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构建“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探析论文

河源市构建“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探析论文

河源市构建“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探析

卢艳梅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 517000)

摘 要: “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行,将体医结合推向了热潮,河源市构建“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也是时代趋势。结合河源市健康管理的现状,探索“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的发展策略,提出: 注重“体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体育与医疗部门协调合作,全面开展运动健康教育和搭建医疗健身管理服务平台等建议,为河源市 “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

健康管理是一个新兴起的学科和行业,健康管理的技术和理论在河源市还相对比较滞后,而我们也确实看到从个人到企业再到国家,人人都需要健康,人人都需要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一个朝阳产业[1]。健康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服务模式迅速进入人们生活,积极实施健康管理,是提高人民健康素质,实现健康促进的保证。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 《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推动“体医结合”,加强科学健身指导,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体育运动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医学的目标是防治疾病、维护健康;体育的目标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医学和体育紧密联系、共同承担着提高人类健康素质的任务[2]。“体医结合”是医学知识技能和体育健身相辅相成、互相服务,医学为健身人群提供合理的健康指导,而体育为防治疾病提供手段和措施,两者合理结合各自发挥优势互相弥补不足,共同促进人类健康。

他兴奋地向人们讲述在西藏收集种子的“浪漫”故事。他说:“在未来的10年,可能再完成1/5。如果能多培养一些人,大家协同攻关,20年就有可能把西藏的种子库收集到3/4,也许再用30年就能够全部收集完。”

1.河源市健康管理现状分析

健康管理是社会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河源市大多数人对健康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对健康的态度也较为被动,多持“有病治病,无病则安”的心态,而健康是一种动态平衡,如果管理不佳,将会使健康走下坡路甚至生病。经多方调查,总结出河源市健康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9月27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主持召开国家防总防汛抗旱会商会议,研究分析汛情、旱情和防台风形势,安排部署各项防御工作。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参加会商。

1.1 河源市的健康管理意识薄弱

河源市市民的健康管理意识还相对比较落后,多数市民不能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政府的健康管理工作也较为片面或受到局限。以下是在实践调查中发现的一些健康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1 健康体检的管理意识不强

河源市目前的高校尚未建立相关的健康管理专业,相关人才引进也较少,因此健康管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这对河源市的健康管理发展非常不利。

目前,河源市医疗机构、体质监测中心、健身指导站、学校体质测试机构、社区医院等健康相关管理机构各自管理健康数据,缺乏沟通和数据共享,没有统筹的管理部门,使成人的健康管理意识较为分散,使得健康管理效益极大的降低。

经调查,河源市体质监测中心和健身指导站,除了机构行政通知进行体质测试外,一般情况下市民的体质测试意愿不高。多数市民对体质测试的关注很少,部分成人关注也仅仅停留在测试结果上,对后续的运动处方和健身指导关注度不够。由于专业人才缺乏,健身指导站对大数据的分析不够,对广大市民的健康指导还缺乏针对性,健身指导和体质测试数据结果的利用相对脱节。

“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所需的人才,既要要懂医学保健知识又要熟悉体育的科学原理, 这样才能比较科学的指导健身,促进健康体质,防治疾病。目前,河源市“体医结合”专业人才还较少,参加体医结合服务的人员也只有少数,多数的医疗人员对运动健身知识还相对缺乏,而体育健身指导员所掌握的医学保健知识也严重不足。为了尽快改变河源市“体医结合”人才严重不足的局面,对愿意参加“体医结合”服务模式的医务人员加强进行健身指导培训,而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健康知识的学习,这两种途径是最为短时高效的。同时,加强培养和加大引进专门的“体医结合”人才,是满足长远人才需求的保障。

河源市医疗服务的体检和体育部门的体质测试也是各自分开实施,较少共同合作分析个体健康状况,很多的居民在参加体检后并没有任何的运动干预促进健康,而参加体质测试的居民拿到结果后也没有健康专业人士进行分析,在系统推荐的运动处方之外,没有能根据个人的健康、年龄等身体情况做出调整,而在健身过程中,运动损伤和运动病症等不适情况也没有能及时的防治等各种问题,如此健身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反而损害了健康。因此,应加强体检和体质测试的结合,加强医疗和健身的合作服务,使“健康中国”的战略更佳顺利的发展。河源市居民对运动健康的认识还较少,关注度也不够,因此,全面开展运动健康教育,逐渐加强民众运动健身的意识,加大“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服务的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全面开展运动健康教育,要加大健康与运动的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健康报、社区墙报、科学健身讲座、健身达人榜样效用、电台广播宣传、电视广告宣传、报纸杂志科普及科学健身公众平台等等方式来推进运动健康的教育,也可以指派社会体育指导员进驻到社区、单位进行科学健身宣传和指导,满足不同人群的知识和技能需求。

