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_柯玉琴

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_柯玉琴

柯玉琴

(福建泉州市第一医院急诊科 362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院急诊科室的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此短时间为研究时间,其中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诊科未实施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接诊的102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收治的102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时间短,护理差错,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后护理差错次数发生减少,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 急诊 护理管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122-02

急诊科是医院急性急救患者生命的最前沿的科室,本科室的病种多、急危重患者多、护理管理和抢救任务最重的部分[1]。为了提高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我院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实施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以及急救护理措施的程序化管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阶段进行研究,其中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诊科未实施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接诊的102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收治的1020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种类、病情程度以及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无效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实施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

1.2.1加强护理技能及专业知识培训:科室内组织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制定相应的学时,每周进行1次,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到外地参加学习以及院内组织继续教育活动,使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得到扩展,使护士掌握新技术,拥有新理念,定期进行急诊护理知识及技能操作的操练与考核。

1.2.2认真做好急救工作:根据急诊处理原则,对于患者病情轻重,合理安排急救顺序,对于抢救的患者严格遵医嘱正确用药,实施各种抢救器械;对于病情稳定的的患者按医嘱分派静脉滴注药物与口服药物,并在执行各种操作治疗前认真做好“三查八对”,静脉用药时力争一次穿刺成功,静点后给予穿刺部位护理,同时向患者讲解饮食指导、心理护理以及疾病的相关预防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优化急救护理流程:针对每一个急诊流程进行程序化护理管理,包括急救护理措施、急救技术、工作与人员配备、药品器械管理等。[2]制定护理人员交接班、危重患者抢救、意外伤害群体事件、急救物品管理流程等各种相关制度,要求护士掌握各种急诊护理流程及应急预案,使护理人员工作达到程序化管理,增加急诊抢救的宝贵时间。

1.2.4护理理缺陷的管理:对于护理工作的护理缺陷问题,要及时上报相关科室,并由护士长组织监督长共同制定采取应对的护理措施,对于护理缺陷采取防范及纠正的手段,在全科会议中共同讨论出现护理缺陷解决问题,分析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并根据护理工作的实质性质修改护理质量管理措施,杜绝类似护理缺陷事件再次发生。

1.2.5提高抢救质量:提高急诊的接诊速度,加强急救药品、物品、设备的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检查仪器的性能。对于外出急救工作,安排专门的急诊小组负责管理。[3]重视急救护理记录的管理,护理文件记录要具有真实性及科学性,做到及时准确,确保内容完整的原则,加强护士的法律观念,加强法律的高度认识,从法理观念做好各种记录书写的重要性、认真规范的将各项记录及妥善的保管。

1.2.6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针对患者的沟通技巧及患者的心理干预,时刻注重护理的礼仪应用,对患者及家属实施疾病风险相关告知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指导,做到患者及家属对各项操作和护理的知情同意权,必要时签相关内容协议和告知书。

1.3效果评定:认真观察并记录实施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发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定。其中专科考核将实施笔试考核和操作考核,根据“三基三严”及专科特点进行命题考试,总分100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价。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t和U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进行比较护理质量、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其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后的结果比较

组别护理质量护理差错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94,73±1.282.86±0.1595.27±2.62

对照组76.27±1.3919.10±1.7280.12±1.83

P<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是对急诊护理工作进行周密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按程序进行各项操作及实施的护理管理模式[4]。通过科学制定的工作程序并严格执行共作,实现优化急诊护理管理,从而确保每个护理工作的环节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加强急诊科护理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使护理人员不断的掌握急诊知识及各项专业技能,同时不断的学习使护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专业知识。完善护理管理体制,有利于从总体上保证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避免护理不安全因素发生,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本组研究结果表明,急诊科实施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后,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使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春梅.国内外护士分层级管理现状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8

[2] 韩红芳 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5(2):46

[3] 姚晓丽,张吴.现代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及防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5):123.126.

[4] 徐玉红.潘斐彩.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5):718.719.

论文作者:柯玉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3

标签:;  ;  ;  ;  ;  ;  ;  ;  

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_柯玉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