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械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18027
摘要: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导致资源的消耗和利用率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居住及活动空间的品质要求也日益加强。在此环境下,绿色建筑设计和建筑节能设计应运而生。文章主要对绿色建筑设计和建筑节能设计进行了相关阐述,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常见方法进行详细探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建筑节能
引言:随着人们节能意识的不断加强,建筑的绿色设计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场地、环境、气候和人的舒适度,减少对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环保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建筑节能设计是开展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依据,只有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设计有机结合,才能完成建筑设计生态化和可持续化这一新时代的任务。
一、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绿色建筑指的从施工到投入使用,都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建筑材料对人体的伤害的建筑。绿色建筑基本内容是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合理的运用生态原理和方法,使人、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够协调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创造生态建筑环境的途径及设计方法,更好地体现人、建筑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设计和美学之间的关系。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上融入新型建筑理念的绿色建筑设计,则是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优化设计,而这些具体在设计原则、设计步骤、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施工内容等方面呈现出来。
二、节能建筑概念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节能建筑能更好的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能使能源、土地及材料等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节能建筑不仅仅是一个指标,而是需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具体方法和措施来满足相关要求。
三、绿色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3.1节能与能源利用
建筑节能与能源利用在建筑方面的控制项指标主要有建筑的热工性能设计、集中空调的冷热机组性能要求、集中采暖的分户计量和室温自主性调节三个方面;一般项指标包括建筑的通风采光要求、高能效设备的使用、建筑室内照明设计、能源的回收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部分;优选项则将建筑综合节能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高到更高的要求。
3.2充分利用周围自然条件,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
建筑设计应当最大限度的利用建筑施工场地周围的各类自然条件,包含对地理条件、水系以及各类植物等自然条件,从而尽量保持建筑环境的文化性与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另外,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建筑施工环境的气候特点、建筑规模等和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协调性,从而尽量控制和降低对周围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减少对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
3.3建立安全、舒适的环境
绿色建筑应当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各类需求,从而尽量设计出安全、舒适的环境。这主要包含对室内环境的环境质量的提升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降低,从而全面提高人们在建筑环境中的工作与生活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建筑节能设计方法
4.1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设计
以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使用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或基于现有建筑CO2排放平均水平上的减排贡献率来定义太阳能建筑,是符合当今社会和技术发展现状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已成为重要的产业,而太阳能光发电、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通风降温以及可控自然采光等高新技术,也逐渐走进了建筑设计中。还有风能发电、生物物质的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紧张的现状,并为将来的多种绿色能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持。
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使建筑的运行成本有所降低;太阳能光发电板在一些节能建筑上的应用、农村大型沼气池的建设,都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及使用中的利用。
4.2建筑设计生态化设计,增加住区绿化以实现良性氧循环
建筑设计生态化主要表现在:①通过植被布局和乔、灌、草科学配置,达到居住区的绿容率的要求,保证植被的生态功能;②营造人工草地及透水地面,使雨水得到回收利用或者回渗到地下,并形成优美的景观;③根据当地的主导风向,通过场地植被的配置,令建筑风环境进行设计优化,以达到利用建筑物夏季引风、冬季挡风的要求;④植物群落由外到内或由内到外分为防风降噪、滞尘降污、杀菌放氧、降温增湿、涵养水源以及防火减灾等;⑤在改善小气候的同时,为进一步提升住区绿化的精神功能,如景观美化、邻里空间绿化等,在设置中遵循“生态化、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整体设计”的原则,充分体现科技与人文、人工与自然的交流、混合与共生,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4.3合理利用水资源
对于小区的水系统要考虑水质和水量的问题,室外系统要设立将杂排水、雨水等处理后重复利用的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杂排水循环利用系统等,用于水景工程的景观用水要进行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中水系统一并考虑。小区供水设施宜采用节能节水型,要强调淘汰耗水型室内水器具,推行节水型器具。在必要的地方,同步规划设计管道直饮水系统,以便提供优质直饮水。
4.4围护结构保温材料
建筑围护结构材料保温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使用能耗的大小。严寒地区,在墙体的外面增加一层保温材料必要且非常有效。在夏热冬冷地区,对于建筑围护结构既要考虑冬季保温性能,又要考虑夏季隔热性能,两者间有时又会产生矛盾。例如:近年来,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玻璃的使用面积越来越大。透明的围护结构可以增加室内采光,但是透明围护结构的热阻还是远远小于非透明围护结构热阻,透明部分的外侧必须设有效的遮阳(例如卷帘、百叶窗等活动遮阳),以降低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由于透明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比非透明围护结构差,因此,从节能角度,应控制透明围护结构的大面积使用。
五、结束语
绿色建筑设计和建筑节能设计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共同作用下,为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只有在建筑设计中充分体现出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并做好建筑节能设计,才能设计并建设出符合标准和要求的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进一步发展,缓和人口与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人与自然和谐。
参考文献
[1]赵志阔.浅析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7);
[2]高杉.浅议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4):28-28;
[3]彭越.浅析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9);
[4]安殿坤.浅谈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2):150-150。
论文作者:梅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1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节能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环境论文; 结构论文; 太阳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