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畲乡的盘瓠形象的文化变迁论文

浙南畲乡的盘瓠形象的文化变迁论文

浙南畲乡的盘瓠形象的文化变迁

林 庶 (浙江科技学院 310012)

摘要: 地处浙江南部西部的景宁县、泰顺县、文成县、丽水市、金华市等地,明清以来一直是畲族的聚居地。在当地畲民中,至今仍流传着盘瓠为帝高辛氏所畜犬,其毛五彩,时犬戎侵暴,帝募能得犬戎吴将军头者,妻以少女,后盘瓠衔其头来,帝即以女配之,此即盘瓠传说。本文以盘瓠形象为载体,通过不同时期盘瓠的具体形象探讨浙南畲族盘瓠文化的构成与价值。

关键词: 畲族;盘瓠;龙犬;龙麒;游耕;文化;审美

一、我国早期的盘瓠传说

1.盘瓠是反映南方楚地畲族祖先创业的神话

若按照流传下来的创世神话的内容进行分类,“创世神话按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天象诞生神话三大类。”1盘瓠则是反映南方楚地畲族、苗族、瑶族起源及畲族的祖先艰苦创业的神话,盘瓠成为畲乡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祖宗崇拜的神灵,这是畲族传统文化的出发点,盘瓠神话的根在南方。用现在最通俗的话说,那就是某部落大首领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以嫁女儿为酬谢,招募天下义士为之解难,但最终只有部落大首领豢养的猎狗为之赴难,解难之后,狗与大首领女儿结婚生子,狗之子女再互相婚配,最终繁衍成一个种族,那么这个种族就认定狗为祖宗了。东晋干宝著《搜神记》所载盘瓠传说比较详尽:“高辛氏,有老妇人,居于王宫,得耳疾,历时,医为挑治。出顶虫,大如茧……后置以瓠篱,复之以盘,俄尔顶虫乃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遂畜之。时戎吴强盛,数侵边境,遣将征计,不能取胜。乃募天下有能得戎吴将军首者,赠金千斤,封邑万户,又赐以少女。其后盘瓠衔得一头,将造王阙。王珍视之,即是戎吴。……令少女从盘瓠,盘瓠将女上南山,……今即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郡夷是也……。”

2.狗图腾是畲族狩猎时代的印记

盘瓠形象的最大特点是动物狗形,畲民崇拜这样的狗形始祖,这需要我们回到史前狩猎时代去体会猎狗对畲族有过的贡献,才能理解为何畲民要世世代代感恩盘瓠。

通常来说,都是在道路桥梁两端各开出一个12厘米左右的沟槽,然后对开槽所产生的灰渣进行清理。在进行开槽施工之前,需要对混凝土路面进行验收,验收合格之后,才能根据施工图纸,来确定开槽的实际宽度,并进行准确的放线,然后在采用切割机设备来进行锯缝,确保缝线的顺直。在锯缝施工之前,需要对周边的混凝土路面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铺盖塑料布并粘贴胶带,从而防止锯缝过程中所产生的灰尘污染到路面。在进行下一步的开槽施工时,要禁止桥面通车,从而防止桥面出现震动而导致开槽出现偏差,确保开槽施工质量。

“神话绝不是不讲逻辑的任意胡编乱造,相反神话思维的这种逻辑与现代科学的逻辑同样紧密。所谓神话的逻辑,包括图腾逻辑,乃是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2历史上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图腾对象是狗,畬族史上图腾对象也是狗,它折射出史前时代畬民在狩猎活动中与狗的关系、生活中与狗结下的特殊感情,盘瓠神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畲族史前史。

民族学的材料告诉我们,陆上运输最早的畜力可能是狗。无论南北方都惜狗爱狗,有许多与狗相关的习俗。稍加分析便可理解,在环境恶劣的荒野深林中,畲族先民能在与大自然搏弈中生存下来,有一份不可分割功劳就是猎狗,畲族先民保护猎狗,也是保护自己。

