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袁了凡三教汇通中的人间佛教特质论文_释觉旭

论明代袁了凡三教汇通中的人间佛教特质论文_释觉旭

释觉旭 (PHRA PRAKRONG PIUTHONG 泰国)

中山大学哲学系宗教专业的泰国博士留学生 广东 中山 510275

摘 要:三教汇通是自唐末以来中国文化的潮流,佛道二教之于晚明社会的影响,不仅存在于精英思想家的言论和著作之中,更体现在世俗民间的方方面面。袁了凡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其作品内融合了理学和禅学,并且其本身对于佛教亦有相当的认识。本文拟通过对日常实践和主要论著的两个维度,解读从袁了凡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三教汇通,指出明代的三教合一尤其是佛教的世俗化已然开启“人间佛教”的先声。

关键词:明代,人间佛教,袁了凡,三教汇通,人间佛教

2017年是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中国佛教界很多地方都有举行为了纪念太虚大师的各种活动。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改革运动的理论家与实践家,他提出“人生佛教”思想,把一生奉献给振兴佛教事业。研究、传播太虚大师佛学思想,对于现代的佛教文化发展乃至人们的社会生活影响深远。

太虚大师面对近代社会危机及佛教自身的危机,开展了“人生佛教”的新佛化运动。大师曾阐述佛学的两大原则:“契真理”和“协时机”。佛学是由佛陀所觉悟的真理和众生差别的时机所构成,若不能契真理,则失去佛学之体,若不能协时机,便失去佛学之用。[ 太虚:《人生佛学的说明》,《太虚大师全书》第2编,印顺文教基金会,中华佛典宝库,2008年,第208-209页。]如今弘扬“人间佛教”、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佛教团体是星云大师领导下的佛光山。星云大师牵头弘扬中国佛教的人本精神、人间佛教的根本理念和实践,具备广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理论、实修的体悟体证以及丰富的人生道理,方便弘法,随缘度众。星云大师尝云:“人间佛教的传播,一方面固然要迎合时代的需要,但也要有传统佛法为根据。”[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戒定慧》,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年,] 应该说,从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到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都是契理契机的弘法理念。

事实上,所谓的人间佛教思想在中国佛教传承的历史上应当是自古以来就有了,尤其是从明代弘扬三教汇通的情况下“人间佛教”就明显已经形成了。学者指出,嘉靖、隆庆之后,随着阳明心学的勃兴,三教汇通俨然成为时代的潮流,“心学盛行之时,无不讲三教归一者也。”[ 纪昀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三十二,子部四十二,杂家类存目九,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378页。] 佛教经历明代中期的低迷,至晚明而高僧辈出,禅宗典籍的著述也相当丰硕,步入“中国佛教复兴的时代”[ 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第3页。]。道教方面,由于最高统治者的崇奉,许多道教中人直接参政,直接左右政治生态,其多神崇拜、内丹修养、行善积功等观念在民间蔓延滋长。坦率地说,佛道二教之于晚明社会的影响,绝不仅仅存在于精英思想家的言论和著作之中,更体现在世俗民间的方方面面。

袁了凡的生命区间跨越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正是三教汇通的高峰时期。了凡父母本为佛教信徒,其父袁仁更是深通儒家《五经》而又“雅彻玄禅之奥”的学者,在家庭氛围熏染之下,了凡自幼便与佛道二教结下不解之缘。详考了凡生平,不难窥见他涉入佛道二教之既广且深。现从日常修持与主要著述两个方面,论述其三教汇通的实践,并指出其实践中具有相当的佛教特征。

一、日常修持

就晚明时期的士大夫阶层而言,读书(儒家经典)、业举、著述、讲学等活动往往带有较为强烈的儒家色彩,在了凡的生命中,这些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在日常修持方面,他却吸纳融摄了诸多佛道二教法门。

