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关键--华东师范大学法学系周敏凯教授访谈_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论文

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关键--华东师范大学法学系周敏凯教授访谈_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论文

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钥匙——访华东师范大学法政系周敏凯教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政论文,资本主义论文,师范大学论文,钥匙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周敏凯,男,出生于1949年11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法律政治 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兼任上海行政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关系学会 理事、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先后编著了《中外人事制度比较研究》、《19世 纪英国功利主义比较研究》、《资本主义的昨天与今天——传统与当代资本主义综合比较研 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等七部著作和教材,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过国家 及省部级课题多项。

▲周教授,您是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专家,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首先想请您从总体上谈一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与传统资本主义比较,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其产生 有一定的背景条件。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应用信息技术、生物遗 传工程技术等一系列新科技,极大地推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引发了生产 力内部诸要素的变化,继而促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一 系 列的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曾经经历过多次较严重的危机,尤其是70-80年代的“滞胀”危机,迫使 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新的经济理论与新的经济政策来调节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 行,摆脱危机,撒切尔夫人与里根总统在此方面率先尝试。

70年代后期,经济全球化已有较大发展,和平与发展逐渐取代冷战对峙,成为时代的主旋 律。以经济竞争为主轴的综合国力竞争,吸引了各国政府注意力。80年代后期,在信息革命 的浪潮中,美国凭藉其领先的高科技,率先调整产业类型,将工业经济类型转入以信息为特 征的新经济或知识经济类型,90年代美国产业类型调整结出硕果,经济一枝独秀,景气状况 持续110个月以上,创战后新记录。80年代,大有超越美国经济的日本与德国经济,转型迟 缓,被美国抛出了十几年的差距。在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以美国为领头羊的当代资本主义 的综合竞争能力大大提高,生产力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展了。与此同时,南北差距拉大,发 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社会矛盾的机会更多,当代资本主义的自 我调节能力增强。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运作的一些规律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 矛盾运动,而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可以说当代资本主义的所有变化都根源 于其生产力的新变化,那么您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究竟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生产力的发展是与人类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的。传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的发展比人类在 前资本主义所有阶段创造的生产力总和还大得多。这是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第三 次科技革命已经并且正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产生一场深刻的变化。就生产 力所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素: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均因此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

传统资本主义生产工具主要有“三机系统”特点,一般由动力机、传送机与加工机构成。 蒸汽和电力替代了人力或畜力、机械延伸了人类的“手脚”、增加了人类的体力,部分替代 了人的体力劳动;劳动对象一般以现成的自然资源为主体,加工自然资源的方式原始简单, 往往是一次性的使用,造成可耗竭地球资源的极大破坏和浪费,其直接代价是人类生态环境 的第一次遭受严重破坏,工业化时代的“雾伦敦”,没有鱼的发臭的泰晤士河就是证明;劳 动者主要是来自破产的农民与小手工业者,他们一般是缺乏文化教育、经济上长期处于极端 贫困的受雇佣的地位,主要议题你与一般技能从事密集劳动型的生产活动。

第三次科技革命比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深刻。它对全世界而非欧美局部地区都发 生作用;它涉及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各学科,而非某一、二门学科;它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 应用,而非仅仅在第一、第二产业;它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产业结构,生产关系均随 之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工具普遍以电脑技术武装,自动化程度普遍提高。传统的“三机系 统” 发展为包括电脑控制机在内的“四机系统”。这一系统既替代了人的体力劳动,更重要的是 部 分替代了人的脑力劳动。此外,其他动力机、传送机与加工机也被新科技重新改造。总之, 生产工具的深刻变革,势必改变劳动方式,并对劳动者提出新的要求,进而推动生产方式的 相应变化。

新科技与新生产工具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劳动方式,人们在利用地球资源的时候,更注 重有效性和综合利用。与此同时,人工合成材料在加工对象中地位上升,新资源的开发利用 不断拓展劳动领域,尤其是信息资源这一非物质资源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对象 的物质范围,从而导致了第三产业,尤其是信息服务业的空前发展。生产工具与劳动对象的 深刻变化,要求领导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脑力劳动者比例上升,大机器生产规模逐 渐缩小,新型劳动者不再是纯粹的被人管理的对象,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也管理 他人与物。其知识结构与生产总的作用地位亦不能与昔日同日而语了。新科技革命成果与当 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全面结合,使当代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例如,90年代美国三 大汽车公司一天的产量要比它们早期一年的产量还要多。

