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方法的创新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方法的创新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途径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量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开拓创新。本文试从方法和途径的角度,谈一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简单而言就是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形势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措施方面进行的改革和新的实践。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决策创新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临着从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在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社会化大生产规模小,社会结构相对简单,决策系统的输入输出端口相对狭窄,信息量相对贫乏,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往往摆脱不了直线思维和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带有传统性、经验性的色彩。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知识经济已经初见端倪,社会复杂性也日趋增强。与此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也应得到明显的改进,要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首先,面对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统建设,要逐步建立诸如“电子政府”、信息中心以及各种形式的市场和民情调查、民意测验等机构,要利用它们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决策提供大量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同时,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网络技术虚拟化可以使人们畅所欲言,自由地发表建议,通过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充分实现决策的民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决策过程的简单化现象,有助于防止决策方式的主观随意性和独断性。

其次,要大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咨询系统建设。一方面,要在国家机关设置正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机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研究和规划。另一方面,要在大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各种方式,组织、聘请一大批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咨询人员,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智囊。同时要加大力度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拓宽他们的知识结构,培养其科学创新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实践证明,充分发挥他们的群体智能优势,对于完成各种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保证决策的系统化、定量化和科学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手段应逐渐实现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跟上时代的发展,关键在于要抓准时机,及时有效传达信息和释疑解惑。要善于把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系统科学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决策领域,要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过程进行定量分析成为可能。这样就能够判定工作对象思想行为的性质强弱、发展深度和广度、影响的大小、扩展趋势等数量关系,从而帮助我们更全面、更精确、更深刻地把握思想行为的规定性,也从客观上促成了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变。

(二)从主客体关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从单向灌输型向双向交流型的转变。过去,由于社会的开放度不够,信息相对封闭,加上经济的落后,大部分人被排斥在受教育的行列之外,因此存在着人们对信息资源占有的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信息垄断和不对称的现象,所以必须要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差流动,即必须通过信息掌握者向信息匮乏者的灌输,才能达到最终协同,实现受教育者向教育者的思想方面转化。

在未来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知识社会”里,网络的发展使知识共享性的色彩越来越浓厚,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公共事业,知识阶层将是社会的中坚,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自主选择自己学习的领域,下载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已经成为主体的一种自觉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为此必须从精英的专利走向大众的共享模式,要改变过去“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强制性工作格局,应通过工作过程中信息的双向流动达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赢。所以我们在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讲究真情互动,注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在实施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淡化训诫成分,增强沟通交流;淡化单向灌输,增强双向互动;淡化权力意识,增强平等氛围,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三)从布局看,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从集中型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型的转变。与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思想政治工作长期存在过于集中的问题,其具体表现是全国常常是在同一时间里做着相同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模式具有单一性和趋同性。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的多结构性,影响人们思想形成、变化发展的因素的多样性、复杂性、变化性,客观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坚持必要的集中教育的同时,要善于根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各不同层次的工作对象的不同情况,突出重点和个性,灵活安排内容和时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布局必须由集中、大型、统一向灵活、小型、多样的方向的转化,惟其如此,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做到卓有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创新,简单而言就是指利用新的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手段的改革和更新。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化事业的推进,大众传媒迅速成为强大的大众信息传播网络。根据1998年底统计,我国共出版报纸2035种,广播电台1200座,电视台1000多座,有线电视台1200座,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80%以上,形成了强大的大众传媒网络。大众传媒具有直接面向群众、传播信息及时迅速广泛、在群众中有广泛影响力的特点,应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

运用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并不是任其漫无边际的自由式的发挥,而是要在坚持和遵守党的宣传纪律的情况下,进行创造性的革新,绝不允许通过舆论工具在政治上同党唱反调的情况出现。大众传媒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即使是在号称文化多元的美国,信息的传播和发布也决不是像人们想像的那样自由。

我们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大众传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精神的原则,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渗透性,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更便利、更广泛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更迅速、更全面地宣传中央确定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更及时、更有说服力地解决干部群众中的思想认识问题,增强信心,凝聚人心,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既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渠道,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互联网上的中文信息不足万分之一,而英文信息中不受西方控制的也不足万分之一,这就增加了意识形态工作和文化市场管理的难度。此外,网络的虚拟、无序、开放和兼容性,使得网上言行较少受到约束,易于受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这更使网上思想错综复杂。但网络的发展又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只要善于运用,正确引导,就能够兴利除弊,为我所用。我们既要重视网络的硬件建设,又要加强网络的软件建设,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会在网络时代大有作为。所以我们必须立足长远,未雨绸缪,抢占网上信息制高点,有针对性地加大网上宣传的力度,学会利用因特网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武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二)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它是广大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一种制造,是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做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变实。

首先,它是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落实到基层的重要手段。从文明城市到文明村镇、单位的创建活动,到诸如三下乡,送温暖,心连心,手拉手,希望工程,志愿者服务活动,青年文明号,星级文明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军警民共建,百城万店无假货,质量万里行等活动都是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抽象任务具体化、实在化。

其次,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可以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而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吸引群众参与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市民社会逐渐壮大并成长起来,群众的主体性和自觉性也日益凸现,群众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也日益增强。所以我们要根据形势,因势利导,对群众在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对基层创造的新鲜和好的方法,要及时挖掘、总结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和日常化的格局。

再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把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公民的目标,同解决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同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它改变了以往单纯说教的工作方法,采取了寓教于活动中的方法,以及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的方法,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思想教育,在实践中提高觉悟。

(三)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作为社会精神产品生产和精神文化生活载体的社会主义文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极其重要的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一定要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目前在我国,虽然物质商品短缺的状况基本结束,但由于人们的文化需求逐步向高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因此精神生产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矛盾越加突出,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消费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强烈,对精神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同时,面对外国传媒产品、文化产品的挑战,我国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乃至全社会应更加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要大力倡导和组织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发展文化服务产业,把它作为一项争夺群众、争夺阵地的社会工作。在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和各类群众活动中心广泛开展丰富多采、于群众身心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给人们营造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良好环境。对业已形成并日益扩大的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军营文化等亚文化形式要大力扶持与发展,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整体格局。

标签:;  ;  ;  ;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方法的创新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