(一)静坐(禅观)。

所谓禅观,是以静坐为形式,而行修习禅定之实。了凡自幼年始即已修习禅观[ 了凡门人杨士范所作《刻了凡杂著序》云:“了凡先生幼习禅观,已得定慧通明之学。”参见《文集》,第1页。],后来尽管事务繁忙,都可做到“日有定课”[ (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六,“寿了凡先生七十序”。]。在给好友的信中,了凡述及个人修习禅观的经历,他说:

凡人为学,惟内无所悦,故外面可喜可慕之事得以动之,到得内有真悦,则充然自足矣。若三禅则不徒悦,而且乐焉。盖喜从心生曰悦,喜从外畅曰乐,故二禅之悦以心受,三禅之乐以身受,不但手足舞蹈,熏染顺适,觉得一呼而与六合上下同其通,一吸而与六合上下同其复,真与天地万物同其和畅者。[(明)袁黄著,黄强、徐珊珊校订:《〈游艺塾文规〉正续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50-451页。]

了凡将静坐作为修禅的手段,而与朱熹、王阳明仅将静坐当成学者“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的做法大异其趣,此亦可见其涉禅之深。

(二)持咒。

“准提咒”又称准提法门,全称“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法门”,在明代被佛教信徒所广泛修持。《了凡四训》载云谷禅师传授持咒方法云:

但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文集》,第879页。]

了凡结合自身经验,称“持此咒者不问在家出家、饮酒食肉,不拣净秽,但至心持诵,求男女者便得男女,若求智慧得大智慧,能使短命众一增寿无量,所求官位,无不称遂”[ 《文集》,第112-113页。]。

(三)持斋。

了凡在宝坻期间所作《答马瑞河问静坐要诀书》云:

一切荤牲,人前尚未敢断,不独虑人疑谤,亦欲示人易从也。每月十斋日,则不可犯。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日也。[ 《文集》,第1399页。]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如来赞叹品”有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可见,“十斋日”源于佛教,自唐末以来,中国民间社会开始盛行此法。而所谓“四不食之戒”,亦为佛教广泛倡导。

(四)布施(包括斋僧)。

冯梦祯《寿了凡先生七十序》云:

先生(了凡)不富,而喜施日甚,行其仁心,而非以博福田利益。一岁之间,所捐不下数十百石,饭僧居其七,而族属亲友居其三。先生曰:“饭僧以续佛慧命,吾故急焉。”[ (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卷六。]

布施即施舍,佛教讲究“内舍六根,外舍六尘”,又将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三种[ 陈义孝居士编,竺摩法师鉴定:《佛学常见词汇》,台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第148页。]。而以斋僧为布施,更凸显了了凡与佛教的亲近关系。据《了凡四训》载,了凡在宝坻期间圆满完成一万件善事,“即捐俸银,令其就五台山斋僧一万而回向之”[ 《文集》,第881页。]。

(五)放生。

放生与戒杀相对,本属佛门修持仪轨。受佛教文化影响,放生习俗在中国延续至今。《了凡四训》谈及了凡中进士及第之前,发愿积德,与夫人一同行善“或施食贫人,或买放鱼虾”[ 《文集》,第881页。]的经历。晚年居家的了凡,也将放生作为寻常善事。其《与陈颖亭论命书》述其“买放鱼虾螺鸟,日逐放生,放得多欣然畅怀,如有所得”[ 《文集》,第881页。]。

(六)功过格。

功过格源于道教。现存最早的功过格,是成书于金“大定辛卯之岁” (1171)的《太微仙君功过格》。据作者称,“依此行持,远恶迁善,诚为真诫,去仙不远矣”[ 《道藏》第3册,第449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宋代以降,有多种功过格行世,了凡在《了凡四训》中说:“云谷出功过格示予,令所行之事,逐日札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 《文集》,第879页。]此为了凡奉持功过格的之始,其时年仅37岁。在为政宝坻期间,他依然保持着奉行功过格的习惯。

