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服务价格模型_市场经济论文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服务价格模型_市场经济论文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服务价格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式论文,现代市场经济论文,价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第三产业的崛起,第三产业的服务产品的价格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研究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就有关现代市场经济的服务价格模式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服务价格模式

1.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服务价格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服务价格模式是以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决定的服务的市场价格为主体,辅之以政府对自然垄断性服务的管制价格和公共服务的非经济价格组成的有机统一体。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服务价格模式中的服务市场价格、管制价格和非经济价格有如下特征。

(1)市场价格机制决定竞争性服务的市场价格。如果某种服务的供给者和需求者达到充分数量,服务供给者和需求者可以通过市场展开充分竞争,这种服务就是竞争性服务。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生活服务、旅游业服务、餐饮服务、娱乐消遣服务、综合技术服务等,就属竞争性服务。

当社会对某种竞争性服务的需求下降时,这种服务产品将出现滞销。它首先表现为服务人员和服务设施的部分或完全闲置。需求不足的服务系统的闲置损失增大使这些服务业不得不降低服务价格以招徕顾客。工资的随之下降会导致服务人员转移到待遇较好的其他行业;服务投资回报率降低也会使原有投资被抽走。当服务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这些服务业将发生亏损以致无法经营。这样,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将使供给过多的服务产品被迫减产,不适应社会需求的旧的服务产品的生产逐步被淘汰。服务的新需求和新供给在新形势下得到新的均衡。

当社会对某种竞争性服务的需求上升时,这种服务产品将出现“缺货”。它表现为服务系统的拥挤和顾客的排队。为了顺利或较快得到服务,减少排队损失,一些顾客愿意接受较高的服务价格。在顾客的竞争下,供不应求的服务价格趋于上升。随着服务业收益增加,服务人员可相应争取到较高的工资。而较高的工资和服务投资回报率诱导着新的投资和服务人员投入这些行业,促成较多的服务产出。这样,价格机制的作用将使需求上升的服务产品供给增长,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新服务供给应运而生,逐步形成规模。服务的新需求和新供给在新形势下也得到新的均衡。

在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下,服务的供求变化呈现明显的规律性。一方面,服务需求量随服务价格的下降而增大,以服务价格为纵坐标,以服务需求量为横坐标的服务需求曲线呈现向右下方倾斜规律。这是因为:服务价格的降低诱使消费者购买更多的服务产品,并引来新的购买者;而服务价格的提高使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服务的代用品,或因相对购买力下降而削减服务消费,从而购买更少的服务产品。此外,收入水平、消费人口的状况、相关产品的状况及消费偏好等因素也影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服务供给量随服务价格的上升而增大,以服务价格为纵坐标,以服务供给量为横坐标的服务供给曲线呈现向右上方倾斜的规律。这是因为:较高的服务价格使服务生产者的收益增长;服务价格的降低使服务生产者收益减少,甚至无利可图,引起这些服务的减产、停产或转产。影响服务供给的还有服务成本、相关产品的收益状况、相对收入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等因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不断调节着服务的供求矛盾,使服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趋于平衡。在这服务供求均衡点的服务价格成为服务的均衡价格。

价格机制决定竞争性服务的市场价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市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通过价格机制配置稀缺的服务资源,生产竞争性服务产品的过程。市场机制对竞争性服务的作用,部分解决了服务企业为谁生产,生产什么,以及如何生产的问题。谁愿意支付服务的价格,服务业就为谁生产服务产品。服务价格的上升,成为驱使稀缺资源从其他行业转移到服务行业,生产服务产品的动力;而服务价格的下降,则成为诱导资源从服务行业转移到其他行业,不生产服务产品的讯号。当服务价格升高时,服务行业有条件使用昂贵的优质服务设施和高级服务人才生产服务产品;而服务价格的降低,将使服务行业只能用价廉质次的服务设施和低级服务人员进行服务生产。这样,具有各种用途的稀缺资源就在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下,按照“货币选票”在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进行适应社会需求的配置。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每项竞争性服务产品的生产总量,取决于市场价格机制作用下的服务消费者的偏好和服务生产能力的平衡。