3.畲族人坚信盘瓠祖宗,灵魂不灭

按照JTG H30—200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要求,施工警告区最小长度不得小于1000m。而实际路段沿行车方向依次有秋千坪隧道(3516m)、陶家溪隧道(255m)、季家坡隧道,3段隧共同组成隧道群。为保证隧道内行车安全,养护站与项目部决定,延长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将整个隧道群作为一个整体,在秋千坪隧道入口外设立“前方施工”标志牌,在陶家溪隧道入口外设立“前方施工”“限速40”“向左(右)变道”标志牌,在季家坡隧道入口外设置限高、限宽门架,禁止超高、超宽车辆通行,其他车辆不受施工影响并按要求开始设置上游过渡区。

当然,盘瓠在畲族人民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他的身份与来历相关,他具备了宗教崇拜的各项功能:能呼风唤雨、保佑风调雨顺,具有禳灾除害、赐福人民的功能。”3盘瓠传说与形象所反映的畲族起源神话在现代人看来虽是疑点重重不合理性,却蕴涵着狩猎时代就已形成对祖宗灵魂信仰的“原始思维”,畲民们正是在此“原始思维”上一步一步加深了对周遭世界的认识。

二、建立在生产方式转变基础上的盘瓠形象的转变

1.“游耕”是畲族人最经济最集约化的选择

盘瓠是反映畲族祖先艰苦创业的神话,其图腾形象的最大特点是动物狗形,它折射出史前时代畬民与狗的关系,是狩猎时代的印记。畲族人民坚信祖宗盘瓠的灵魂不灭,盘瓠图腾在畲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畲族的游耕是畲族人不得不使用的耕作方式。闽、粤、赣、浙交界地区一直是汉族南渡以来生存占有的区域,无论是文化上还是生产技术上都较畲族先进,有较好的土地也都被汉族人所占据。后来后到的畲族只能溯溪流而上至于山巅断涯,土地贫瘠,更有甚者地质灾害频繁。食尽一山则移一山,在当时游耕是畲族人最经济最集约化的选择。祖宗崇拜是种观念,也是种行为,为畲族人的迁徙与游耕安居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柱。

2.定耕方式使畲民改造盘瓠形象

畲民重新对原有的犬型图腾进行改造,纯动物的盘瓠形象顺应汉族地区的习俗,成了既可以为畲民族自己认可又可以为汉民族接纳的龙犬或犬麒的组合。如畲族史诗《高皇歌》记载:“皇后耳痛三年在,挖出金虫三寸长。……变作龙期丈二长,五色花斑尽成行。五色花斑尽成行,龙眼变做荔枝样……”。龙、麒麟为汉民族所信仰源远流长,是汉文化的组成部分,清代畲族的盘瓠信仰形象揉进了龙、麒麟,这正说明畲族人民有着开放与包容的胸怀,而宽广的胸怀与生存法则是互为促进的。

现存于浙江文成县博物馆晚清民国间畲族蓝、雷、钟姓的土地契约,保存得非常完好,可以看出畲族人民对获得定耕土地产权的珍视。通过定耕可使畲民获得更多更好的粮食,且粮食产量有稳定的保障,定耕生产方式大大改善了畲民自身的生存状况。为取得汉族社区内更多定耕的田地,畲民就必须与汉族和睦相处,和睦相处的前提是畬民对汉文化的认同,同时畲族人民也需要对盘瓠传说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造与解读,定耕生产方式促进了畲族主动融合于汉族的趋势。

辛娜的催促声惊到了孩子。孩子睁眼就看到床上多了一个人,还抱着妈妈在打架,就吓得哭起来。王树林偃旗息鼓,逃也似地出了卧室。

3.淡化巫术意味,走向和而不同

汉民族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中医中药、饮食文化、农耕技术……对畲族构成巨大的吸引力,浙南畲族在清朝中后期对汉文化的主动融合,使畲族整体面貌得到提升。对没有自己文字的畲族影响更大的还是汉族的教育制度、考试制度,促使畲汉两个文化体系由接触到互动学习。从汉族文化的角度而言,它是传播与扩散过程;从畲族文化角度讲,它是对先进文化的传播做出反应与学习过程。

