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公交车移动图书馆的实践与应用-以烟台为例*论文

公益性公交车移动图书馆的实践与应用-以烟台为例*论文

公益性公交车移动图书馆的实践与应用——以烟台为例

尹潇颖,范宏,葛亚松

(山东工商学院 会计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摘 要:公交车与图书馆结合模式的重点在于用公交图书的流动性代替图书资源放置地点的固定性、单一性,推行公交阅读提供异样氛围,读者可以把手机收起来,享受短暂的阅读乐趣。通过“书香港城”公益阅读,捧起一本书,洒下一路文明。

关键词:公交车与图书;阅读模式;书香港城;全民阅读

当今社会,人们可用的集中化的学习时间已经大幅度缩小,而当下“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却越来越快,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知识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而城市公共网络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公交车,为随时阅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市民乘坐公交车不仅环保,而且可以尽享片刻的美好读书时光,但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此模式,享受读书带来的益处?

2018年,为了更好地将精准配肥技术推广应用,由玉稼兴合作社牵头,与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建立了试验站,并与广东东莞一翔液体肥料有限公司在马卜子村建立起乡村小型智能液体配肥站——乡喜精准配肥站,通过引进公司的智能液体自动施肥机,为种植户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的“四统一”精准技术服务。

图书浩如烟海,读者面临选择之困。《全国新书目》杂志携手全国出版单位,从海量的新书中精心挑选,向读者推荐出版人眼中的2018中国好书。

1 项目初始化阶段

项目投入实施前,建立了“书香港城”这个名字和设计有寓意的公众号,通过朋友圈转发,获得关注,并进行线上问卷的发放及对公交上阅读的意见调查,问题较为简明扼要,便于得到更多人的反馈,问题为:在快节奏的生活下,您是否愿意选择闲暇时间去读书;如果公交车上放置图书,您是否愿意放下手机去阅读。

他笑着看着手机,慢慢地把手机伸出楼的边缘,两个手指轻轻地捏着手机,好像它是一个可以与自己对话的人,他对它轻声说:“所有的朋友和敌人,都将随着你……灰飞烟灭。再见了,你这个丑陋的世界。”

民族地区乡镇文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各级政府提高意识,加强认识,在人力、财力、政策上倾斜,将民族地区乡镇文化工作真正作为民生工程来打造,结合当地民族特色,人民群众的需求,完成特色的乡镇文化顺利传承。

对参与试运行的公交车线路做好记录、收集建设性意见、问题反馈、运行效果的满意度调查;并制作了调查问卷,为后期活动的继续做好充分准备,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与公交集团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很好地拓展了消息传播的时空范围,进而形成规模效应和文化效应,发扬爱读书的风气,起到弘扬的作用。

结果显示,有87%的人回答“是”,他们愿意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到“在公交车进行阅读”这种模式中去;3%的人回答“否”,不想在公交车上阅读,部分反对原因为晕车、手机比读书更有吸引力。也有8%的人持观望态度,想根据活动的具体进展决定是否在公交车上阅读。

2 项目中期

2.1 创新性

顾客上下车、阅读时间有限,项目组成员对挂书袋的放置位置及图书类型的选取做了周全的考虑,避免给乘客带来麻烦。与此同时,烟台公交也在尽可能帮助规划挂书袋放置的位置及做好初期的宣传,防止发生不必要的问题。

公交车上阅读模式的出现,延伸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弥补了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不足,这种新的服务形式值得推广,同时政府应鼓励民间力量的参与,共同宣传、推广。如果图书到不了读者的手里,提供的服务再好,也无人知晓。而公交车与图书的结合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观念,变被动的读书为主动的读书,让坐在固定的图书馆或者教室里读书变成在流动的公交车上读书,让书“活”起来,使读者踊跃参与其中,才能真正打造书香社会。

2.2 模式优越性

基于期间调研搜集的资料及与乘客的交谈,团队暑假期间对开发区、芝罘区等地线路的公交车进行实地调研,项目组成员通过在公交车上进行读书,亲身获得了这种崭新的模式带来的全新感受,结合乘客的年龄、身份、学历等实际情况,做出进一步的实施以及模式的推广计划。重点在图书种类的选取上,特别是有些线路路经大学城附近,有些线路老年人较多乘坐;同时团队再次联系公交集团,深入沟通;在现有基础上,基于线路运行及各线路乘客人数数据,决定在563路公交车上率先实施。

3 具体实施方案

3.1 现场沟通与探讨

在当前知识环境下,乘客在哪里,图书就要在哪里,公交车要拉近与乘客的距离,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为读者提供随时阅读的必要条件。

此模式优越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公益性。项目致力于发挥以公交为载体的读书的优势,利用乘车的空闲时间读书,既能够最大程度实现价值,又能够提高国人的阅读量。最大程度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图书与环保资源结合的利益最大化。②实践性。在大学城附近募集图书可行性突出,在与当地高校的沟通与合作中,多次验证了可实现的公益效益。烟台市交通发达,程度化较高。良好的交通运输基础以及交通通达程度为本项目提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③市场效益性。节省阅读的成本,同时获得了知识。项目带来的附加优势,也能够对烟台当地旅游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项目运行过程中,把读书这项传播文明的方式普及大众,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能为市场的发展搭建平台,让公交车上读书发展起来,成为一种趋势。