(2)以政府的管制和直接调控决定自然垄断性服务的管制价格。在某些特定场合,一些服务产品的自然属性和生产特点决定了必须对其供给者的数量加以限制,才能形成和维持服务生产的经济规模,而放任服务供给者数量增加,虽有助于形成服务供给的充分竞争,但必然使每一个服务供给者都无法达到经济规模,造成社会不经济。这种服务,就是自然垄断性服务,简称垄断性服务。例如,要形成市话通讯服务供给的完全竞争,必须在同一城市中成立至少两个电话公司,由它们在同一街道中重复敷设至少两套互相独立的通讯电缆、建立两套以上的通讯服务网点,在同一家庭中安装两个以上的通讯接口,以便通讯用户在通讯服务市场上可根据服务的价格和质量选择不同的服务供给者。不难设想,因用户只能二者择一(甚至三者、四者择一),其结果必然是至少1/2的通讯服务设施被闲置,造成严重的闲置损失。以专用轨道为依托的火车、轻铁、地铁运输服务,机场服务,邮政服务,某些以特定的稀缺自然资源为生产要素的旅游服务,以及某些只能由政府提供的带有垄断性质的服务(如海关、检疫、环保服务),也有类似情况。从其经济规模来考虑,维持这些服务产品供给的自然垄断,即在同一地区或同一场合,只允许有一个服务供给者,是必要的和经济的。

由于自然垄断性服务通常只有一个供给者,因此它在服务产品的出售中处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特殊有利地位。供给者缺乏有效竞争,使垄断性服务价格的攀升几乎是无所制约的。如果任凭市场价格机制决定这些服务的价格,那么,市场经济中的利润目标很容易诱使垄断服务业通过将服务价格提到高于边际成本的水平来攫取超额利润。这就会产生对整个社会不利的后果:消费者以同量货币购买的服务相对减少;服务资源配置也因不完全竞争造成的价格扭曲而缺乏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不应由市场价格机制决定这些自然垄断性服务的市场价格,而是有必要以政府的公共管制和直接调控来决定其价格,将它限制在不获得超额利润的水平下。这就是自然垄断性服务的价格管制。自然垄断性服务业要获准特许独家经营,必须以接受政府对服务的管制价格为条件。西方发达国家尽管其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很高,也毫无例外地维持着对自然垄断性服务如民航、邮电、交通、通信服务等的价格管制。

(3)以政府的管制和直接调控决定公共服务的非经济价格。 在国民经济中,有一类服务产品,如国防服务、电视电台服务、卫生防疫服务、大气环保服务、信息服务等,属公共产品,称为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一样有两个基本特性:第一,其消费没有排他性。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干扰其他人对同一产品的消费。一个城市建立控制空气污染服务系统,甲由此得到呼吸新鲜空气的好处,并不干扰乙和该城市其他居民享受同样的好处。因此,对公共产品的使用实行配给是没有必要的。第二,用市场价格体系排除对公共产品不付费的消费是很困难的,或是不可行的。在私人市场,若不愿按价付款,则得不到产品消费。但是,在诸如城市控制空气污染服务、国防服务等公共服务系统中,没有一个人能被阻止不付费享受这种服务的好处。相反,私人产品有以下特性:①有消费的排他性;②适合通过市场价格实行配给;③其消费不具有外部性或溢出效应,人们对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到他人的福利,反之亦然。如果一种产品满足前两个条件但不满足第三个条件时,这就是准公共产品。一般认为,警察、消防、废水处理、公共卫生服务、中小学教育、道路和公路等服务,由于其消费中具有重要的公共性质的成分(如人口中有大量文化水平高的毕业生,不仅对他们本身有好处,而且对别人和整个社会也有好处),因而属准公共产品。