比作秀更可怕的是作假。前段时间,河南平顶山有人向媒体反映,因为空气质量恶化,当地政府部门强制市区范围内的十几家加油站限制加油时间,想加油只能在晚上7点以后,早上8点之前,同时这些加油站要在年底前完成搬迁。

浙南盘瓠形象的变迁是以畲族生存为首要目的的适物生存法则和人类共性审美法则推动的。盘瓠形象呈现给畲族的感受是一种既亲近又自豪的狞厉的美,体现了一种自古以来就存于畲民心底,难以用清晰概念表述的原始崇拜的情感和观念。我们今天能平静地欣赏和评价这种图腾的美,完全基于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在民国时期,汉人有谓盘瓠偶像为祟而毁之事件,大概是由于这种形象令人骇然所致。只有在生产力发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协同发展,原始祖宗崇拜观念已经淡薄,体现出畲族人民历史命运的盘瓠形象艺术,才能成为人们所理解的形式与内容统一整体的审美对象。

对于迁入浙南的畲民来说,他们处在一个完全陌生且高度汉化的社区之中,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等与汉文化截然不同,与汉族的冲突不可避免。为了不至于被完全汉化,也可说在与汉族相冲突时精神上需要有个强大的支撑力,而这个支撑不仅能凝聚广大畲族同胞而且狞厉的形象还具有威慑对方的功能,盘瓠祖先崇拜成为畲民不二之选。畲族人民坚信,祖宗盘瓠的灵魂永远不灭,无论畲民迁往何处盘瓠神灵都会相伴相随,都会保畲民村寨平安。因此,从潮州、闽东带来的盘瓠祖宗崇拜,在浙南畲区,盘瓠泛化成为神力非凡、主宰一切的超级大神。

三、盘瓠崇拜中的审美分析

1.早期畲族在把握外部世界时,需要一种激扬的美感

盘瓠神话原型会引发一种崇高美感,原因自然是早期畲族在认识把握外部世界时,需要一种激扬向上的精神力量来鼓舞畲族大众,在狩猎与农耕生活中战胜恶劣环境。

狗起源于狼,狗具有超人类千倍的嗅觉,超人类百倍的听觉,人类所没有而希望拥有的野外生存能力,对人而言有一种积极的神通力量。另外,在与人类的亲和力上,狗远超各畜。狗图腾与盘瓠神话的融合,从而成为能引发畲民既亲近又自豪的盘瓠形象。

盘瓠神话来源于人,当畲族人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摆脱对周遭自然环境的依赖,就会将自我与对象物混淆,人犬合一的盘瓠外在形象和盘瓠神特有的力量,远超畲民心志,表达了畲族人民对征服外在神秘不可知世界的力量的渴求。所以,“创世神话中的‘英雄’形象,是崇高的审美形态,它使人们在追溯自我来源中富有自豪感,盘瓠高大神勇过人的形象寄托了人对未知世界的畏惧、崇拜和亲近。”4而且,盘瓠形象对畲族人民有着肯定畲族自身、保护老小,协理阴阳上下、传承古今的祯祥意义。

2.盘瓠丑怪外形能引发的崇高感

首先,浙南畲族将盘瓠的神通威力和祖先的神圣感,蕴含在造型粗犷的盘瓠雕像中,其丑怪的形态是崇高美感的重要来源。盘瓠木雕偶像、平片画像的材质源于畲区环境,是浙南最常见的杉木或松木,质地粗糙,用色厚重,加上雕刻线条的直硬和形体的混沌,审美对象盘瓠威猛的特征,往往容易凸显匍匐于其脚下畲民力量的弱小,而盘瓠形象则给人以崇高感。

