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离心风机叶轮的结构强度分析及优化论文_杨合法,朱建梅

(中国电建集团透平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电站离心风机运行过程中,叶轮直接对风机介质加速,是实现风机能量转换的核心部件。针对国内某电厂的离心风机,对叶轮进行强度分析时,为弥补传统理论计算方法的局限性,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叶轮的应力、应变分布云图、固有频率和主要振型;分析叶轮的应力应变分布云图,找到该离心风机叶轮的薄弱部位,以此为基础,对叶轮结构进行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比较,说明了优化方案的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电站离心风机叶轮;有限元分析;强度分析;结构优化;Structure optimization

1离心风机叶轮的静力分析

1.1构建三维参数模型

本文根据某电厂离心风机的实际参数,选择了风机型号为5-36F的双吸双支撑离心风机,叶轮直径3100mm,转速970r/min。通过三维软件建立的离心风机叶轮参数模型如图1所示[1]。

图1 双吸式叶轮结构模型

Fig.1 Double-suction vane structure model

1.2建立离心风机叶轮的有限元模型

(1)有限元模型的创建

利用三维软件将建好的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中,忽略实体模型中的螺栓、倒圆、倒角、通孔等结构工艺[1][2][3]。建立有限元模型时采用了四面体单元 [4]。叶轮材质为Q460C,对应的材料属性见表1:

表1 模型各参数值

Tab.1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图2 叶轮有限元网格模型

Fig.2 Finite element grid model of impeller

(2)边界约束

离心风机叶轮轮毂通过键与主轴过盈连接,随风机轴转动。因此轮毂与轴接触的内表面没有轴向和径向位移,即轴向和径向自由度为零,但可以绕轴中心线转动。

(3)加载求解

该叶轮是双吸结构,不考虑叶轮与轴之间的轴向作用力。叶轮在工作时,主要受到离心力、气动力和重力三种载荷,由于叶轮受到的气动力和重力远小于叶轮离心力,其对叶轮强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载荷主要为绕轴旋转的叶轮离心力。离心力可以通过输入角速度101.5rad /s施加惯性载荷实现,施加完位移约束和惯性载荷后,在求解器中计算求解。

1.3静力学分析结果

有限元模型加载、求解,通过有限元软件的后处理模块得到叶轮应力位移分布云图如图3所示。

图3 叶轮的应力及位移分布云图

Fig.3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cloud map of impeller

由图 3可知,叶轮的最大应力为266.58MPa,发生在叶轮前盘靠近气流入口位置。最大应力小于叶轮材料的许用应力值303.33 MPa(安全系数取1.5),符合第一强度理论校核条件,可认为叶轮满足强度要求。关于叶轮应力分布规律,从图3可以看出,总体上的应力分布为叶轮叶片离旋转轴线越远处应力越小,离前盘越近应力越大,叶轮前盘的中间部分应力比周围高一些。

2风机叶轮的模态分析

2.1风机叶轮模态分析的必要性

离心风机属于旋转机械,其动力特性非常重要。叶轮失效的常见情况为循环疲劳损伤及振动破坏,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均与叶轮的振动相关,因此在对叶轮进行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它的固有频率即振动模型是非常必要的。

2.2风机叶轮的模态分析结果

基于前文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应用典型的无阻尼模态分析,经逐步求解计算,得到风机叶轮的各阶固有频率及相应的振型,前3的模态振型图如图4所示。对振动响应结果的影响,低阶频率对振动的贡献大于高阶频率,并且随着阶数的增高,计算结果的误差也会逐渐变大,因此对叶轮进行模态分析时,前10阶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风机叶轮前10阶固有频率

第1阶模态振型图 第2阶模态振型图 第3阶模态振型图

图4各阶模态振型图

Fig.4 Modal shape of each mode

由以上风机叶轮的模态分析结果可知:前5阶的固有频率较小且呈稳步增大的态势;第6阶的固有频率值增幅很大,第6~10阶固有频率值相近。在第1~3阶固有频率下,风机叶轮的应变都集中在叶片气流的出口侧及前盘的边缘位置。风机叶轮是转动机械,其最高转速为970r/min,对应频率为16.15Hz;风机部件的固有频率不允许在1.3倍转速之内。基于此点,本叶轮的结构是基本合理的。

3离心风机叶轮的结构优化

3.1优化方案

根据叶轮的静力分析结果和风机实际运行经验,离心风机叶轮前盘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处应力较为集中,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曾出现过裂纹,即这两处存在安全隐患。

为改善叶轮在额定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参考设备厂家的宝贵建议,本文提出的结构改进方案为:将叶轮的弧前盘设计修改为锥前盘,叶片出、入口与前盘交点位置保持不变;同时为保证集流器与叶轮的良好配合,气流的平稳过渡,在叶轮前盘气流入口处增加一个口圈,宽度和高度均为20mm左右,口圈通过锻造、机加工等工序后,与前盘组焊,打磨焊缝,使之与叶轮成为一个整体。

3.2优化后的叶轮有限元模型

图5 锥前盘叶轮有限网格模型

Fig.5 Finite grid model of cone front disk impeller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的优化后的叶轮(以下简称锥前盘叶轮)的有限元模型如图5所示。选择四面体单元,对叶轮分进行自由网格划分。共有 77495 个单元,200118 个节点。

3.3叶轮优化的结果分析

根据弧前盘与锥前盘叶轮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可知,锥前盘叶轮应力集中处的应力最大值有所降低,大应力的范围呈现出缩减趋势,变形量的绝对值和变形区域均较优化之前更为均匀和合理。结构优化手段的实施为叶轮材料规格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同时为风机的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4结论

(1)通过有限元软件对离心风机叶轮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静力分析得到了叶轮在额定转速下的应力位移分布云图,为叶轮结构的事故处理及设计优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及方向;模态分析得到了叶轮的固有频率近似解和模态振型,为合理避开共振区域,实现风机的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2)本文从叶轮的结构设计着手,对传统叶轮结构的薄弱部位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将优化前后的叶轮的受力表现和固有模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可知优化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意义。结构优化手段的实施为改善叶轮运行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同时为风机的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铜桥,张玉龙.汽轮机叶轮强度计算方法[J]. 汽轮机技术,2008, 50(1):20~23.

[2] 王建泉,王坤.循环泵叶轮的结构强度分析[J].风机技术, 2008, 162(8):240~243

[3] 童榴生.风机叶片强度的三维壳体有限计算方法[J],风机技术,1995, 18(1):94~98

[4] Sun L,et al. Calculation of static strength of steam turbine impeller[J]. ASME Power Conference 2005:555~558

[5] 浦广益. ANSYS Workbench 12基础教程与实例详解[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10.

论文作者:杨合法,朱建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  ;  ;  ;  ;  ;  ;  ;  

电站离心风机叶轮的结构强度分析及优化论文_杨合法,朱建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