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电网作业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应用论文_温玉,杨伟民,付文竹

(国网鹤壁供电公司 河南鹤壁 458030)

摘要:“电网作业现场安全监督微平台”是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作业安全管控标准化工作规范》为依据,运用企业微信手段采集生产作业现场资料集中存储,实现对电网作业现场全程记录留证;对作业数据资料研判、统计分析的一项“互联网+安全监督”的移动信息化工作平台。

关键词:企业微信;现场安全监督;移动信息化;LBS定位

0引言

近年来,电网企业信息化加速发展,在企业核心业务领域成效卓著,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精细化管理。然而,现场作业管理作为企业信息化的短板,信息化手段尚未全面延伸和覆盖现场作业,造成现场作业管理依旧粗放和低效。

国家电网公司《生产作业安全管控标准化工作规范》要求: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深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强化生产作业安全管控,构建预防为主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规范作业计划、作业准备、作业实施、监督检查等关键环节工作,提升生产作业安全保障能力,扩大作业现场安全监督的覆盖率。同时,要在满足现场安全管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为班组减负。

传统的依赖安全管理人员到达现场执行监督,往往造成安全管控以点代面,信息闭塞和滞后,不能满足安全监控质量需求,迫切需要应用一种移动化、可视化、全局化且即时性强的沟通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演进,微信(WeChat)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已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形成了一个最具有影响力的方便人群交互的平台。无论是在人际交往中,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已经开始习惯摆脱空间的束缚,去中心化现象已经愈发明显。微信企业号是微信为企业客户提供的移动服务,旨在提供企业移动应用接口,帮助企业建立员工、生产流程与企业IT系统间的连接。利用企业微信,可以快速、低成本的实现高质量的企业移动轻应用,实现生产、管理、协作的移动化。

1 系统设计

为了解决传统的电网作业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效率低、缺乏工作流程标准规范等问题,着手开发建设“电网作业现场安全监督微平台”,梳理和规范生产作业安全管控标准化流程,用信息化方式实现后台逻辑;以通用智能手机为移动应用终端,调用企业微信执行前端数据采集;以Internet上微平台数据服务器为管理中枢,运用云技术集中存储。同时,对汇集的作业现场资料数据进行研判和统计分析,全面掌握本供电区作业分布情况、发展趋势、性质分类、安全措施到位等情况,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现趋势预判,提高安全监管效率,促进安全长周期发展。

1.2.2 现场工作报告

当工作负责人选取工作任务,准备开始现场工作后,平台转至现场工作报告模块,工作任务单自动生成,包括线路设备、作业位置、工作内容、作业时间、风险等级等内容。一线工作人员只是需要根据平台规定的关键环节如工作票,班前会记录、现场照片、安措布置、风险点情况微信操作现场拍照、记录、保存、上传即可。同时,系统后台自动记录操作人、上报时间、地理位置信息。

1.2.3 事故紧急抢修

事故紧急抢修模块对纸质管理、人工签批的抢修作业方式进行革新,针对突发事故紧急处理可以现场填写事故抢修单拍照上传,发起事故紧急抢修工作流程。管理人员进行远程许可后,现场立即开展工作,待工作完成后进行纸质抢修作业票补签存档,提高事故抢修工作效率。

1.2.4 电网线路巡检

将公司管理维护的输配电线路数据整理汇总,录入微平台形成输配电线路数据库,并为线路巡检人员分配相应的维护责任线路、设备。工作人员通过微信采集电网线路巡检相关现场数据如照片、地理位置、巡查时间、隐患情况进行实时上报微平台集中存储。管理人员通过对巡检数据统计分析实现巡检工作量化考核,全面掌握线路巡检工作情况。

1.2.5 到岗到位管理

依据《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各级人员生产现场到岗到位规定》,划分电网生产作业风险等级,通过微信消息提醒通知相关级别人员到达现场,记录签到人员、时间、地点数据留证,实现到岗到位考核。

1.2.6 数据统计分析

对微平台上报汇集的大量生产作业现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工作计划实施情况、工作量发展趋势、生产作业类型等指标,生成实时统计图表和报告。

1.2.7 安全法规规程

安全法规规程模块收纳了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国网公司的企业标准、通用制度和安全相关规定,省公司的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目前分为法律法规、企业标准、通用制度、国网规定、省公司规章和市公司制度六个类别,形成人人可用的手机微信安全口袋书。

2 关键技术与创新

关键点之一: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强化电网企业现场作业管理,使得每个作业现场可管可控,避免企业管理与现场作业之间的脱节。

关键点之二:将国家电网公司《生产作业安全管控标准化工作规范》、《安全工作规定》、《安全职责规范》等安全制度等安全工作要求纳入移动信息化工作流程管理,实现了安全管控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便捷化。

关键点之三:借助于现场监督微平台,全面收集电网生产作业现场资料,应用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安全监督管理、生产经营趋势、部门承载力分析提供依据。

3 应用效果与总结

电网作业现场安全监督微平台在国网鹤壁供电公司上线应用以来,注册成员310人,二、三级基层科室班组90个。覆盖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运维检修部(含变电检修、变电运行、配电运检、输电运检四大专业)、调度控制中心、建设部、鹤源集团(输电工程分公司、变配电分公司)以及两县公司相关部门人员。每日提交工作业务最大11条,平均6.6条。落实基层一线人员和二、三级安全监督网络人员安全责任,充分发挥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作用。利用移动性优势,现场作业过程实时跟踪上报工作报告,对所有工作现场关键环节进行图片等资料采集、时间过程、地理位置记录,达到生产作业监督覆盖率100%,做到现场安全管控无死角。执行新的事故抢修工作流程后,平均作业完成时间从原来的4-5小时降低为1小时以内,大幅提高了事故抢修作业工作效率。

微平台系统正式运行4个月以来,汇集了大量现场工作业务数据,其中现场工作报告660条,安全监督记录315条。为充分发挥微平台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强化和促进作用,管理部门对汇集的工作报告、记录进行挖掘分析,将工作业务数据分部门、分人员、分性质、分阶段随时生成数据报表,掌握各级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到位程度,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通过对所有生产作业数据量化统计,工作计划实施情况、生产作业性质分析,提供实时统计图表和数据报告,为公司安全工作侧重点的研判提供客观支撑依据。不仅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大大促进,也可以为检修、生产等各项活动提供趋势分析、量化考核,为承载力分析提供客观依据。

论文作者:温玉,杨伟民,付文竹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2

标签:;  ;  ;  ;  ;  ;  ;  ;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电网作业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应用论文_温玉,杨伟民,付文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