▲与生产力的新变化相一致,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您能否具体 谈谈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可以。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飞速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在各方 面作出相应调整。这一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转而又成为生产 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战以前资本主义的垄断特征已经很突出,但是仍以一般垄断形式为主。尽管20-30年代, 西方经济危机与二战阴影的影响,有些西方国家的政府采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方式,全 面干预国民经济,例如,20世纪20-30年代“罗斯福新政”,曾是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体现,但这毕竟是一种权宜之计。战后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占据主导地位。垄 断形式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转化,这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必 须指出,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形式并没有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后就销声匿迹了 ,犹如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竞争依然存在一样,现在只是其主导地位被取代,其自 身的规模与形势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1.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发达国家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规模更大,集中兼并资本的速度更快。 在美国,1901年拥有10亿美元资本的私人垄断组织仅一家,到1948年已增加到12家;1960 年 第一家100亿美元资本的私人垄断组织在美国出现了,到1983年已增加到25家。70年代以后 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巨无霸”型垄断组织方兴未艾。目前世界最大的十家商业银行,资本 均在2300亿美元以上,日本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与兴业银行在1999年8月合并后,坐上 了世界最大银行的第一把交椅,资本达到1.4万亿美元。

本世纪上半期的资本垄断与生产集中形式主要包括托拉斯,即横向联合集中形式,例如轿 车 、卡车、拖拉机企业联合成汽车托拉斯;康采恩,即垂直联合集中形式,例如采矿、冶炼、 轧制与机器制造等部门联合成钢铁康采恩。当代资本主义的一般垄断形式,更多采取的是混 合联营公司形式。例如,美国杜邦公司,在二战前主要是生产化工产品的康采恩,战后发展 为混合联营公司。90年代中期,其产品品种超过1800种,涉及电子、汽车、服装、建筑、通 讯、农业、包装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又例如1920年创立的美国国际电话电报 公司,战前主要是电讯通信方面的托拉斯,60年代后兼并了50多家各类行业部门的公司,包 括旅游、食品公司、出租汽车公司、建筑公司、化纤制造公司、保险公司与银行等,形成一 个巨型的混合联营公司,其总产值在1978年已过千亿美元。

金融资本作为垄断资本的核心,其构成也有新的变化。战前,银行资本往往控制工业资本 ,在金融资本中占主导地位。战后,两种资本相互影响,双方垄断资本家互兼对方公司的董 事,并参与对方经营的现象司空见惯。战后发达国家银行自有资本比例大大减少,一般不超 过总资本的5-6%,外来资本比例大大提高,超过90%,这些外来资本主要来自工商业存款。 相 对而言,银行资本比传统资本主义时期的地位有所下降,对工业资本的依赖有所上升。混合 联营公司形式的出现,使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之间,谁都可以成为核心资本。

此外,混合联营、资本互渗与股权分散社会化,使私人垄断指标之间相互占有与依存关系 加深,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战前私人垄断资本那种各 霸一方,相互排斥,唯恐对手不倒的现象也有所变化。例如,美国国际电报电话公司,战前 由摩根财团独占,战后花旗、洛克菲勒大财团也占有该公司较大比例的股权。1979年,摩根 财团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频临破产时,这些相关财团纷纷解囊相助,甚至其他财团的银行, 包括国家垄断资本也通过政府贷款形式,给克莱斯勒公司提供总计15亿美元的援助,使他渡 过难关。

2.国家垄断资本的新变化

战前一度出现并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暂时性和局限性特征,其运行机制也不尽 完善。战后其形态与体制日趋完善,并且上升为普遍的占主导地位的垄断战略形式。