再次,盘瓠的形象,早期是狗融合了成年男子的特征,现在浙南畲乡盘瓠形象则是龙与麒麟的组合。浙南畲族寄予了这个人、神、兽的综合形态以震慑威吓的力量,同时也寄予了引起人们内心惊惧的情感。“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祗……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象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5

实验组患者TG、TCH、HDL-C及LDL-C水平分别为(1.95±0.45)(mmol/L)、(5.37±0.52)(mmol/L)、(3.41±0.91)(mmol/L)、(1.02±0.38)(mmol/L),对照组患者TG、TCH、HDL-C及LDL-C水平分别为(1.96±0.56)(mmol/L)、(5.29±0.48)(mmol/L)、(3.45±0.87)(mmol/L)、(1.01±0.41)(mmol/L)。实验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的高血脂症及家族遗传史等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盘瓠崇高感是浙南畲乡人的情感沉淀和心理内核,随着时间的推移,盘瓠的口头文本形象和盘瓠形象,在外形和内涵上都有所变化,但是盘瓠形象的审美形态仍然是崇高感。

四、结语

两宋时期,畲族在广东潮汕地区向闽东地区迁徙,明清时期又有其中部分畲族向浙南迁徙,几百年间,畲族人民70%以上的时间以流动的采集、狩猎、种植群体存在,游耕是畲族相比较于汉族的种植方式。解放初,部分浙南山区的畲族还是游离于定耕与游耕之间的种植方式。

明清时期部分畲族向浙南迁徙,大部分畲民以游耕的种植方式生存,盘瓠崇拜为畲族人的迁徙与游耕安居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柱。清后期,随着大量畲族人从闽东进入浙南地区,农业上定耕的生存方式及汉族人信仰习俗、佛教文化和道教风水观等与盘瓠信仰的融合,盘瓠崇拜的内涵渐渐发生了变化,其形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揉进了龙、麒麟,大大淡化了盘瓠形象的巫术意味。盘瓠形象的汉化变迁带来了形象风格的变化,也为畬族的发展空间带来了机遇。

表现在畲族盘瓠形象上,浙南盘瓠图腾逐渐淡化了早期盘瓠形象的巫术意味。盘瓠由狗形加入了汉族文化的龙、麒麟的形象,但就盘瓠神话本身而言,它的创世神话文本并没有发生改变,变的是畲民加在盘瓠身上的外衣。与盘瓠外在形象变化不同,畲族在日常的起居生活,禁忌习俗以及节日仪式中都深深留有狗图腾的印记,这些都表现出畲民在与汉民的文化碰撞的过程中,敢于作为,取舍有度,使畲文化与汉文化和而不同。

C/C复合材料具有导热性能优异、热膨胀系数低、耐腐蚀、摩擦性能好等优点[1-3],与轴配合工作时能自润滑,是一种优良的自润滑减磨材料,在汽车轴承、航空发动机密封环、密封圈等精密零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6].

注释:

1.汪楠,原昊.中国早期创世神话及个案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 (11):113.

2.陶淑琴.“五溪蛮”地区“抬狗求雨”民俗仪式的人类学意义[J].贵州民族研究,2014 (2):64.

3.汪楠/原昊.中国早期创世神话及个案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11): 114.

4.阎怀兰,张学松.雷州石狗崇拜文化中神狗形象的审美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9):P83.

⑤强化防汛抗洪基础工作。进一步制定完善松花江洪水调度方案、重要防洪工程调度方案、城市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和黑龙江干流洪水防御方案,修订完善各级防汛抗洪应急预案等,增强方案预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5.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P61.

基金项目: 浙江省文化厅2018年《社科及艺术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zw2018062”。

标签:;  ;  ;  ;  ;  ;  ;  ;  

浙南畲乡的盘瓠形象的文化变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