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战争”何时结束?_国内宏观论文

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战争”何时结束?_国内宏观论文

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战”何时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招商引资论文,开发区论文,何时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4年,大连、天津、福州等1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1988年,我国首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验区成立,随后,各类开发区快速发展,全国兴起开发区热。据统计,全国现有各类开发区4200余个,至于区内区、园中园更是不鲜见。

招商引资恶性竞争

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重头戏,开发区过滥势必导致招商引资恶性竞争。在普遍提出“筑巢引凤”的口号下,各地开发区为吸引外资,相互攀比,竞相压价,在地价、厂房租售价格、税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地方性优惠政策,很多地方突破了国家土地、税收法规及中央政府相关政策。土地价格越降越低,超出国家准许的范围,有的地方干脆提出免收土地出让费。在电力配套方面,不但超过国家规定的扩(增)容优惠,有的地方对外承诺:水电增容费免收,全部由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税收政策也是争取外商的一项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面,国家规定外资企业可享受基本税率15%及“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但一些开发区自定“两免六减半”、“五免五减半”、“七免七减半”、“十免十减半”等不一而足。

据苏北某县的一位政府官员透露,“到我们县投资办厂条件极其优惠,介绍人还可按比例提成,奖励丰厚,至于办什么厂上什么项目都行。”“我们县党政机关各部门都有招商引资指标,指标完成情况与个人收入挂钩。”由此可以看出该县在招商引资上饥不择食、捡到篮里都是菜的迫切心情。

有这样一则关于某县“全员招商”的报道:“今年将‘项目立县’确定为提速目标,通过全县上下全面出击,日前实现了招商引资的历史性突破。在今年招商引资工作中施行了三大战略:首先是‘先有后优’。无论对项目少、引资难的乡镇和单位,还是对刚去那里招商引资的地区,一般不苛求其投资规模有多大、项目有多好,只要能先引进来就行。”该县制定的2002年关于鼓励投资的若干政策规定:“对在县经济园区(含工业园区、化工园区)投资的工业项目,可实行先划拨后租赁供地,除征地成本外,政府免收有偿使用费和土地租金;使用国有存量土地新办工业企业或新上工业项目,可实行划拨供地,政府免收租金及有偿使用费;使用农民集体建设用地新办工业项目的,可以采用租赁、入股等办法用地,政府免收土地收益金;新办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或年入库增值税10万元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企业所得税地方财政收入留成部分前3年补贴50%,后5年补贴80%;县外客商投资旅游、文化娱乐、教育、卫生、餐饮服务等社会事业和第三产业项目,固定资产一次性投资200万元以上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3年补贴50%,后5年补贴80%;新办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供电贴费、水增容费免收,配套的供电、供水设施只收取成本费。对用电量大的项目,电价可以‘一事一议’;对投资较大的工业项目、高科技项目、基础设施中的市政公用设施和旧城改造项目、投资额较大的第三产业项目、农业和滩涂开发项目,以及境外客商投资的工业项目,还可放宽补贴条件,实行‘一事一议’。”不难看出,该政策规定很多条款违背了国家的相关法规,是地地道道的“土政策”,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

在哪里投资谁说了算

盲目追求招商引资的数量,用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是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各地的常规武器。为争引项目,大搞优惠大战,拿国家和地方的利益做筹码,招商的门槛越降越低。究其原因,政企不分是重要根源。一些地方不是以企业为主体引进外资,而是层层下达招商引资硬指标,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标准。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许以优惠政策,本身就有定位不准和职能不符的缺陷,这种随意许诺的政策违背了现行的市场竞争法则。

招商引资是市场经济活动,资金和项目流向何处,市场说了算,政府部门不该越俎代庖。以台资为例,台湾经济外向度高达80%,成本低、市场大是大陆对台资的主要吸引力,只要有适合台资落户的法治环境和基本的办厂条件,如交通、通讯、水电、原材料配套,即便大陆不推出额外的优惠条件,台资也会不请自来。正如荷兰银行的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加入WTO,将促使台湾公司更积极进入大陆,以增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以及把握国内市场的机会。其他外资同样如此。

对争引外资的弊病,许多外商都已看到,在中国开发区外商投资环境论坛上,上海科技绿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奥利弗·约翰·特瑞纳曼尖锐地提出批评:“开发区不应见资就引。许多开发区不惜任何代价吸引投资,却不顾这些投资是否适合自身的类型。”

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投资者看重的是综合投资环境。外来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目的地时十分审慎,并非完全冲着优惠政策,这从台湾电子电机同业公会的调查报告对拟赴大陆投资的台商的建议可窥见一斑:投资前必须审慎评估投资目的地的环境和风险,各地区和各城市之间的投资环境差异很大,尤其是法制环境差别更大。各级政府应去掉急躁冒进的虚火,改善基础设施、健全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营造重诚信、讲规则、有秩序的市场环境,这才是招商引资的长久之计。以损害国家和地方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外资进入,无异于杀鸡取卵。

要改变招商引资恶性竞争的现状,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应运用市场、产业、政策、法律等手段,加以管理和引导,实行热点产品项目审核备案制度和重大项目审批制度,通过强化约束,引导开发区新的产业布局协调、合理、互为补充。开发区在产业规划上,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立足本地实际情况,构筑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结构,从依靠外延扩张发展转变为以效益为中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培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

标签:;  ;  ;  ;  

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战争”何时结束?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