阅读是极个人化的,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灵魂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尤其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很多人没有了阅读的习惯,更不要提阅读纸质版书籍,而阅读纸质版书籍,感觉像是在与心灵沟通,捧起一本书,便将这个社会的喧嚣与繁华排除在外,能陶冶情操,提高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阅读能学会很多知识、掌握很多技能;静心安神;通过阅读,可以缓解一天的疲惫,让自己得到片刻的安静与闲适,因为阅读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阅读是一场旅行,通过阅读可以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人相遇,了解他们的经历,学习他们的优点,进而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3.2 意见反馈、问题归集及调查结论

反馈结果显示大多数乘客参与到了这次活动中,少部分人没有参与其中;乘客不愿在公交车读书的原因主要是个人身体原因(晕车)或者电子产品的吸引力无法下降;大部分参与者对公交车与图书的结合模式有较高的评价,持有积极的参与态度,很少一部分乘客持不参与态度。

在活动持续进行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问题:在实际运行中也会出现诚信缺失、图书损坏和顺手被带走等弊端;部分人认为短时间不能进行阅读。

通过此次项目的实施和读者反馈,由于大量的公交车的投入,城市公共网络不断健全,随时阅读,在公交车上阅读理念的提出,不论在技术上还是时间上,均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节约了如在地铁站附近放置简易图书馆的成本,大大节省了固定存放成本。并且公交车是人们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之一,公交车的大量投放将整个城市的人民紧密地连接到一起,同时环保节能。出于对价格的考量,公交车成为大众化的出行工具,同时也为公交上阅读的传播起到了宣传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供选择的多样化公交线路、大量的客流为利用公交车开展阅读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公交车上读书,乘客参与度较高,但仍需要与时俱进。

4 运营的建议

4.1 乘客个人

积极参与阅读活动,通过分享“书香港城”公众号,让更多人了解这种图书与公交车结合运行的新模式,公交车在不断扩大规模,乘客尽可能选择这种环保出行的方式,同时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此次活动中,并加强推广,文明出行的同时也可以进行阅读,进而形成规模效应和文化效应,发扬沉淀内心,平心静气的品质,不断建设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参与此次活动,提出有关此项目的建设性意见;考虑到成本、诚信缺失、图书毁损等问题,乘客可以充当图书的维护者和更新者,自我监督的同时告诫他人爱护图书,同时乘客也可以将自己觉得有价值的闲置图书拿出来分享,丰富图书的种类也便于图书及时更新。阅读是一个分享的过程,和不同的图书相遇即和不同的人相遇;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历经千年永垂不朽,代代相传,并被其他国家所借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重视教育、重视阅读。乘客乘坐公交车时,乘客也可以将推荐的图书写在推荐卡上放到挂书袋里,见到的乘客也许因为推荐的某一本书而爱上阅读,同时,每个人争当文明的传播者,共同为社会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自己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人生哲理,即使在以后的跌宕起伏的生活中,也可以拥有处惊不变的内心。

由16位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组成感官评价小组,首先对市售的纳豆进行评价,然后对本实验完成的各种纳豆进行感官测评,评价标准见表1。由于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纳豆的风味,因此评价的标准主要以气味和口感为主,依次对表1中的指标进行评定[13]。鉴评由每人独立完成,换样品前用温水漱口,5 min后鉴评下个样品。

4.2 高校

以烟台为例,莱山区大学较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闲置图书的募捐。大学生作为新生力量、祖国的未来,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大学可以和公交公司联合为乘客的阅读做好图书的储备,使其成为此次活动的强大后盾。高等教育逐渐普及、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时代,高校作为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面向的乘客范围广,利用图书馆与校内校外的联系,在校内,可以很容易与学生取得联系,开展募捐服务;在校外,与各高校进行交流,获得更多的图书,便于提高公交车上图书的更新速度。

4.3 社会

此模式节省阅读成本,同时获得了知识。项目带来的附加优势,也能够对烟台当地旅游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项目运行过程中,把读书这项传播文明的方式普及大众,希望社会和有关部门能为图书与公交车的结合发展搭建平台,让公交车上读书发展起来,并成为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陈明.“互联网+”背景下商界与图书馆界移动阅读服务能力对比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0):122-128.

[2]娄明辉.公共图书馆流动服务模式与路径的创新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10):191-194.

文章编号:2095-6835(2019)22-0146-02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9.22.061

作者简介:尹潇颖(1998—),女,山东烟台人,学生。范宏(1999—),男,山东烟台人,学生。葛亚松(1999—),男,贵州毕节人,学生。

指导教师:沈亚军(1969—),男,副教授,就职于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基金项目]山东省2019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公益性公交车移动图书馆的实践与应用”(编号:S201911688038X)

〔编辑:严丽琴〕

标签:;  ;  ;  ;  ;  

公益性公交车移动图书馆的实践与应用-以烟台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