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我见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我见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观点十六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体系论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观点论文,邓小平论文,十六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理论界、学术界对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现将其中的主要观点作一简要地介绍。

1、“二层次”说。该观点认为, 党的十四大所概括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九个方面,是由一系列的理论观点、理论概念、理论范畴按一定的层次、次序、原则和方式构成的理论系统,有一个严整的内在逻辑结构。从这个理论的总体上看,它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有两个大层次:第一层次,科学地回答和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我们现在所建设的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第二个层次,回答和阐述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第一个层次是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所有的理论观点都是以此为基点而引发展开的;第二层次是整个理论大厦的主体,是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多方面展开的体系。两个层次之间既内容分明,又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持此观点的有论者认为,中宣部《纲要》所概括的十六个理论观点中,第一、第二两个问题,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着重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强调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根据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结合当代中国国情的研究,从第三个问题论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第十六个问题,重点论述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中,核心内容是第四到第十一个问题,集中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以及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上要达到的目标。

2、“三层次”说。该观点认为, 作为科学体系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个层次,也是最高的层次,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这一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和这一理论的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要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首先就要抓住贯穿于这个科学体系之中的精髓。第二个层次,是这一理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或者说是这一理论的主题,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的全部著作,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通过对这个主题的论述,邓小平不但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是什么”的问题,而且全面回答了中国搞社会主义应当“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基本领域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而所有这些方面的理论,自身又都是一个系统(体系),又由若干更为具体的理论观点所组成。所以,从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到这一理论的主题,到这一理论在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展开,形成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逻辑体系。该观点还认为,不论就整个理论的体系来说,还是就某一领域中的理论体系来说,各个原理、观点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应当在联系中去把握它们。同时,作为科学体系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一切科学体系一样,也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

对三层次说的观点,还有一种概括。第一层次,为十四大报告中所概括的九条中的第一条。为什么要把思想路线问题放在第一条,这不仅是因为它是政治路线和政策的基础,体现这个理论体系自身的理论逻辑,还因为它反映了这个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把思想路线问题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条,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第二个层次,第三条至第七条是这个理论体系的主体骨架。如果说第一条和第二条讲的是思想路线,那么第三至第七条,则可以说是讲明政治路线,即党在现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内容。第八条和第九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个层次上的问题。特别是第九条关于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构想,把这一条纳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3、“三方面”说。该观点认为, 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应是以下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和统一。第一,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和出发点。方法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发点就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第二,什么是社会主义?第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是这个理论的基本线索;在阐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回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逻辑,也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这样的理论体系,首先是符合邓小平同志论述基本理论问题的逻辑,其次是头绪少,逻辑严密清楚,便于大家理解和把握。这样的理论体系,同党的基本路线的逻辑结构也是完全一致的。

4、“四部分”、“四方面”说。该观点认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九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如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比作一座宏伟的大厦,那么就可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框架结构看成是由基础部分、主体部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和大厦的建设者部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的基础部分,包括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发展阶段论,这一理论的主体部分包括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发展动力论、外部条件论、政治保证论和战略步骤论,回答了当代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一理论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统一论;建设社会主义力量论,是该理论的第四大部分。它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由谁来领导,依靠哪些社会力量来完成的问题。

还有论者认为,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个理论的科学体系,应当着重掌握这样四方面的问题: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理论的精髓;第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主题;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一理论的基石;第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理论的核心。

5、“四层楼”结构说。该观点认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按哲学基础、理论基石、政治纲领、战略原则等四个部分来构造的。简而言之,是一个“四层楼”结构。关于哲学基础,这是科学体系的“根”。主要包括三个要点:解放思想,实事求事;尊重群众,尊重实践;两条战线的斗争,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关于理论基石,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赖以创建的基本理论观点,包括一组科学认识链条的五个观点,标准论——阶段论——本质论——中心论——市场论。其中本质论是一个承前启后在认识上有所突破的关键。关于政治纲领即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战略原则,这是前三部分在社会主义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展现。回答在中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四个基本领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要求。