1.2 缺少统筹的管理部门

1.1.2 体质监测关注度不够

1.3 缺少专业人才

河源市机关部门均组织职工定期体检,但多数人对体检的结果并未做合理的管理或健康促进干预。另一方面,普通市民的体检意愿并不高,即使进行了体检也是以单纯检查疾病为出发点,而不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健康。

2.河源市构建“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的思考

2.1 注重“体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

1.2.3 健康干预措施不足

2.2 加强体育与医疗部门协调合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平台技术。搭建医疗健身管理服务网络平台,有效的将医疗服务和健身服务结合起来,平台上可设置医生的医学解答和体育健身指导员的指导模块,甚或有必要时医疗与健身人员可以共同商讨出合理的“运动处方”。这么一个“体医结合”的服务平台,很大程度上帮助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康复人群的健康服务需求,让“体医”有效的结合起来,推动全民健康的国家战略的实施。

针对医疗体检和体质测试结果,相应的健康干预措施较少,使得医疗体检和体质测试的目的没有很好的达到,没有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的作用,极大的浪费了国家资源。

2.3 全面开展运动健康教育

2.4 搭建医疗健身管理服务平台

目前,河源市体育健身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是健康服务的主要形式,这两个系统机构是各自为政,相互辅助工作很少,各不同部门对健康服务的理念认识也不够统一,这就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基础的资源,也降低健康服务的整体效果。加强体育与医疗部门的协调合作,使医疗部门的资源包括人才、器械等资源为体育健身服务,进一步的提高居民的健康体质,减少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反过来体育健身服务为亚健康人群和康复人群提供合理的运动疗法,也能很大程度上减缓医疗系统的压力。可见,“体医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健康促进措施,可以有效的将体育科学健身属性与医学的增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属性发挥出来[3]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2303万kW,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5%。“十三五”将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以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需要,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而压力钢管作为电站引水系统中关键结构,工程量往往是上万吨,并且管线较长,施工非常集中。电站水头越来越高,用于钢管制造的材料也由强度级别较低的普通材料发展到大量采用强度级别为600MPa、800MPa的高强度钢,并逐步往1000MPa级方向发展。该类型电站的特点是水头高、压力大,钢管直径相对不大。

在“体医结合”的大系统中,基于健康管理模式,从健康监测建立健康档案、健康信息评估、再到健康干预等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4],医疗健身管理服务平台可以将各个阶段有效的联系和整合,使各工作环节不脱节,也大量的收集了相关数据,为“体医结合”工作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谢星身死、师华年退隐之后,盟中一度后继无人。谢星友人一念禅师暂时接过盟主之位,江湖人数严重收缩,进入后期阶段。

3.结语

为跟上健康中国的战略步伐,河源市构建“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是一项低投入、高效益、进程快的措举。针对河源市健康管理现状,提出“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的一些建议,其中注重“体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体育与医疗部门协调合作,全面开展运动健康教育和搭建医疗健身管理服务平台,是适合现阶段河源市健康管理可操作的措施。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在全校师生齐诵《中庸》中纪念孔子诞辰暨新生开笔礼活动圆满落幕。

参考文献:

[1] 王 力,王丽辉.健康、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师及中国健康管理的发展前景 [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2):1065-1067.

[2] 梁美富,郭文霞.“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体医结合的发展路径探讨——基于PEST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8,32(03):52-56.

[3] 陈永婷,邱 全,卜虎堂.“体医结合”健康服务模式在社区体育中的运用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04):152-153.

[4] 王 海,冯青山,王 添,等.共生理论对“体医结合”模式创建的启示[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2):78-81.

基金项目: 河源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HYSK14P12)

作者简介: 卢艳梅(1980—),女,壮族,广西南宁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10.16730/j.cnki.61-1019/g8.2019.08.091

【责任编辑 吴 洋】

标签:;  ;  ;  ;  

河源市构建“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