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液细菌直接药敏试验的效果分析的意义论文_李忠文,杨天纪

宁夏固原市吉县人民医院检查科 756299

摘要:目的:血液细菌检验中直接药敏试验的效果,以提高其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住院患者中需进行血液细菌检验的患者标本共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分别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以常规药敏试验为标准,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的菌种鉴定结果、药物敏感性以及所需时间。结果:两种方法对革兰式阳性球菌鉴定结果及符合率对比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试验的药物敏感性比较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试验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液细菌检查中,使用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的检验结果并无明显差别,但是直接药敏试验所需时间较短,检验效率更高。

关键词:血液细菌检验;常规药敏试验;直接药敏试验;药物敏感性

菌血症多发生在炎症的早期阶段,由细菌通过局部病灶入血而引起,患者全身并无中毒症状,在血液中可以查到细菌;败血症是指致病菌倾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由此产生毒素引发急性全身性感染[1]。菌血症和败血症都有很多的致死率,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在较短时间内便可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已经使得致病菌具备耐药性,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血液细菌检验,鉴定菌种,明确敏感抗生素,意义重大[2]。为提高临床血液细菌检验的效率及病原菌检出的准确率,现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住院患者中125例需进行血液细菌检验的患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直接药敏试验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间住院患者中需进行血液细菌检验的患者标本共12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61例;年龄范围为10~74岁,平均年龄为(47.6±10.8)岁。所有患者均有典型发热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感染,在血液采集前48h均未服用任何药物或接受其他治疗,无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

1.2方法

将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各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均采集1次血液标本,共20ml,于常温状态下保存,采集完成后立即送检。

1.2.1常规药敏试验

将血样置于巧克力平板、血平板以及麦康凯乐平板上进行接种,在二氧化碳中孵育,浓度为5.0%,温度为35℃,时长为20~24h;将获取的菌落涂抹在板块上,通过革兰染色选择合适的菌落,并采用自动化微生物鉴定系统(梅里埃ATB NEW)完成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1.2.2直接药敏试验

将血氧放入自动培养基(Bact/ALERT 3D 120)中进行培养和检测,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样本,将其放入无菌试管中进行血液分离;高速离心速度设为1600r/min,共6min,收集上清液后调正高速离心速度,将其设为2900r/min,共12min,彻底去除上清液;对血氧行灭菌生理盐水洗涤,沉淀后重悬,吸取20μl悬液供涂片及革兰式染色使用,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若为普通菌种,取2滴悬浊液置于MH平板上,在上面涂抹无菌试子,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如果获得的菌种呈链状,应采用血平板完成药敏试验;选择合适菌落,调整麦式比,并采用自动化微生物鉴定系统(梅里埃ATB NEW)完成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1.3观察指标

观察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的结果,以常规药敏试验为对照,比较两种试验方法在细菌鉴定以及药物敏感性方面存在的差异,试验结果的符合率越高,两者间的差异则越小。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包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为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以百分比(%)描述,采用检验;计量资料为试验所需时间,以标准差(±s)描述,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试验菌种鉴定结果比较

两种方法对革兰式阳性球菌鉴定结果及符合率对比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两种试验所需时间比较

常规药敏试验所需时间范围为47.5~72.5h,平均为(59.6±7.2)h;直接药敏试验所需时间范围为8.2~14.2h,平均为(10.3±2.1)h,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问题也屡见报端,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多重感染的比例正在逐渐上升,其直接后果是诱发患者全身感性性疾病,如果治疗措施不当,出现菌血症和败血症,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3]。菌血症和败血症都是临床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前者是指外界的细菌经由体表入口而进入血液系统后,会在血液内繁殖并随着血流而扩散到全身,通常出现菌血症的患者多会出现急性的多个器官的转移性感染,临床表现为各种急性感染症状,对于这类情况必须立即采血检验,并根据检查结果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治疗;后者的致病菌较为复杂,具有致病性及条件致病性的各种细菌均可以成为其病原体,并受到患者基础疾病、年龄以及传入途径的影响,轻者仅表现为一般感染症状,重者会发生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4]。目前,临床血液细菌检验多采用常规药敏试验方法,虽然病原菌检出的准确率能够得到保证,但是检测效率并不高,这也使得直接药敏试验方法得以推广。

常规药敏试验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定性试验,主要根据抑菌环直径和抗生素抑菌浓度来进行试验,其检验时间较长,通常要两天以上才能得出检验结果,在等待过程中,医生只能依靠经验来进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5]。直接药敏试验是一种直接用样本或增菌培养液涂抹药敏试验平板并经孵育培养而量取抑菌环的方法,该方法并不是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就其实质而言,只是参照K-B法(标准纸片琼脂扩散法)操作程序的一种简便操作程序,其所需时间较短,检测效率较高,因此将其引入血液细菌检验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6]。本组研究中,将收集的115例需进行血液细菌检验的患者标本均分为2份,分别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并以常规药敏试验为标准,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革兰式阳性球菌鉴定结果及符合率对比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试验的药物敏感性比较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通过直接药敏试验能够获取准确的菌种鉴定、耐药性鉴定以及抗生素敏感性结果。但是通过两种方法所需的检验时间来看,常规药敏试验所需时间范围为47.5~72.5h,平均为(59.6±7.2)h;直接药敏试验所需时间范围为8.2~14.2h,平均为(10.3±2.1)h,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面直接药敏试验的检验效率明显高于常规药敏试验,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使用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的检查效果并无明显差异,其在菌种检测中的鉴定结果以及在抗生素敏感性、耐药性检测方面的符合率较高,而且所需检验时间较短,操作更为简便,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获得检验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更具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孙捷民.临床血液检验中的两种不同细菌鉴定法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3(6):456-458.

[2]余志辉,郑明江,黄云妍.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直接药敏试验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13(2):147-148.

[3]冷桂荣,岳忠杰.基于血液细菌检验的直接和常规药敏试验的运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9(10):97-98.

[4]施琛.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2(3):5-6.

[5]石红波.两种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10(6):1519-1527.

[6]刘卓琳.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当代医学,2015,16(7):17-18.

论文作者:李忠文,杨天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  ;  ;  ;  ;  ;  ;  ;  

关于血液细菌直接药敏试验的效果分析的意义论文_李忠文,杨天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