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临床观察论文_潘伟

(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 163711)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参附黄蒲汤在脾胃虚寒证胃痛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0例胃痛患者,均属于脾胃虚寒证,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分别为:采用中药参附黄蒲汤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的40例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2.5%(29/4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黄蒲汤这种中药汤剂对脾胃虚寒证胃痛有显著疗效,临床应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效果;脾胃虚寒证;胃痛

胃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吞酸、嗳气是其主要症状,中医将其归类到“胃脘痛”范畴,脉络郁阻、胃气不顺是其主要病机,胃失所养、脉络阻塞是致痛原因[1]。中医在治疗胃痛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证型,随后根据具体证型采取辨证治疗措施。本文选择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证胃痛患者,试探究中药参附黄蒲汤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0例胃痛患者,均属于脾胃虚寒证,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分别为:采用中药参附黄蒲汤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的40例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研究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小者29岁,最大者79岁,平均(54.44±11.2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7年,平均(9.54±1.27)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78岁,平均(54.08±11.11)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6年,平均(9.44±1.18)年。两组患者就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而言均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先服用奥美拉唑等西药进行对症治疗。随后,对照组选择黄芪建中汤进行口服治疗,组方为:炙甘草6g、去皮桂枝9g、黄芪9g、生姜片10g、酒炒芍药18g、饴糖30g、大枣10枚。每日以水煎煮出1剂约400mL,于早晚各温服1次,以10剂作为一个疗程,共接受3个疗程的治疗。研究组选择参附黄蒲汤进行口服治疗,组方为:甘草10g、广木香10g、陈皮10g、炒香附12g、神曲12g、先煎制附片15g、延胡索15g、乌贼骨15g、炒白术15g、炒山药15g、炒大黄15g、蒲公英30g、党参30g。用法用量、疗程等均与对照组相同。此外,严重反酸者可加用煅瓦楞子与吴茱萸,呃逆者加用刀豆、绿萼梅以及莱菔子,大便溏稀者可加用菟丝子与补骨脂,呕血或黑便者可加用地榆炭、紫珠草、白芨及仙鹤草,严重腹痛腹胀者可加用枳壳、青皮以及佛手。

1.3 观察指标

基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即:

(1)显效:胃镜检查正常,相关症状全部消失;

(2)有效:胃镜检查有明显好转,相关症状减轻;

(3)无效:胃镜检查与相关症状均无改善[2]。

※总有效率即有效率、显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的患者其临床数据均行统计学软件包——给予检验。所涉及的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卡方值检验。假若两组患者的实验所数据经过统计计算结果为P<0.05,那么表明分组结果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41,P=0.019<0.05)。

3 讨论

在西医看来,胃痛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而中医则是将其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以及胃神经官能症全部归属到“胃痛”、“胃脘痛”的范畴,如果说西医将胃痛的发生与胃酸过度分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胃黏膜保护机制受损联系在一起,那么中医则认为气滞湿阻、寒热互结、脾气虚弱是胃痛的病机,上述病机会导致脉络郁阻、体寒、虚弱。而脾胃虚弱证胃痛则是一种本虚标实之证,作为胃脘痛证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脾胃虚弱证以脾虚为本,以血瘀和寒热湿阻为标[3]。对照组使用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此方可以温中补气、和里缓急,但是在补胃健脾、活血化瘀方面则有所不足,止痛速度较慢[4]。研究组使用参附黄蒲汤进行治疗,此方可以温中健脾、活血化瘀、和胃止痛等功效,配以炒山药等药物来修复受损的组织,配以甘草来抗酸与缓和平滑肌痉挛,配以白术、蒲公英、乌贼骨、大黄、党参等防治胃溃疡,配以蒲公英以消痈散疖,配以炒香附、广木香、陈皮升降气机,再加上其他药物的辩证加减治疗,可以获得比黄芪建中汤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5]。见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5%,远远高于对照组72.5%的治疗总有效率,正是参附黄蒲汤显著疗效的直接体现。

结语:

与黄芪建中汤相比,中药参附黄蒲汤在脾胃虚寒证胃痛的治疗上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更适合临床应用,不仅可以温中补气、和里缓急,还能补胃健脾、活血化瘀,其功效更加全面,治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石天红.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5):107-108.

[2]梁艳妮,梁秋明,朱石宝,等.艾灸配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07):126-128.

[3]余雄辉.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6):139-140.

[4]刘立忠.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临床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2(05):32-33.

[5]张眉岸.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临床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2(01):53-54.

论文作者:潘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  ;  ;  ;  ;  ;  ;  ;  

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临床观察论文_潘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