二、著述方面

《了凡四训》呈现的浓厚三教汇通特色早已广为人知。在该书之外,了凡著作尚有《静坐要诀》、《祈嗣真诠》面向大众,广泛流传,其中体现的三教汇通色彩也非常突出。

(一)《静坐要诀》

该书具体撰写时间不详,于万历十八年(1590)了凡任宝坻县令期间刊行。其书基本理念及方法皆取自佛教,前人所谓此书“非深通内典、精研性理者不能道也[(明)袁黄撰:《静坐要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4页。]。其内容包括:“辨志”、“豫行”、“修证”、“调息”、“谴欲”、“广爱”等六篇。

了凡明言“静坐之法,原出禅门,吾儒无有也”,这与其师王畿的看法颇为一致。[ 王畿云:“孔门教人之法,见于礼经。其言曰,辨志乐群,亲师取友,谓之小成。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未尝有静坐之说。静坐之说,起于二氏,学者殆相沿而不自觉耳。”见(明)王畿著,吴震编校整理:《王畿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83页。]他同时表示,该篇所述静坐法门主要得于云谷禅师、妙峰法师二位高僧以及天台宗的静坐法门[ 了凡云:“吾师云谷大师,静坐二十余载,妙得天台遗旨,为余谈之甚备。余又交妙峰法师,深信天台之教,谓禅为净土要门,大法久废,思一振之。二师皆往矣,余因述其遗旨,拜考天台遗教,缉为此篇,与有志者共之。”见《文集》,第33页。]。综观全篇,诚然以佛教尤其是禅宗静坐法门为主,但又呈现出儒、释思想杂糅的特色,特别在言说方式上,往往有以儒解佛的趋向。

“广爱篇”云:

孔子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尽世间只有此三种人。……学者初修时,取最所亲爱,若父母之类,一心缘之。倘有异念,摄之令还,使心想分明,见吾亲人老者受安之相,然后及于人之老者,乃至怨仇蛮貊,无不愿其安乐。朋友少者,亦皆如是。禅家谓之慈心观,又谓之四无量心,功德最大。[ 《文集》,第64页。]

此段由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之语,引申静坐“摄念”之法,最后阐明佛教“慈心观”(“四无量心”)理论。了凡之言说逻辑乃是由儒及佛,借儒明佛,尤见其汇通儒佛之一大特色。

(二)《祈嗣真诠》

该书与《静坐要诀》相同,付梓于万历十八年(1590)。写作目的出于“虑天下之乏嗣者众,而不获闻是诀也,因衍为十篇,以风告之。俾嗣续有赖,生齿日繁,而家家获螽斯之庆”[ 《文集》,第69页。]。内容共分十篇:“改过第一”、“积善第二”、“聚精第三”、“养气第四”、“存神第五”、“和室第六”、“知时第七”、“成胎第八”、“治病第九”、“祈祷第十”。

本来,中国古代道家的养生术与医学密切相关,古人往往通过修炼道教养生术,进而达到保健身心的效果。总体来看,《祈嗣真诠》一书所宣扬的主要以道家养生延嗣之术为主,但是又有明显的佛教思想痕迹。

如“祈祷第十”述及祈祷的具体情况,完全属于佛门仪轨。他说:

每日持诵时,先须金刚正坐,手结大三昧印,澄定身心,方入净法界。三昧静想,自身顶上有一梵书卐字。此字偏有光明,犹如宝珠,或如满月。想此字已,复以左手结金刚拳印,右手持数珠,口诵《净法界真言》二十一遍。[ 《文集》,第111-112页。]

在了凡身上,三教汇通的思想特色十分强烈,有时亦表现得饶有趣味。《嘉兴藏》(亦称《方册藏》)的刊刻是佛经刊刻流通史上的一件大事,了凡与僧人幻余、密藏等人同为最早的刻藏发起人。[ 了凡“刻藏发愿文”曰:“万历癸酉,余偕幻余禅师习静于武塘塔院……因与幻余私议,谓释迦虽往,法藏犹存,特以梵筴重大,流传未广,诚得易以书板,梓而行之,使处处流通,人人诵习,孰邪孰正,人自能辨之,而正法将大振矣。”见(明)密藏法师:《密藏开禅师遗稿》,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1年,第10-11页。]《居士传》载其刻藏发愿文曰:

