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极化模式的几点思考_世界政治论文

关于多极化模式的几点思考_世界政治论文

关于多极化格局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格局论文,几点思考论文,多极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超越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传统思维

一般都认为世界格局或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事务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几个大国和大国集团在力量对比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力量结构或基本结构,它对整个国际政治的基本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制约力。有几个对国际政治生活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就可以称为几极格局,最典型的是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在这一格局中,主要是美国和苏联分别或联合在一起对世界各大地区和整个世界政治的安全作出决定或达成相互妥协。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体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它的基本趋势,是从过去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演变。

现在的问题在于,尽管人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结论有所不同,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却大体相同,人们对世界格局的分析,大多源于两个传统理论:一是西方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权力—实力政治,现实主义,均势理论,地缘政治等,这些理论的基本特点是,认为所谓世界格局问题,只能从权力和权力的组合来理解,权力决定着未来国际社会的发展方向。权力之间的冲突决定着这种世界格局的稳定性,分析世界格局的出发点是权力,决定它是否稳定的因素也是权力,如果出现一种新的国家权力,那就需要对世界格局进行新的安排,以满足新的权力中心对国际地位和相应的国际作用的欲望。为了防止出现某一个具有特别强大的强权国家支配和控制世界,就需要由几个权力中心来制约它,在实力均衡基础上建立国际关系体系的相对稳定。

另一个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引起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理论,它的基本特点是认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国家实力的变化,一些发展较快的国家后来居上,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而过去一些大国则由于势力下降,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下降,从而导致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变化。

应当说,这两种分析理论在分析多极格局时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一直是现在人们分析国际关系时很有价值的两种理论工具。

近几十年来,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因此,仅仅从传统的权力理论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角度去认识现在的世界格局是很不够的,至少应当考虑以下三个重要的因素:

一是国际道义和文化因素作用增强。冷战后的世界,权力因素依然重要,但权力的重要性和过去相比却有所下降,国际道义和文化的因素在国际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大。

仅从权力因素分析现在的国际形势,很容易得出较悲观的结论。有的人在分析冷战后的国际形势时说,“与冷战时期受两个超级大国支配的秩序相比,未来的国际关系倒更像19世纪的均势格局,……战争的手段可能已经改变,但人类战争的根源及残酷性仍然如故”。(注:[美]萨姆·纳恩:《调查战略地形》,载《航空和空间技术》,1996年11月25日。)这种看法忽略了人类理性和国际道义的力量,忽略了国际和平和合作的力量,这些非权力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里的国际道义,主要是指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行为准则,如国际正义、和平、反对侵略、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恐怖、维护世界环境安全、维护国际社会稳定等。如果过去有一些国家仅仅凭着它的巨大经济和军事力量就能在世界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话,那么,在今天,光有这点是不够的。在估计一个国家在世界格局中能起什么作用时,也要估计到这点。一个有很强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国家,如果在这点上表现不好,会减弱它的国际威望,减小它在世界格局中应起的作用,大国可能只起到一个中等国家的作用;相反,一些具有较强大的经济力量的国家,如果它能仗义执言,维护国际道义,就能在国际生活中发挥比它自己的实力更大一些的作用。

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是全球化与多样化的因素,它提出了全球化与多极化之间的关系问题。

一个全球化时代的极,是世界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时代的一个部分,它的独立只是相对的,而依存性是绝对的。多极首先是全球这个统一世界中的组成部分,这和两极格局时代一个极与另一个极的对立,隔绝占主导,两极形成两个分裂的世界不同。两极时代的极从意识形态上是要么姓社,要么姓资,二者虽然也有缓和,也有和平共处,但到最后,不是你吃掉我,就是我吃掉你,非此即彼。而今天的极在文化意识形态上则是多元化的,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和国际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和佛教,相互并存,共同发展,反映这个时代中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的多样性空前发展的特点。同时,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意识形态又有同一化发展的趋势,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全球化时代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世界格局面临的问题与过去完全不同。两极格局时代的主要问题是一个超级大国试图取得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和政治的优势,控制世界政治的主导权,它的中心点是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在这样一个格局中,哪一个超级大国拥有军事经济优势,哪一个超级大国就能得到世界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并通过它控制的军事政治联盟把它的意志强加于国际社会,这样的格局主要建立在某一两个国家的实力基础上。