凡不能或难以由市场价格体系实行限额配给的产品,由政府来提供比私人提供更有效率。私人提供公共产品会导致低效率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当一个人使用某一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零时,不应对该产品实行配给。但若它由私人企业提供,私人企业必然对其使用收费。由于公共产品的消费效益外溢,人们不付费也能享受其好处,因此不愿付费购买它。这就导致公共服务设施的闲置。其次,如果公共产品完全由私人提供,它难以排除他人不付费消费的性质将使其生产数量太少。因此,比较高效率的方法是:政府向社会成员强制征收赋税,用于“订购”公共产品,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费用,或补贴准公共产品的部分生产费用,同时直接管制和调控公共服务和准公共服务的价格,使其变为非经济价格。一般地说,公共服务的非经济价格趋于零,准公共服务的非经济价格低于其生产成本。这不仅可使社会有效地供给必不可少的公共产品,而且避免了在价格机制对公共服务的配给中的出现的技术困难和交易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率。

2.中国服务价格模式的数量分析

根据对中国首次第三产业普查资料的数量分析,可以对我国服务价格模式作粗略的行业划分(见下页表)。1992年我国服务价格模式中,实行服务的市场价格模式的主要有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文化艺术业,社会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电影,农林牧渔服务业,其他行业,地质勘探业、水利管理业,科学研究,仓储业。按服务总值计,约占第三产业的64.4%。实行服务的管制价格模式的主要是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因统计资料所限,其他实行价格管制的服务未予分别列出),约占第三产的15.5%。实行服务的非经济价格模式的主要有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国家、政党机关、社会团体,教育、广播、电视等行业,其约占第三产业的20.1%。资料显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行服务市场价格的行业的税利率依服务业的生产特性、需求状况和经营状况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其产值税利率(税利占服务总值的百分比)在54.5%到7.4%之间,此外还有负值的。 实行服务管制价格的服务行业,其平均税利率为21.8%,略高于第三产业的平均税利率水平。实行服务的非经济价格的行业,是微利行业,税利率仅在2.8%到0.4%之间。

表 中国第三产业的赢利水平与服务价格模式构成

价格模式 服务行业 产值税利率(%) 产值比重(%)

64.4

金融、保险业 54.5 16.4

房地产业 19.7 4.7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18.4 31.0

文化艺术业

17.5 1.0

社会服务业

15.8 5.9

市场价格 综合技术服务业

13.6 0.8

电影 10.9 0.3

农林牧渔服务业

9.5

0.9

其他行业 8.3

1.5

地质勘探业、水利管理业

8.1

1.2

科学研究 7.4

0.9

仓储业

-14.3 0.9

管制价格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21.8 15.5

15.5

20.1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2.8 4.2

非经济价格 业、国家、政党机关、2.4 11.5

社会团体、教育、广播0.4 4.4

、电视

第三产业(企业、事业行政单位)总计 20.5 100.0

统计口径:按1992年全国第三产业企、事业行政单位(不包括个体户)的服务总产出值(人民币元,现价)计算。

资料来源:据《1991-1992 年中国首次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摘要》第174-187页计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版。

促进中国服务价格模式的转换

1.转换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促进我国服务价格模式的转换。服务价格模式转换,就是从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服务价格模式,转换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服务价格模式。我国服务价格旧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将所有类型的服务产品均纳入政府定价的范围;价格管制过死,服务价格变动机制僵硬,服务价格冻结,与服务耗费量和供求关系脱节;服务价格总水平偏低,导致服务收益小,再生产乏力,服务供给量严重不足,服务系统拥挤、排队损失大,服务质量普遍低下,第三产业全面紧张。新模式的特征是:占服务产品主体的竞争性服务产品由市场价格机制在符合市场法规的范围内确定其市场价格,自然垄断性服务产品由政府或公共管理机构参照市场正常赢利水平制定其管制价格,属于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服务产品,由政府从社会公平、社会效益的目标出发,直接制订和调控其非经济价格。三种价格均参照服务市场运行指标保持有序的动态变化。形成合理的服务差价体系、比价体系、服务与货物的比价体系。非自动化服务的价格将以高于实物产品价格的增长率增长,我国第三产业价格水平将随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大幅度提高。在实现服务价格模式的转换中必须消除种种认识误区: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服务价格模式不是将所有服务产品全面推向市场,由价格机制定价;市场经济下服务价格不是完全排斥政府对价格的管制和调控。