但愿诸佛怜我,圣贤助我,即赐神丹,或逢仙草,证五通仙果,住五浊恶世,救度众生,力持大法,永不熄灭。又愿得六神通,智慧顿开,辩才无量,一切法门,靡不精进,世间众艺,高擅古今。使外道阐提,垂首折伏。作如来之金汤,护正法于无尽。

此处,本为佛前的祈祷,而祈求的对象除了“诸佛”,又包括儒家的偶像——“圣贤”,其中更杂糅有“神丹”、“仙草”、“仙果”等道教因子,完全成了一个三教融合的“大杂烩”,足见了凡思想受民间系统三教融合的影响既深且巨。

三、结语

佛教有大、小乘之分。根据传播地区的不同,又分为汉传、南传和藏传三大语系。人生佛教的理念,由近代高僧太虚大师率先提出,旨在恢复佛教教理的纯正性。应该说,人生佛教既非独立于宗派之外的新生事物,亦不同于任何传统宗派。济群法师指出,“(人生佛教)是佛教的人本主义运动,是对原始佛教的回归”,[ 济群法师:《人生佛教的思考 佛教的环保思想 佛教的财富观》,广州大佛寺2013年6月印行。] 并进一步归纳出人生佛教的思想特征,即以人为本、珍惜人身、重视当下的修行和解脱以及重视现实人生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晚明居士佛学具备人生佛教的基本特色。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作为晚明居士代表的袁了凡身上得到印证。

由以上本文的分析可以窥见,晚明时代袁了凡汇通儒释道,积极弘扬佛法的儒家学者,由此可以了解到了凡既是儒家学者,又是佛教居士及修行人,同时还是领导官方的士大夫阶层。他一生孜孜以求,精进不息,通过三教汇通的学问,贯通方便修行法门,进而带给社会正知正见、正能量和正义,成为晚明佛教居士的典型代表。作为学习佛法的佛教徒,了凡能够把佛教在三教合一的体系下进一步简单化、生活化、社会化,从世俗民众精神需求的角度,达到帮助方便了解佛法的目的。

笔者认为,应该从袁了凡儒释道三教合一弘扬佛法的精神特质侧面,考察、了解中国佛教后期出现并被广泛提倡的人生佛教和人间佛教理念。事实上,人生佛教和人间佛教也是从中国历史上不断的在弘扬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最有影响力、最能和社会融合的教育体系中出现的,也是佛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成果。

参考文献:

1:周勋男:《了凡四训新解》,台北: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2: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

3:(清)黄宗羲著,沈芝盈点校:《明儒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4: 李贽直称王畿为“三教宗师”。见氏著:《焚书》

5:(明)密藏法师:《密藏开禅师遗稿》,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1年

6:陈永革:《阳明学派与晚明佛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7:(明)袁黄撰:《静坐要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8:(明)王畿著,吴震编校整理:《王畿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

9:(明)袁黄著,黄强、徐珊珊校订:《〈游艺塾文规〉正续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10:纪昀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11:(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12: 柳存仁:《和风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3:(明)紫柏真可:《紫柏大师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14: 陈义孝居士编,竺摩法师鉴定:《佛学常见词汇》,台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

15:太虚:《人生佛学的说明》,《太虚大师全书》第2编,印顺文教基金会,中华佛典宝库,2008年

16: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戒定慧》,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年

17:济群法师:《人生佛教的思考 佛教的环保思想 佛教的财富观》,广州大佛寺,2013年

论文作者:释觉旭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  ;  ;  ;  ;  ;  ;  ;  

论明代袁了凡三教汇通中的人间佛教特质论文_释觉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