而在全球化时代,多极化格局面临的主要任务将是解决全球问题,如环境、安全、污染、控制核武器扩散等,没有任何一个超级大国能独自解决这些问题。这决定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建立在各个主要国家之间的合作基础上,至少建立在几个主要大国的合作基础上。这样一种因素必然要求多极化格局中的多极是在合作基础上的多极,否则就会与全球化的趋势相背离。如果说两极格局中的对抗多于合作,那么在全球化时代的多极将是合作多于对抗。

多极化对全球化的影响可能主要通过地区化、区域化来表现。

第三个新的因素是地区性因素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更突出,出现了一些地区性强国,国际政治和经济与安全态势的发展呈地区化和区域化倾向。

在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划分势力范围,各主要地区和主要国家不是在以美国为中心的一方,就是在苏联控制之下,像中国这样独立的国家和地区是不多的。冷战后,过去受到两个超级大国压抑的地区矛盾表现出来,一些地区出现了地区强国,这些地区强国不依赖于大国甚至与大国在本地区处于对抗状态。

同时,为了在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中生存和发展,各地区在全球一体化的推动下,也出现了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同一地区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环境保护等地区性问题上加强了联系,纷纷建立起地区性的经济、政治组织。这种地区化、区域化的组织,有些是处在大国影响下,如欧洲一体化、北约东扩、欧盟东扩、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有些则是以独立于大国之外,以加强地区组织在这一地区事务中的主导作用为目的的组织,如东南亚联盟,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组成的安第斯五国集团,由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四国组成的南方共同市场,在中美洲有加勒比国家联盟、非洲经济共同体、中非经济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澳大利亚等国组成的环印度洋经济联盟等。

以上这三种新的因素在多极化格局中的影响都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二、关于多极化中的“极”与力量中心

人们大多认为,所谓“极”即力量中心,是一个综合国力的概念,它包括:(1)经济上在世界中占有一定比重,且具有较重大影响; (2)政治和外交上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和号召力;(3)军事上有较强实力(包括核力量)并在关键时候能使用;(4)有较大的国土面积, 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一定数量的人口或科技力量;(5 )有较为独特的文化感召力,国民的文化素质高。但因学者们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因此具体的“多极”不同,有下面几种说法:

(1)美日欧俄中五极论。这是相当多的人所坚持的一种观点。

(2)美日德俄中五极论。这种观点认为,极是一个国家概念, 应以大国而不以地区作为多极化中的极,因此美日俄中欧的“欧”极与其他国家不协调,应以欧洲国家中力量最大的德国替代欧洲作为一个极。(注:萨本望:《关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几点思考》,载《和平与发展》,1996年第2期。)不少人不同意这种观点, 认为任何一个欧洲大国,即使是经济金融实力最强的德国,一旦脱离一体化欧洲,就不可能形成世界力量,充其量只是地区强国,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也指出,同美俄中日比,英法德意只不过是中等强国。所以是欧盟而不是德国成为世界新格局中的五大力量之一。

(3)地区中心多极——极数目不定论。有些人认为, 多极不能完全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理解,必须从各个大地区正在发生的经济与安全关系的地区整合中来理解这个“极”的意义,它是形成多极化格局的基本途径。还有的指出,极和力量中心可以是全球性的,也可以是地区性的。从地区中心论看,许多人又把印度、巴西、印尼、南非、埃及、阿根廷、尼日利亚和墨西哥等地区性大国也可能成为“极”的代表,或成为世界级的“极”,看作是多极格局中的组成部分。在布热津斯基眼中,乌克兰、阿塞拜疆、韩国、土耳其、伊朗也是重要的地区权力中心。

