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交恐怖症的案例分析论文_张爽,陈兴隆

一个社交恐怖症的案例分析论文_张爽,陈兴隆

山东省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

一、案例分析

李某,女性,26岁,未婚,某企业职员,体态正常,既往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家族精神病史。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独生女,从小性格内向,怕见人,特别爱面子,争强好胜。父母是中学教师,感情融洽,家庭和睦,对其期望值高,要求严格,兴趣爱好较少。见人紧张,有焦虑表现;不愿与人交往,有情绪低落的表现。有脸红、手心出汗等躯体不适感,但无器质性疾病。不敢与人交往,说话时紧张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上班时注意力不集中,以至影响工作和人际关系,回避社交场合,产生辞职的想法。

个人陈述: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私企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年前在工作中发生过一次失误受到领导点名批评,之后心里总在想“是不是领导看不起我,”。以后进办公室就不舒服,见到同事就紧张,后来怕见熟人。自己觉得这样不对,主动来寻求帮助。

1.了解一般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等方面。

2.进行评估及诊断: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通过心理测验:EPQ测验,E2 分,P9分,N12分,L8分。SCL-90测验,采用1-5的5级评分,总分为202。恐怖因子分为3.4,焦虑因子分为2.5,抑郁因子分为2,人际关系因子分为2.5。SAS量表测验为70分。根据EPQ测验分析求助者为内向稳定性人格。SCL-90测验呈中等程度的偏离正常。SAS呈重度焦虑。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根据求助者的身体疾病史、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的表现.对上班表现出的恐怖,恐怖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发作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出现恐怖有三个月以上的时间,且与一定事件有关;社会功能受损较重;有自知力,能够主动寻求帮助。所以,此例属于神经症。根据许又新教授提出的诊断恐怖症的三标准,求助者的恐惧症状明显,且与处境不相称;病人内心感到很痛苦,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对所怕处境回避,因此造成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害;同时病程持续时间较长,恐惧内容已充分泛化。故诊断为社交恐怖症。

3.采用系统脱敏法进行治疗。首先,要求助者找出所有感到恐惧的事件,然后将恐怖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如:(1)和家人在一起但不说话(20)(2)和家人说话(25)(3)和较好的朋友说话(50)(4)和一般同事说话(75)(5)和陌生人说话(100),让她从恐惧度最低的等级开时,进行想象脱敏,逐级通过,直至求助者能够想象最糟糕的情景时不再感到恐惧焦虑。这个程序是将放松练习与想象一个愉快情景加上恐惧焦虑的各种情景相互配对,直至激起恐惧焦虑情绪的刺激逐渐失去效力。最终把这种行为和感受移植到日常生活中去,在现实的人与人交往中真正进行实地脱敏。

4.体会:

社交恐怖症指个体对正常的社交活动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强烈恐惧和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出现回避反应。之所以是后天形成的,也就在于社交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一方面固然需要通过人际交往掌握社交技巧,以扩大社交面,一方面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发展,才可能进行人际交往。治疗上应以心理咨询为主,并辅以心理治疗。同时强调增强自信、参加集体活动是战胜社交恐怖的关键。

论文作者:张爽,陈兴隆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  ;  ;  ;  ;  ;  ;  ;  

一个社交恐怖症的案例分析论文_张爽,陈兴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