2.基本思路

服务价格模式的转换的基本思路是强化服务供求关系中的市场因素。

首先,从经济体制的转换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逐步建立,统一的、完整的市场体系将生产要素市场化,使投入第三产业的服务生产资料和服务劳动力卷入市场体系,以市场价格指标衡量其使用代价,同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比,社会成员对服务产品的需要的越来越大的部分将通过市场得到满足,所以,服务供求关系中的市场因素必然得到强化,在服务价格模式中,服务市场价格部分所占的比重将趋于增大。1992年,我国第三产业的服务产品中,按市场价格出售的约占64.4%;按管制价格出售的约占15.5%; 按非经济价格提供的约占20.1%。可以预料,随着竞争性服务产品生产的相对快的发展,以及一些服务产品(如教育、卫生、体育服务等)供求关系市场化的加强,按市场价格提供的服务产品的比重还将有所上升,增幅约为2—3个百分点。

其次,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看,经济运行低效率导致供给不足是我国第三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对第三产业分配方式的分析,在服务的市场分配方式、半市场分配方式和非市场分配方式中,经济效率依次递减,公平程度依次递增〔1〕。要提高经济效率, 必须在第三产业的供求关系中增大市场分配部分,对不同类型的服务产品不同程度地强化市场因素。

不过,应该指出,为提高经济效率而强化市场因素,并不等于将第三产业全面推向市场,以服务的市场价格否定和取代服务的管制价格和非经济价格。这除了自然垄断性服务需要价格管制外,还因为以非经济价格提供的非盈利性服务产品的存在和发展,是对现代社会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的一种适应,也是现代国家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居民整体利益和基本福利状况的社会职能的一种体现。一些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社会效益,但局部或短期效益较差的公共服务产品,虽然对整个社会大有裨益,却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不能成为在市场自愿交换的对象,所以必须由国家通过强征税金支付,以非盈利性方式经营。其次,某些服务产品具有外部负效应,以非盈利性方式经营,可以防止服务业作出忽视他人、有消极的外在效应、不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经营决策。再则,公共服务产品的消费不具有排他性,同时也难以排除对它不付费的消费,以社会形式(免费)消费它比通过市场价格配给消费它效率高。此外,为了保障低收入居民也能消费一些人生必需的服务产品,国家有必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低价或免费向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非盈利性服务业普遍存在于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第三产业部门,也一直在政府财政补贴下以非经济价格向居民提供服务。所以,要提高第三产业的经济效率,并不是要取消服务的管制价格和非经济价格,把全部服务产品推向市场。第三产业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如基础理论研究、“国粹”文艺服务、环保服务等),如推向市场,肯定将走向衰落。那时损失的将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正确的方针是:经过细致分析正确划分竞争性服务、自然垄断性服务与公共服务产品的界限;保留的公共服务产品的非经济价格以增强社会公平;将竞争性服务全面推向市场,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求得发展,提高第三产业运行效率。服务分配方式应由平等优先、牺牲效率的旧方式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新方式演变。

3.重点任务

根据我国第三产业的现状,要实现服务价格模式的转换,目前必须解决如下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第一,在服务的市场价格方面,重点是建立、完善和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优胜劣汰,调整服务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改造服务的低价制,最终使服务价格水平与国际接轨。

在服务价格模式转换中,竞争性服务的价格必须逐步放开。原有的政府定价机制退出舞台,使新旧交替中出现“真空”状态,亟需迅速建立、完善市场机制来填补。近年来,我国服务价格改革中出现的“一放就乱”,原因也就在于市场机制不完善。它又与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行为软约束、市场对供求变化反应缓慢和市场法制不健全密切相关。企业行为软约束使得决策者不必为经营决策的错误付出代价,使违背市场规律的企业行为可以长期得不到校正;市场信息系统、通讯系统和交通系统的滞后造成市场供给对价格变化反应迟滞,无法形成对价格的制衡;市场法制不健全使市场竞争缺少“游戏规则”;执法不严、供给者素质低,供给短缺,使供给者之间的充分竞争难以展开。这就造成了混乱状态。不少服务产品的价格提高后,服务质量反而随之下降;服务信誉差、质量低,“假冒伪劣”屡见不鲜。其原因与法制不健全、服务企业素质低、供给竞争不足有关。这些问题都必须通过建立、完善和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市场优胜劣汰、调整服务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来解决。