对于较多人认同的所谓五极力量中心,不少学者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多极化并不仅仅是指五极,从冷战后的变化来看,多极化不仅仅指这五种力量,还有更多的极,究竟有几个极,现在还看不清楚。因为现在这几个极中还不能完全包括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出现的情况,而随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比重的持续增加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它们将成为多极化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像印度、印尼、巴西这些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国,一旦经济腾飞,也自然会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东盟已经迅速成为东亚和亚太地区一股重要力量,到本世纪末它扩大到10国后,必将在地区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在国外还有所谓多极——无极论。 如日本庆应大学教授神谷不二认为,无极,非常缺乏稳定性的时代,谁也无力控制。静岗县立大学中西辉武教授认为,在国家利益为中心之下,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秩序。

(5)美日欧三极论。有的人认为,多极就是三个经济中心, 就是美国、德国、日本。这种看法在西方国家较为流行。如日本长谷川庆太郎认为,多极是美、德、日三极,其他大国应退出,欧洲英国前国防大臣希利也认为,多极就是美、欧、日三极。

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是,是否能把所有的力量中心和地区中心都叫做“极”?

尼克松在70年代初就提出了五大力量中心的观点。他在当时就曾提出:“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10年或15年的时候, 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级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而且由于经济力量将成为其他力量的关键因素,这五大力量将决定世界本世纪最后1/3时间的在其他方面的前途”。后来,人们公认这是关于所谓多极化思想的开端。但实际上,当时提出的五大力量中心还不是多极化中的五极,不仅是由于其中的日本、中国和西欧在当时还完全没有能力打破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局面,而且还由于这些力量中心不具备世界格局中的一极的特征。

任何一极当然都是一个力量中心,多极起源于多种力量中心的存在,但并不是任何一个力量中心都是一个极。两者的区别在于:

第一,只有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力量中心,或对本国所在的地区具有重大影响,对其他至少一个地区较有影响的中心才是一极。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美国和过去的苏联具有这种影响,现在的欧洲也具备一定的全球性影响,中日甚至俄在这一方面则较弱,只是具有成为一极的潜力的力量中心,它们还处于从力量中心向极成长的道路的不同阶段上,现在还不能说它们已经是四个极。

第二,极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它独立于其他力量中心,或者对其他力量中心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支配其他的力量中心,但它不从属于其他力量中心,不受其他力量中心的控制和支配。也就是说,受到别的力量中心影响和支配的力量中心不具有真正一极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的美国、中国和俄国,具有一极的意义,而日本和西欧还没有完全摆脱美国的影响,它们在政治、安全、军事上对美国这一极还有某种从属性,它们在与美国结成的军事安全联盟中,受到美国政策的很大影响。

第三,作为一极,应该具有较均衡的综合国力,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科技、社会发展等都有较高的水平。美国和欧洲较为全面,其他的几个力量中心都有一些不均衡。中国政治影响较大,也有核军备,经济发展较快,文化也很有特色,但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上有缺陷。日本经济力量较强,但政治、军事力量和文化影响力较弱。俄拥有强大的核打击力量,又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较弱,作为一极也有问题。虽然不能说极与极的力量要完全相当,但至少悬殊不要太大。

所以,从这些方面讲,现在形成了多强,多个力量中心,它们具有极的一些特征,但还不是极,还没有形成多极。

三、关于美国与多极化格局

几乎一致的意见认为,美国在冷战后奉行的政策是单极世界的政策,美国是阻挠多极化世界的最主要力量。如在1997年7 月一次关于国际形势的研讨会上,与会者普遍认为,美国仍然保持其超级大国的地位,并极力构筑一个以美国为领导的单极世界。(注:《1997年中期国际政治形势研讨会纪要》,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8期。)这样,多极化格局就成了针对美国的单极世界的一种战略取向,要发展多极化格局就必须反对美国的独霸世界的意图,多极化世界只能建立在美国的相对衰落上,或者说,美国的相对衰落是多极化格局形成的条件和出发点,美国的相对衰落是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重要背景。

