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校舍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论文_刘琳琳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基建管理中心 北京市 100120

摘要:教育事业是关系民生发展的基础事业,校舍建设决定了办学条件与教学环境。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指导之下,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校舍建设取得了显著性成效,办学条件有了质的飞跃。统观分析,西城区校舍建设工程质量是值得肯定的,但出现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均衡的问题,会导致一些在建项目难以有效开展监督、协调组织等管理工作,如此一来,项目施工进度和质量是很难得到有效保证的。

关键词:中小学;校舍建设;人力资源管理

一、概述

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是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校舍建设不可或缺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人力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目的性进行活动,同时,资金和技术资源需要人的使用才能够实现其价值,因此,人力资源可被称之为项目运作的第一要素。在施工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则最大,且要求最高。作为甲方管理部门(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可以将工程通过全部转包或是部分转包的方式承接给第三方,但是,也不可完全脱手。因为将工程委托给第三方之后,代理方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很可能不惜损坏委托方利益。可见,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甲方管理部门务必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同时,项目施工过程中还牵涉到多方主体利益问题,如:项目承包方利益、物资供货商利益、周边居民利益等等,为了保护各方利益,还需要法律的支持。

二、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改进措施

2.1存在的问题

为了保障中小学校舍建设工作的落实,就需要相对应的人才。甲方管理部门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等途径吸纳了工程管理、法律、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的人才,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出现了优秀人才的流失、人力资源执行力较低等一系列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甲方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层面,缺乏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与方法。针对部门无法留住高素质人才、专业人才缺失等情况,笔者认为:应当着力改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机制、激励机制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2 优化及改进措施

2.2.1 改进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机制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指的是组织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促使组织成员具备完成当前或是即将从事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并重塑他们职业态度、理念和价值观,提升员工当前或是即将从事岗位工作绩效和组织整体绩效,实现员工与组织双赢的一种计划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学习活动。其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实现人力资源队伍增值的关键途径。

结合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机制,研究认为:第一步工作就是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需求分析→制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计划与课程设计→实施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评估与反思培训与开发活动。

建构起工作流程只是工作的第一步,还需循序渐进的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其中,设计培训与开发内容既是工作难点,也是工作重点。甲方管理部门可以考虑以科学理论为依据,结合工作需要开展工作。如:应用胜任力模型制定员工培训与开发内容。该理论认为:个体胜任一项工作需要核心胜任力和专业胜任力予以支持,其中,态度和潜能等要素为核心胜任力,专业知识与技能等要素为专业胜任力。结合相关理论思想,参与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校舍建设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施工相关知识与技能、可开发的素质等要素,方可胜任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鉴于此,可将相关人员培训与开发内容划分为:意识认知类培训、施工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促进个体素质提升培训四方面(图1)。

图1 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校舍建设管理人员培训与开发内容设计

四方面内容为层层递进关系,其中,意识认知培训内容属于第一阶段,虽然其处于初始阶段,但却贯穿在个体整个职业生涯生命周期之中,第二、三阶段主要是培养员工胜任当前岗位所开展的培训活动,第四阶段则是员工侧重于员工职业发展的培训。目前,北京市西城区中小校舍建设管理人员队伍存在显著的普通岗位人员冗余、专业技术岗位人员配置不足情况。队伍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成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这些人进行升级培训是比较符合现实条件。如:为非项目管理专业、但是文化基础较高又踏实肯干的员工提供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则有助于改善项目管理方面的岗位空缺问题。因此,笔者研究认为:改进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机制,能够获取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从根本上解决西城区中小学校舍建设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不全等问题。

2.2.2 建立健全人员激励机制

为了实现组织与个人目标,组织需通过设计适当的激励方式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行为,主要包含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其中,薪酬福利等属于物质激励,晋升、嘉奖等属于精神激励。有效激励有助于提升组织成员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深入分析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校舍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缺乏相关方面专业人才,还与部分员工“在其位,不谋其事”等低执行力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为了改善这些情况,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

图2 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校舍建设管理人员激励机制

在薪酬福利等物质激励方面,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校舍建设管理工作队伍依然采用“大锅饭、平均制”的传统模式,由于薪酬与员工实际工作不挂钩,无论是否努力工作,薪酬照发不误,如此,就导致部分成员产生惰性工作行为。对此,有必要借鉴企业薪酬福利发放制度,建立科学的价值评价和薪酬分配体制,实现工资福利与个人工作业绩直接挂钩,做到“多劳多得,水涨船高”。

在精神激励方面,应考虑建构扁平化、多元化的激励方式。职务晋升是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校舍建设管理队伍最为主要的精神激励机制,但该组织队伍人员结构呈“金字塔”状,职务等级越高,岗位人员越少,竞争越激烈。当一个员工在某一岗位工作多年,迟迟不能晋升,其必然会产生职业倦怠,久而久之,要么浑水摸鱼,应付差事,要么选择离职。针对这些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保持原有晋升机制不变的基础之上,建构同级跨岗位流通等职务流通机制,这样既有助于改善员工职业倦怠,又有助于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图2)。

三、结语

受个人研究能力不足,知识水平较低等多方因素影响,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研究是结合当前时期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校舍建设管理情况展开分析论证的,故研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其次,在分析导致问题形成的原因时,只是抓取了一些典型性因素,实际中还存在许多微小因素。最后,研究尚处于理论分析阶段,尚未全面践行到实际工作中,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所提出的一些对策与建议很可能不符合现实情况,需要予以调整与改进。对于上述不足之处,笔者力争在后续的工作与学习中予以完善。

论文作者:刘琳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  ;  ;  ;  ;  ;  ;  ;  

对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校舍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论文_刘琳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