在服务价格模式转换中,需要重点改造影响服务再生产的竞争性服务低价制。随着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和国际经济一体化,中国不可能长期置身于世界服务价格体系外实行服务低价制,加之非自动化服务价格相对上升趋势的作用,中国服务价格水平最终必将与国际接轨。中国服务价格水平与国际接轨有种种好处。它可以促进我国服务供给和质量的增长,有利于我国在国际范围内合理利用稀缺资源(在中国服务低价制下,国外服务资源价格显得相对高,难以利用),可促进服务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在服务低价制下服务业无财力使用先进服务设备和高级服务人才),还会带动第三产业部门预收入的攀升,有助于中国走向世界。

第二,在服务的管制价格方面,重点是加强政府管制,以市场运行指标为参照系建立合理的管制规则和管制价格,既要防止这些服务的自然垄断性质转化为经营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又要不损害服务业的合理收益。

在实现服务价格模式的转换中,必须清除搞市场经济就应完全由市场机制定价,政府对价格不应加以管制和调控的错误认识,加强政府对自然垄断性服务的价格管制。自然垄断性服务的生产特点决定了现代市场经济,无论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都必须对其价格加以公共管制。目前我国服务价格模式与新价格模式在这方面的主要偏差是,对自然垄断性服务的价格管制的必要性认识不清,使政府的不少价格管制徒有其名,放任自流,助长了为数不少的自然垄断性服务部门在服务价格模式的转换中浑水摸鱼,力图像竞争性服务那样摆脱政府的价格管制,借助其自然垄断性实行垄断价格,大发其财,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邮政部门本已向出版部门预收取了报刊发行费,又理直气壮地向订户加收报刊投递费;电信部门预收了用户数千元一台的电话初装费后居然教训新用户“一年半不要来问(电话何时安装)”,无偿占用顾客的资金和数百元利息却毫无歉意;铁路部门明明是在售票厅向辛苦排队的乘客即售火车票,却脸无愧色地收“送票费”;中国民航的票价已接近国际水平而服务水准差一大截不用说,就连晚点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也不见得会向乘客说几句令人宽心的道歉话。由于服务的自然垄断被变成了经营垄断,消费者敢怒不敢言,就是说了也白说,只好逆来顺受。因此,管住自然垄断性服务的价格,是实现服务价格模式的转换的一项重点工作。

政府制定管制规则和管制价格,必须以服务平均成本、平均利润率、服务设施利用率、服务比价、服务差价、服务货物比价等市场运行指标为参照系,重点限制自然垄断性服务业利用其垄断性提高价格获取超额利润,至于服务业通过正常营业获得正常收益,以及通过提高服务效率、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获得超额利润,则不应干预。

第三,在服务的非经济价格方面,重点是以加强财政补贴、提高服务业内部效率和相对收益水平为基础,解决公共服务部门的效益目标错位和产出少的问题。

实行服务的非经济价格模式的真谛,是要解决公共产品的外部正效应难以通过市场价格体系获得补偿的问题,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效益。公共产品的生产部门无疑要以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不过这必须以充足的财政补贴为条件。我国目前的价格模式与新价格模式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偏差是:公共服务部门财政补贴普遍不足,公共产品的生产部门为此不得不“找米下锅”:或是面向市场提供非公共产品赚钱,并实际上将此作为“主业”,把提供公共产品当成“副业”;或是利用职权,把一些本应以非经济价格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变成了按市场价格出售的私人产品。在这两种场合,公共产品的生产部门都或多或少地把追逐利润变成了其重要的甚至主要的工作,其效益目标发生了错位,以社会效益为第一目标变成了以经济效益为第一目标,公共服务产品的部门变成了与“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的服务企业同样的部门。政府机关热衷于办公司赚钱,警察通过罚款“创收”,公安部门无“好处”则不愿追捕逃犯,成为我国公共服务部门在服务价格模式转换过程中特有的怪现象。