有些作者指出,美国在冷战后以世界领导者自居,妄图建立一家独霸的单极世界,如美国国防部1992年的一份题为《1994~1999防务计划指导方针》的文件中,美国在冷战后时期的基本战略目标应当是维持美国在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地位,防止在西欧和东亚出现能够对美国至高无上的地位提出挑战的任何全球性竞争对手。美国总统克林顿1995年10月6日的演说中也说, 美国负有独一无二的责任和具有独一无二的能力,担负起领导全世界的责任。

但实际上,许多这样的观点在表述中却存在相互矛盾之处。其核心是,到底如何认识现在的格局特征。一些文章认为,现在的世界是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保持其独霸世界的单极世界的格局;另一些文章认为,现在的特征是一超多强,它正向多极化格局演变;而还有些文章则说,一超多强本身就是未来的多极化格局的一个特征。尽管这些文章都把美国看成多极化世界的反对者,但却没有回答现在是否进入多极化格局。

应当指出,冷战后,美国的政策表现出某种保持其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的意图,试图把冷战后初期美国在世界事务上起的极为突出的作用模式化和固定化,到处宣扬要保持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在实践中,美国的对外政策和世界战略表现为独霸世界的战略,表现为一家控制世界的战略。它大力推行北约东扩和美日安保条约的西扩,达到其双重目的:一方面通过两个安全军事条约把防范的矛头对准中国和俄罗斯;另一方面又同时把西欧和日本与美国的利益捆在一起,通过这“两扩”对欧洲和东亚实行控制,拖延日本和欧洲从军事和政治安全上完全独立于美国的进程。

关于这一点,美国的国际政治家们和朝野两党是一致的。他们热衷于宣扬美国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美国具有独一无二的力量,美国控制着世界上所有的洋和海,它的经济活力无可比拟,在科技和信息方面领先,美国文化也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甚至不忌讳承认美国的霸权,同时宣扬美国维护美国的这种霸权是世界和平的一个先决条件。因为这是一个新型的好的霸权国家,还是一个好的帝国主义国家。正如布热津斯基在其新著《大棋局》中所说,“美国是否阻止一个占主导地位和敌对的欧亚大陆大国的出现,对美国在全球发挥首要作用的能力依然是极为重要的”,(注: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第2、41页。)塞缪尔·亨廷顿也说, “一个美国不占首要地位的世界将是一个更加充满暴力,更为混乱,更少民主和经济增长更困难的世界。维持美国在国际上的首要地位是保障美国的繁荣和安全的关键,也是保障自由、民主、开放经济和国际秩序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存在下去的关键”。1996年美国参议员萨姆·纳恩指出,他参与的美国国会中的一个两党委员会1996年在一份关于美国的国家利益的报告中说,美国至关重要的利益是防止欧洲或亚洲出现一个敌对的霸权。

但也可以认为,这只是美国战略的一个方面,或者说只是美国意图中的一部分,是美国冷战思维的惯性作用的表现。

在分析美国对待多极化态度时还要看到另一面。正如布热津斯基所指出的,美国国内在如何对待多极化格局上至少有三种态度和立场。一种是前面所说的,维护美国作为一个世界领导国的地位,使美国成为一个全球警察;但“大多数美国人一般不把美国新近取得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看作一件特别可喜的事”,因此有第二种立场,它认为“冷战的结束使美国有理由大幅度减少国际参与,不管这会给美国的国际地位带来什么后果”;还有第三种立场,这就是:“现在是实行真正的国际多边主义的时候了,美国甚至应为此交出部分主权”,而且“这两派意见都有自己的忠实信徒”。这里的国际多边主义与多极世界有相同之处。在对中国和俄罗斯的评估上,也有不一致,有些主张使中俄两国只在地区一级发挥重要作用,否认它们将来在世界中起积极作用;而有些认为,中俄两国不可阻挡地会作为全球大国崛起。因而主张美国与中俄两国在世界事务上进行合作。当然,现在在美国对外政策中占主导的还是第一种意见,但这不等于不会产生变化,也还存在着美国实行美国式的多极化战略的可能性。例如,过去美国一直把防止出现对美国形成挑战的大国作为重要的国家利益,但在1998年3 月一个美国众议员界定的美国国家利益中就没有这一点,反而强调“即使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强国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美国人民绝对不会支持扮演这样一个角色”(注:李·汉密尔顿:《给国家利益下定义》,[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8年4月11日。)