如果说资本主义的产生和私有制与市场竞争体制密不可分的话,那么国家占有垄断资本并 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控的现象就是战后垄断资本的主要新特点之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垄断资本集团与国家政权融为一 体,利用国家权力,采取各种形式干预国民经济活动,以适应不断扩大的社会化大生产与日 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其共同之处就是都是为了保证垄断组织能获取最大限度的超额利 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占有形式,这与战后西方发 达国家广泛推行国有化行动等密切相关。二战结束初期,法、意、西班牙等西欧国家的共产 党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壮大,战后纷纷成为这些国家中掌握最强武装的政党,他们是建立国有 经济的有力支持者。二战不但给战败国造成灭顶之灾,而且也使战胜国经济频临崩溃。在面 对恢复战后经济的严峻的历史任务面前,任何私人资本都力不从心,垄断资产阶级唯有通过 国家政权,将分散的私人资本整合起来,建立国家垄断资本,才可能有效地恢复经济。战后 初期由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其经济曾经普遍呈现欣欣向荣的景 象,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有制与计划经济,给陷入困境的西方国家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提 供过一些启迪,战后初期西方国家国有化运动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的一种有效 的方式,一定意义上挽救了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一大批金融业、军工业、基础工业、新兴 工业部门通过国有化运动,成为国有经济部门,奠定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资本主义经 济中的主导地位,垄断资本形式最终发展为更高阶段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战后西方国有化运动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确立主要采取哪些方式:

●概括而言,主要有三种方式:

①政府没收战时法西斯分子与卖国贼的私有企业。例如法国在1946年没收由西奈·尤齐纳 等卖国贼经营的雷诺汽车公司,创建战后法国最大的国有企业。

②为了调整国家产业结构,政府买一些频临于破产的私人企业。英、法、意等国的一大批 国有银行与国有基础工业部门就是这样创立的。

③为了国家安全与国际竞争需要,政府投巨资发展军火工业与新兴高科技企业,例如,美 国在1946-1971年在这些部门共投资1567.7亿美元,1979年美国政府在军火工业中控股74%。

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为了发挥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采取了多种形式 与私人资本合作,包括国家入股,国私共有,国家购买商品与劳动力,国家制定各种经济政 策,使用金融、税收等手段,引导私有企业,以优化产业结构。法国、日本等国政府还制定 中长期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来全面干预与调控国民经济。

战后发达国家经济恢复与发展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干预调控密不可分。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的干预在战后显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包括:对国民经济干预经常性、全面性和制度化, 它涉及国民经济一切领域。国家预算集中反映国家对国民经济干预程度,战前美国国民预算 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仅占2.1%(1913年),英国为8.5%,60年代,分别上升为20%于40%,80年 代美国再上升为30%,发达国家现在一般也在25-40%左右;国有资本比重有很发展,70年代 以前西欧主要工业国,国有经济比重一般在20-40%左右,有些部门更高,这与战前比重相比 提高了1-3倍;各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较大差异性。美国对国民经济的条款比较注 重间接的短期调节,起码的长期目标管理不明显;日本战后由平衡预算原则相适度向凯恩斯 主义过渡,60年代后日本政府对经济注重中观调控而不偏重宏观调控,政府制定中期计划, 重点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部门,目标明确,成效显著;法国注重中长期产业政策制定与 宏观需求管理。西欧各国国有经济比例相对比较高,美国与日本相对较低。此外,70年代以 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包括国家垄断资本的跨国经营与国际联系大大加强。与战前 相比 ,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70年代的经济滞胀危机证明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不尽成熟,尤其是国家占有资本的比重仍相对弱小。80年代开始 的私有化运动,使这一比重进一步缩小。此外,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也存在严重缺陷,无法 较成功地摆脱严重危机。

▲那么如何看待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关系的这些新变化,如何客观评价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的历史地位?

