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文化建设研究
□文/杨书焱1 魏 峥2卢俊宇2
(1.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2.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提要] 本文对河南省西辛庄村新乡贤文化进行实地调查,总结其实施经验。研究认为,该村新乡贤文化突出以贤为基、以公为先、以民为本、以新为向、以效为重的实施路径,进而达到主导产业动态化、环境建设绿色化、思想观念现代化、自治主体多元化、收入来源丰富化等多重效果。
关键词: 新乡贤文化;乡村治理;西辛庄村
河南省西辛庄村已经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这与30年前的西辛庄村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为了研究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将从人才、制度、居民、创新、效果共五方面分析了西辛庄村新乡贤文化发展历程,并总结新乡贤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及成效。
一、新乡贤文化建设路径
(一)以贤为基:激发乡村活力。新乡贤文化以人为本,新乡贤的回归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所在。榜样是最好的引导,楷模是最好的说服。西辛庄村通过完善政策制度、优化人才环境、提升人才素质三方面的举措,吸引能人返乡,激发人才活力,发展新乡贤文化。第一,完善政策保障,激发人才活力。西辛庄村出台了引进应届全日制大学毕业生生活补贴政策,旨在培育一批“新农人”、“农创客”。按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模式,鼓励高层次人才(团队)到西辛庄开展技术创新、课题研究、项目合作,促进人才、项目、资金、技术对接。第二,提高服务水平,优化人才环境。为整合全村乡土人才资源,西辛庄村成立了西辛庄乡土人才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服务人才、培育人才方面的作用。通过协会对接农商银行,推出了“乡土人才贷”,为乡土人才放大授信额度,享受贷款利率优惠。只有为人才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才能将人才留在西辛庄村,为西辛庄村的建设与治理注入新鲜血液。
(二)以公为先:发挥群体力量。西辛庄村的新乡贤文化是从新乡贤代表李连成的“吃亏精神”发展而来的,但是它的内涵随着西辛庄村群体的壮大而不断丰富,融入了创新、创业精神,环保可持续理念、民主法治精神等与时代主旋律呼应的思想。文化是一群人共同的认知,并不是独立和孤立的,西辛庄村的新乡贤来自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他们的思维在西辛庄这片土地上碰撞,进而产生了现在西辛庄村的新乡贤文化。西辛庄村的新乡贤作为引导者,帮助村民不仅仅从经济上脱贫,从精神上也实现了脱贫,工业园区不是一个人建成的,文化广场上的树不是一个人种起来的,股份制企业更不是一个人管理的,西辛庄村之所以在现在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的巨大变迁,正是发掘了新乡贤群体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把握住了新乡贤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影响力的强大性,村民们在新乡贤群体的带领下,不断改造自身,发展自身,最终改变了整个西辛庄村的精神面貌,实现了西辛庄村的繁荣发展。
发展新乡贤文化不是要树立一个典型,而是要用典型的力量,榜样的力量去感染更多的人成为模范,成为榜样,将这群新乡贤聚合成一个整体,发挥其群体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成为新乡贤,让更多的人受到新乡贤文化的感染,让更多的人接受新乡贤文化的感召,自觉自愿的参与到乡村建设中去,为新乡贤文化增加新鲜血液,为乡村振兴补充新的力量。最终达到群体造就文化,文化影响群体的作用。
④出院随访:患者出院以后应定期进行随访,积极了解患者的各种相关计划执行状况和相关效果,要针对性对患者的护理方案进行调整并作出修整,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护理工作说起这个效果。如果在护理过程当中遭遇困难,需要发挥患者家属的相关作用,提升患者家庭护理的有效性。
筒型基础在海上风电场建设中主要应用于测风塔和海上风机结构基础,大致分为三种型式:单筒型,多筒型(三筒或四筒)和天津大学(练继建教授和丁红岩教授研发团队)与道达公司研发的单筒多舱复合型。典型应用工程案例如表1、图1~图 5所示。
张满春给沈小小重新穿上衣服后,又把她从床上扶了起来,到红木梳妆台前坐下。沈小小一阵恍惚,马蜂蜇过后的肿胀似乎将她一节一节地抬高。沈小小感到自己挺不住了。张满春俯在她耳边说,挺住小小,我会来救你的。说完张满春顺着来路悄悄溜到了楼下。
(一)产业兴旺:主导产业动态化。李连成作为新乡贤的代表,他通过其自身对于政策和市场的敏感度,带领西辛庄村由建设蔬菜大棚、引厂进村,到自办企业,最后发展教育与医疗事业,给村民增收的同时,不断推进产业的转型。西辛庄也由特色农业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业园区,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医疗与教育产业,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给西辛庄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同时由新乡贤来进一步推进其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兴旺。20世纪90年代,李连成发展以大棚蔬菜种植为核心的特色种植业,改变了盐碱地里种不出庄稼的状况,让当地的土地也能得到充分利用。1997年开始“二次创业”,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和招商引资,在闲置土地上建起食品加工厂和电光源工业集聚区,实现了全村人的共同富裕。在充分发掘了西辛庄村潜在可利用资源的基础上,李连成的构想适应了当地实际,也落到了实处,给村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在保持乡村生产整体性和闭合性优点的基础上,引进了外部能量,为西辛庄的体系注入了活力。