首先,从美国方面来说,美国的单极世界的意图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大国的反对,压力会越来越大,美国有可能重新思考其世界战略。第二,单极世界并不符合美国的长远国家利益,因为它固然能压制潜在对手的出现,保持美国的领导地位,但这也意味着美国要承担更多的义务,付出更多的力量,而这种事情使美国即使再强大,也是无法独力承担的。美国国内也存在强大的孤立主义的思潮,对美国企图更多地干涉世界事务进行牵制,例如:美国出兵索马里的实际情况说明,美国无法承担对世界所有地区出现的事务都进行干涉的能力,无法独自履行世界宪兵的职责,让其他的大国更多地承担一些世界事务的义务,对美国是无害的。所以,也可以说,多极化格局并不意味着与美国利益相矛盾。第三,美国对一些强国的世界性的能力和责任也是承认的,比如,美国一再希望日本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布热津斯基在其著作中虽然认为中国只是一个地区性强国,但至少认为日本并非是地区性而是一个世界性强国。

我认为,美国很可能会从现在追求维护美国一国领导的战略,变为承认多极化,但使多极化格局向美国的多极化格局模式转变。美国式的多极化格局也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在美国不能建立和形成或维持美国单极世界的情况下,转变战略,从美国单极世界战略变为美国主导的一超多强式的多极世界,在这一格局中,美国承认在部分世界事务中与其他极合作,但美国利用其一超的地位,在多强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二是扶日欧,压俄中,让日本和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或与日欧结成实际上的联盟,形成美—欧—日三极轴心世界,而使中俄两国局限在地区大国强国的地位上。所以,美国可能实行扶植日本和欧洲成为世界事务的主要参与国家的政策,对中国和俄罗斯则使之局限于地区范围内,一个以美日欧为主的多极化格局对美国没有什么危险。

在分析美国的相对衰落时,也要全面一些。首先,美国的衰落是有限的,其趋势是相对的,表现为它的地位有时会有回升。如近年来,美国在世界生产总产值中的比重,从80年代后期占24%上升到1994 年的27%。其次,美国几年来经济增长率一直高于西欧和日本。 从长远发展来看,也要看到美国有三个改变其相对衰落幅度的条件:一是过去美国由于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把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用于军事工业上,拖了国民经济的后腿,现在冷战结束,美国用于这一方面的力量大大减少,可以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国民经济领域,因此日本和西欧难以继续保持过去的发展势头。二是美国近年来对经济进行了重大的结构改革,使美国在信息产业、高科技产业方面保持了较大的领先地位。这对美国经济在21世纪的发展是很有利的”。三是美国有雄厚的教育力量,在人才培养上也处于优势。这使美国在下一世纪的竞争中占有很好的地位。

再者,说美国不可能永远保持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处在相对衰落的状态当然是对的,但这种相对也是双重的。现在的几个大国的发展也有自己的困难,它们也不可能永远保持过去曾经有过的高速度,它们在追赶美国方面的发展和上升,势头也是相对的。日本自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低增长,无论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都有很大的难度。欧洲的高失业也长期困扰着经济的发展,在欧洲的统一方面也步伐艰难。中国也有很多发展中的问题,今后几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金融行业整顿、机构改革、大量的下岗工人的再就业、整治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上面临着严重的考验等。俄罗斯至今还在政治经济的危机和低谷中徘徊。东亚新兴国家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中也受到挫折。

所以,在建立多极世界的进程中,一方面要反对美国的霸权政策和单极世界战略,另一方面也要推动和争取美国成为建立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建设性力量。这是多极化格局发展的两个相互矛盾但却必不可少的方面,不反对美国的单极世界,就不可能建立多极世界,没有美国的参与合作,多极化格局也难形成。

标签:;  ;  ;  ;  ;  ;  ;  ;  ;  ;  ;  ;  ;  ;  

关于多极化模式的几点思考_世界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