●正确认识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关系的这些新变化,客观评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 地 位,这是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观和辩证唯物观应是 我们已就此问题的思想武器。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形式而言,国有经济在战后初期恢 复经济阶段,其积极作用比较明显。英国战后将200多家亏损的媒体公司收归国有,其生产 水平迅速提高,1959年每班次平均采煤量是1945年前的130%,1972年又上升到240%。此外, 政府在矿区增设医疗站点,新建矿工住宅,废除长工时制,推行一周五天工作制与养老金制 ,矿工死亡率与职业病发病率大大下降。国际资本购买私人资本的商品和掠夺,或参股投资 ,加强“国垄”与“私垄”的资本联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剩危机,减少了社会动荡,有 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国家采取导向性计划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产的无政府 状态,有利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与生态环境等社会问题的综合治理。

尽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应给于肯定,但同时也应该客观承认其局限性及消极作 用。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大发展,要求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扩大,并呼唤国有经济比重 的提高。但是,在私有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经济体中,国有经济每前进一步,国家的市场经 济的干预每扩大一次,都以为这是由经济的相对退让、市场调节的范围缩小。私有经济出于 其本能会抵制与反抗国有化,排斥国有经济。国有经济的不成熟性与存在的弊端,也为这种 抵制提供了口实。战后西方国家国有化运动与私有化运动曾有过多次较量,每当国有经济有 了一定的发展后,往往会遭到阻碍,被迫后退,私有经济的顽强抵抗,市场机制的严峻制约 ,使西方国家的国有化运动始终步履维艰,至今尚无一个西方国家的国有经济比重超过私有 经济的。在美国与日本,其比重更小。就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而言,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比私 有经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就生产资料占有的本质而言,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并非与社会主义 国有经济等同,它没有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也并非完全的公有制。它是占统治地位的垄断 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是一种社会化程度更高的资本占有形式。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占有形式上有了跨越,它对国民经济的调控,以私人资本为主要对象, 以有利于发展私人资本,特别是私人垄断资本为根本出发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仍 然代表全体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有垄断资产阶级的代理人掌握政权,它不可能代表全体劳动 人民的根本利益。战后发达国家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相当的提高,这是他们长期斗 争的结果,也是他们辛勤劳动,推动社会生产长足发展的收获。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 指出资本占有形式可以发生变化,“但是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 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 ,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它愈是把生产力据为己有,就愈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 ,于是剥削更多的公民。工人仍然是雇佣劳动者,无产者。资本关系并没有消灭,反而被推 到了顶点。”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杠杆,市场调节机制自发的使资本主义季节不平衡的 发展,并使其内部结构失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全面干预与调控,旨在使国民 经济协调发展,内部结构更趋合理,这必然受都市场机制的排斥和抵制。

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控并不违背私人资本的活动为宗旨,并使之能获取更大利润时, 私人资本可能会顺从其干预,否则就会千方百计摆脱这种调控,使之流于形式。资本主义经 济运行的历史早已证明,自由市场机制的一种调节,无法避免过剩危机的周期爆发,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的调节与市场机制的调节同时存在,增加了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程 度上有利于危机的缓和。于是,两种机制之间又产生了新的矛盾,由于市场机制在资本主义 经济生活中仍处于支配地位,国家调节机制最终不得不服从市场机制。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作 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与市场调节机制的必然产物,无法被根本克服。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普遍 “滞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全国调节时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凑效,80年代初,西方国 家的政府又采取新的调节手段,收效也不很大,这足以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的国家调节机制不 是万应灵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尽管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但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它们仍不 失为一种历史的进步。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与发展,为资本主义向更高级社会形式的过渡, 准备了物质条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调节国民经济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宏观管理经济的 组织机构与机制,为当代资本主义的飞跃,准备了组织条件;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就了 一大批掌握现代生产规律与管理技能的经理人才,以及一支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的现 代化劳动大军,这为资本主义的飞跃,创造了重要的人才条件。列宁曾高度评价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他曾指出:这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准备,是 社会主义的入口,是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从这一级上升到叫做社会主义的那一级,没有任 何中间级。”它“以为社会主义直接打开了大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的一系列新 变化,是资本主义社会自我调节机制的或者完善,这些变化具有明显的社会改良性质,它们 并不 表明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具有完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革命前提,也不能证实它已经发生了质 变。这些改良永远也无法根除资本主义内部矛盾,也不可能使其实现质的飞跃。但是,这些 变化已经证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产力还有很大的发展前途与活力。当代资本主义 自我调节能力还会不断提高。因此,“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 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 里成 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标签:;  ;  ;  ;  ;  ;  ;  ;  ;  ;  

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关键--华东师范大学法学系周敏凯教授访谈_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