财政补贴不足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在十多年向地方放权的改革中,中央掌握的财力相对变小,对迅速崛起的“大款”阶层征收所得税的法制又非常苍白无力而使财源匮乏,面对迅速增长的公共产品需求难免捉肘见襟。二是近年来我国公共产品免费供给和准公共产品优惠供给的摊子铺得越来越大,与国力不相适应,但又硬撑门面不加减缩。将义务教育由小学扩大到高中就是一例。三是公共服务部门管理混乱,服务效率低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使不足的财政补贴因使用效率低更显不足。国家对众多的官办科研所只给饭钱(研究人员工资),不给活干(不向科研所下达集体研究任务和拨付课题经费)就是浪费财政补贴一个典型例子。四是财政拨款疏于考虑市场原则,不明确公共产品免费供给不等于生产公共产品的服务生产要素也可免费或低价使用。在工资市场化的影响下,公共产品生产部门的相对收益差,必然造成不安心本职工作,甚至人员外流,公共产品的产出因之更少。

解决此问题的思路有四条:一是以严密的法制为基础,建立、健全所得税制度,将敛财层面遍地开花调整为重点集中到超高收入阶层,以此增大财政收入来源。二是大力压缩公共服务部门的冗员,以此作为大幅度提高工资的条件之一。高收入可形成竞争的压力和动力,将使服务人员珍惜其职位,有助于在此基础上提高服务效率,增加服务产出。三是免费享受公共服务产品的范围要与国力财力相适应,超出的要退够。如目前的中小学“义务教育”,免收数元学费,但加收数百元杂费,“义务教育”空有其名,还不如老老实实缩减“义务教育”的年限。在此范围内的,真正实行非经济价格;超出的,明码实价地实行服务的市场价格。四是加强对社会消费需求的控制,在目前的财力水平下,有消费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尽量改为价格配给制,以解决因财政补贴不足“撒胡椒面”的问题。

4.转换策略

在服务价格模式转换中,需要认清服务价格的发展趋势,采取正确的转换策略。

一是要认清第三产业价格总水平及其发展趋势,充分估计服务价格模式转换中必然出现的第三产业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前景,采取因势利导的策略。影响第三产业价格总水平的因素有服务产品本身的价值量、币值、实物生产领域的生产率、资源的稀缺程度、服务供求关系。第三产业的服务生产率提高不快,服务产品价值量下降很慢,使服务价格呈基本稳定的趋势;世界性币值呈现的下降趋势则使服务价格日趋提高;实物生产领域生产率相对快的增长率,使得以实物产品为等价形态的服务产品相对价值量增大,直接导致服务价格的提高;较多地利用非再生性资源的服务产品的价格会随资源的稀缺而上升。上述诸因素的交互作用,就使第三产业中劳动密集型服务价格水平持续上升,智力型服务价格水平也将上升,而资金密集型服务的价格稳中有降。由于第三产业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其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第三产业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为此可以预计,我国服务价格新模式目标实现之时,将是第三产业价格总水平全面高涨之日。因此,对非自动化服务价格的正常攀升的趋势要采取宽容态度。

二是正视服务、货物价格剪刀差问题,注意通过采取调整服务货物比价策略来缓解它。服务、货物价格剪刀差是第三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它是指服务同货物交换时,服务价格低于价值,货物价格高于价值,二者的价格相对于各自价值量的运动轨迹呈剪刀差。它形成的原因,在于服务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实物产品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使单位服务产品的价值量相对增大。如果发生下列情况,就会使服务换货物的比价与二者的价值比例变得不相符,从而形成服务与货物的价格剪刀差:(1)服务与货物的价格均不变化,或同方向、 同幅度升降;(2)货物价格相对上升;(3)服务价格相对上升,但仍不足以抵消二者相对价值量的变化。联系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成因素(农产品生产率提高较慢,工业品生产率提高较快所导致)就不难理解这个问题。在服务价格模式转换中,要透过服务、货物价格剪刀差的隐蔽性、假象性、严重性等特点,认识此问题并采取正确的策略。主要有:建立服务、货物比价的指标体系,建立服务生产率和实物产品生产率指标并测算其动态变化,等等。

标签:;  ;  ;  ;  ;  ;  ;  ;  ;  ;  ;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服务价格模型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