(二)生态宜居:环境建设绿色化。实现乡村的生态宜居,其重点在于养成农民的生态自觉。要让农民的生产方式“绿”起来,推行节肥、节药、节水等绿色生产技术,加快实现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同时,也要让农家生活方式“绿”起来,培育文明乡风,加大宣传力度,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生态文明建设观念内化成为村民的自觉自发行为,不断加快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以前西辛庄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内经济困乏,周围都是盐碱地,生态环境恶劣。在李连成的带领下,西辛庄村的经济逐渐发展了起来,生态环境随之也在不断提升。在2008年关掉了污染严重的造纸厂,选择绿色发展路线,其他厂区也选择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现在的西辛庄村生态宜居,民风淳朴,真正做到了让乡村回归绿色,这既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也是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二、新乡贤文化实施成效
“左达的故事至少可以给我们两个启示,第一,在咱们中国,从贫民到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是完全可能的,要不了多长时间。”张仲平说到这儿有意地停顿了一下,借此看看曾真的反应,见曾真认真地记录着,便喝了一口水,继续说,“第二,在咱们中国,从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到一贫如洗,更要不了多长时间,也许一夜之间就够了。”
(三)以民为本:提升生活品质。新乡贤代表李连成以人民利益为主,从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出发,将乡村振兴理解为“八个梦想”。这八个梦想每一个都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关注村民的物质生活,还关心村民的文化生活。在实现脱贫的同时,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用美丽风景和优质生活留住乡民。西辛庄村新乡贤文化发展以服务村民为核心要义之一,为村民实现八个梦想,发掘自身的潜能和价值,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切实有效地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强西辛庄村人民的归属感,让乡愁常驻人心,让温情沁润乡土。
(五)以效为重:构建魅力乡村。新乡贤文化无形却有神,西辛庄村新乡贤文化的内核是服务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最终西辛庄村发展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明村,被作为发展典型获得认可的原因是其取得的成果,新乡贤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起到的是辅助作用,但其现实价值是落到实处的。在培育新乡贤文化的过程中,西辛庄村实现了年人均收入翻三番,实现了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村内建起了企业园区,建起了学校医院,村民住进了自己的小别墅,不出远门就实现了就业,自办的企业年年能有分红。这些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到的成效,才是推动构建新乡贤文化的真正动力。西辛庄村的新乡贤文化发展到成为全国典型,就是因为其建设成果显著,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常常是无形的,可我们最终要把它嵌入到有形的东西中去,新乡贤文化是主观的,但衡量新乡贤文化的价值标准是客观的,只有打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魅力乡村,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同,缩短广大农民同胞的迷茫期,鼓励其参与到新乡贤文化建设中去,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去。
(三)乡风文明:思想观念现代化。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之“魂”。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抓好农村文化建设,增强乡风文明的感召力,提高乡村集体认同感。西辛庄村的经济不断发展,村内基础设施也不断地完善,逐渐形成了农村社区,社区内居民的娱乐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村委会出资建了戏院、农家书屋等来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同时随着社区空间的不断增大,社区居民的活动也更加多元化。同时,村委会做好多方位、多层次的文化引领工作,除了推广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外,举行一些“小众化”、“难度高”的文化活动。
