与相邻地面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规范内容;排风口、活塞风口应在进风口之上,进风口、排风口与活塞风口之间的距离均不应该短于5m,不宜开在同一方向。
2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防火安全设计要点
2.1防火分区的划分
地铁地下车站面积从几千平方米到上万平方米,多为地下二层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站厅和站台的公共区应为一个防火分区,设备管理区与站厅和站台的公共区应划为不同的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不应大于1500㎡,地下多线换乘站共用一个站厅公共区时,站厅公共区面积不应大于5000㎡。一般站厅层的两端均为设备用房,一端较大的有人区设备用房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应大于1500㎡;另一端面积较小的设备用房和站台层设备用房,为减少机械排烟设备的设置,可划分为不大于200㎡的两个或三个防火分区。当地下有商业时,商业区与站厅层公共区应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两个防火分区(如车站公共区和设备管理区)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防火墙分隔;防火分区的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火灾时需要运作的房间(如控制室、变电所、通信机房、消防泵房、通风机房、蓄电室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防火分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其耐火极限均应遵循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定进行。代替防火墙的防火卷帘耐火极限不低于3.0h。防火卷帘与墙、梁、柱、楼板之间的空隙,设备管道(管线)穿越防火墙时的管周边空隙,均应采用不燃的防火封堵材料将空缝隙填实;且风管穿越处还应设防火阀。
消防、污水、废水泵房、厕所、盥洗和清扫间等可不计入防火分区面积。防火分区面积可扣除外墙和围护结构面积,按使用面积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风道的划分
对于活塞风道(布置有风机、消声器等设备也可称之为隧道风机房)是否应列入设备管理用房的防火分区内,目前一些城市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文章认为:(1)风道内布置的风机、消声器等设备所采用的材料都是耐高温性能较好的材料,一般情况下起火的可能性较小;(2)将风道面积划分到设备管理用房防火分区内,对于普通标准站站厅层设备区大端而言,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很容易超过规范的要求,而划分为两个防火分区又会涉及到安全疏散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风道面积可不划入到设备区的防火分区内,但可考虑在风道内设置一些轻型的或触手可及的的消防设备。
2.3安全疏散
站台层人员的疏散宽度要求,决定了站台层到站厅层楼扶梯数量和宽度,一般选择远期车站高峰小时上下车客流乘以车站超高峰系数(取1.1~1.5)计算得来;另外还需要用列车经过该车站的高峰小时断面客流来核算,取其中疏散宽度计算结果较大的作为楼扶梯数量与宽度设置依据;同时楼扶梯的数量还必需满足当火灾发生时在6min内将远期或客流控制期超高峰小时一列进站列车所载的乘客及站台上的候车人员全部撤离站台到达安全区的要求。
地铁车站站厅、站台上的人行楼梯和自动扶梯宜沿车站纵向均匀设置,同时应满足站厅、站台公共区度内任一点距离安全出口不得大于50m。乘客使用的人行楼梯其宽度单向通行不小于1.8m,双向通行不小于2.4m.当宽度大于3.6m时,应设置中间扶手,楼梯应符合建筑模数。地铁车站设备与管理用房区房间单面布置时疏散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2m;双面布置时疏散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5m。设备与管理用房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入口的距离,当房间疏散门位于两个安全出入口之间时,疏散门与最近安全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大于40m;当房间位于袋兴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其疏散门与最近安全出入口的距离不大于22m。站台有效长度外两侧均需设楼梯至轨道面,通向区间,便于区间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
2.4防灾用电、应急疏散照明
地铁车站发生火灾时,会切断各种供电电源,而消防人员的用电设备则按照一级负荷的标准用电,同时还要在最后一级的配电箱的位置安装自动切换的装置。在火灾来临时,还要在各个通道和站台、站厅,包括扶梯、走廊、人行道等,只要有人可以通过的地方尽量安装疏散照明和疏散指示灯。
2.5合理划分防烟分区
车站公共区内一般设两个防烟分区,站台层和站厅层防烟分区建筑面积均不宜超过2000m2,一般为防火分区的一半。站台层公共区的楼、扶梯口周围亦应设挡烟垂帘或垂壁,挡烟垂壁下缘至楼梯踏步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3m。每个防烟分区采用挡烟垂壁或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分隔,防烟垂壁高度不少于吊顶面下500mm。地下车站必须设置防烟、排烟与事故通风系统。当防烟、排烟系统与事故通风和正常通风与空调系统合用时,通风与空调系统应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且应符合防烟、排烟系统的要求,并应具备事故工况下的快速转换功能。
结束语
地铁建设项目投资巨大、设计施工周期长、环境因素复杂、涉及专业多,地铁防火防灾是当前地铁工作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之一,必须对其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或预防,本文主要从防火、安全疏散、排烟等几个部分对地铁防火防灾进行阐述,希望能对地铁车站在预防或面临灾害时能够采用正确有效的手段来对灾害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杨怡庆.地铁车站建筑防火设计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9):228-233.
[2]陈海龙.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消防设计的技术难点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7,20(7):6-9.
[3]沈宇亮.地下交通枢纽中地铁车站防火优化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7,36(8):1075-1078.
[4]江斌,程乃伟.地铁车站防火系统灭火性能研究[J].建筑安全,2016,31(1):63-66.
论文作者:李海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车站论文; 地铁论文; 分区论文; 站台论文; 设备论文; 风道论文; 面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