(四)以新为向:丰富文化内核。新乡贤文化作为一种优秀当代文化,一方面继承了当地历代名贤积淀下来的优秀价值理念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融入了先进的现代文明因子。这种对传统乡贤文化的“扬弃”并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文化,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永葆其活力。第一,创新新乡贤文化形式。新乡贤文化不仅仅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还要对其形式进行创新,西辛庄村通过建设村民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了活动场地,通过建设村腰鼓队和举办村晚,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载体。通过提供多种文化活动场所并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新乡贤文化深入到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新乡贤文化的创新发展。第二,创新新乡贤群体来源。西辛庄村的新乡贤群体来源是极其广泛的,既包括传统的以经济能人、老党员、老乡村教师、老基层干部为主的一类群体,同时西辛庄也吸收了一批以投资建厂的企业家、来村教学的教师、来村从医的医生、还有扎根农村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生村官。新乡贤群体组成人员的多元化、来源的广泛化推动了新乡贤文化的与时俱进,为西辛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治理有效:自治主体多元化。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开启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章程。在“一核多元”的权力结构之下,“权威治理”的实际运作是党群政社的共建、共治、共享。针对乡村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按照对标找差、对表落实的要求,多措并举,重在改革落实。作为新乡贤代表的李连成,正是“权威倡导治理”在河南省的生动实践,他在西辛庄村构建了“强核心、多中心”的治理模式,强化基层党政组织的核心作用,打造公共空间,丰富公共资源,培育发展农村共同体;另一方面,李连成作为党支部书记强调乡村治理要有一个好的制度,工作必须公开透明。他在村委会一楼大厅设有财务公示栏,里面列出了村里收入和支出的详细情况。村务的公开透明不仅体现在一纸公示上,更是从项目施行阶段就开始进行,推动村务公开朝着程序化、规范化迈进。
复杂的决策问题与涉及到目标的多重性、时间的动态性和状态的不确定性的问题,都能通过群体决策得到有效解决。然而,在农村群体中,由于存在着价值观念上的差别和个人利益间的冲突以及认知水平偏低的情况,群体决策能够有效的提高决策的正确率和准确性,是进行重大决策和分配问题的有效手段。将其观念注入乡村治理中,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推动村民自治,主动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去,让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热情和能力得到提高。
(五)生活富裕:收入来源丰富化。乡村作为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首先要富起来,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才能走向文明美丽。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中,经济基础是与“上层建筑”相对,是社会结构的两个基本层次之一、社会生活的两个基本领域之一,是决定“上层建筑”的核心。1991年时,西辛庄全村有700多口人,人均年收入只有600元,村民们拮据的生活让当时刚刚成为书记的李连成立志: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建蔬菜大棚,第一年就实现了人均收入翻倍,实现了600元的人均收入增长。三年后,李连成看到蔬菜大棚利润降低,与村两委商议后决定建立股份制再生纸企业,在试生产的第一年,参股的每户净得红利达12.7万元。到1996年,这家村办企业年利润就已达到了200万元。李连成不断奔波在农户家庭之中,为其入股,并为村民们的就业提供最好的帮助。
富起来,才能强起来,强起来的农村才是理想中的美丽乡村。实现农民生活富裕是新乡贤群体的首要目标和主要发力点。致富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是整个乡村的事情,任何纯粹的利己主义都会阻碍乡村的共同富裕,要凝聚一切可凝聚的力量,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新乡贤群体应在无私奉献和“吃亏精神”的基础上,“能多做一些就多做一些”,以先富带后富,信念要坚定,目标要明确,更要用不辞辛苦、不忘初心,帮助贫困群众找到致富的路子,发现致富的途径,为其“赋能”。
主要参考文献:
[1]季中扬,师慧.新乡贤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2018(1).
[2]沈一兵.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危机及其文化自信的重构——基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J].学术界,2018(10).
[3]王漪鸥.从村民自治视角看农村治理法治化[J].人民论坛,2018(28).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9YJC790085);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编号:2018-ZZJH-103);河南省省属高校社会科学项目(编号:2018SKJJ02);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物流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编号:2017-JD-04)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 A
收录日期:2019年6月4日
标签:新乡贤文化论文; 乡村治理论文; 西辛庄村论文;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论文; 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