6、“四基本”说。该观点认为, 要从总体上正确把握这一科学体系,必须注意突出重点,紧紧抓住其中关系全局、指导全局、决定全局的最基本的内容,第一,要紧紧抓住一条“原则”,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指导原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第二,要紧紧抓住一个“主题”,即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三,要紧紧抓住一根“主线”,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四,要紧紧抓住一块基石”,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7、“五元构建”说。该观点认为, 从系统思想出发分析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特色理论,可以看到它的整体体系结构主要是由目的元、目标元、导向元、能力元、活力元五个系统构成的整体科学体系,可称为五元构建。①目的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目标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③导向元——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④能力元——经济发展依靠科技和人才。⑤活力元——充分发掘调动劳动者和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五元中,目的元是核心,居于中心地位,其它四元紧紧围绕目的元发挥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五元中的每一元,既是一个独立的科学系统,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紧密相关地共同作用于一个整体,由此构成了特色理论体系。而纵贯于这一体系之中的是一线,即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可谓一线贯五元。

持五元观点的还有论者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这个理论的立足点;一心一意搞建设是理论的主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理论的精髓;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是理论的重要方法,两个文明一起抓是这个理论的重要原则。

8、“五方面”说。该观点认为, 中宣部《纲要》的第二部分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十六章是以十四大的“九条”为基础的,是源于“九条”又展开“九条”。其中第一至第三章,是这个理论的精髓和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这个理论的精髓、灵魂,是这个理论在哲学方面的基础,社会主义本质论是这个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方面的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这个理论在中国国情判断方面的基础);第四、五这两章,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第六、七、八这三章,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这一基本点的理论;第九到第十三这五章,是社会主义政治和思想保证这一个基本点的理论;第十四至十六这三章,是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十六章的逻辑和分析,同党的基本路线的结构,也是吻合的。

持此说的论者有的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精髓和逻辑起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这个理论的两块基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政治上的集中表现是党的基本路线。

9、“六方面”说。该观点认为,如果从世界观、 方法论的角度,特别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认识,邓小平同志在揭示中国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的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要“求”到了六个方面的客观真理,由此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或这个体系中的实体部分。这六个方面的客观真理,按其内在联系或客观逻辑可以表述如下:第一,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其发展阶段,即我们的基本国情;第二,关于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第三,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第四,关于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途径和动力;第五,关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战略;第六,关于衡量我国现阶段一切工作成功得失的根本标准。

10、“七点”说。该观点认为,这个理论体系的特点和内在逻辑是:第一,贯穿一个精髓和原则,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和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立论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第三,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灵魂是党的基本路线;第四,这个理论的关键内容和精彩一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五,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生产力标准,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第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施步骤为“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七,这个理论的实施方法:即坚持“两手抓”、“两点论”、“两分法”。该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九条内容,基础扎实,立论科学,结构严谨,是“一整块钢铁”。(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第326页)

11、“十一论”说。该观点认为,根据方法与理论、真理性与价值性、理论科学与实践科学相统一的理解,按照十四大概括的基本线索,邓小平理论体系似可由以下各论合乎逻辑地展开并组接而成。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论;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社会主义本质论;④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模式的改革开放论;⑤社会主义经济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经济发展论;⑥从先富到共富的分配论;⑦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政治论;⑧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展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明论;⑨坚持与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实行多党合作的政党论;⑩“一国两制”的国家统一论;(11)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关系论。这十一论,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当完整的体系,这样的逻辑,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相衔接。(1)(2)(3)论构成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哲学部分;(4)(5)(6 )论构成邓小平理论的经济学部分;(7)(8)(9)(10)(11 )论则构成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当然,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机械的。

12、“一基二柱”说。该观点认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展示的社会主义观,是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契机,以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条件,以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来构建基本理论框架的。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同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区别开来,就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构成了理论大厦的基石。而邓小平关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和他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当作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保证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座大厦的两个支柱。

13、“一基四柱”说。该观点认为,如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比喻为一座大厦的话,那么这座大厦的四根最主要的支柱是:第一,它的理论精髓和根本方法论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第二,它的立论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三,它的主干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四,它的政治灵魂——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而生产力标准理论则是这座大厦的理论基石。这就是邓小平理论体系内在的逻辑结构。

14、“两基一线”说。该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的主体框架是由两块理论基石,九大理论观点和一条理论主线所组成的比较严密完整的体系。这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巨大而精湛的系统理论工程。关于两块理论基石,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即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它们之所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石,主要是他们在这个理论体系中所处的主导地位和所起的核心作用决定的,是这一理论体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精髓。关于一条理论主线,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这个理论的总名称正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犹如人体的中枢神经,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纵横网络。

15、“两面四层”说。该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体系不仅从内在标志上是从总体上把握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而且从外在标志上提出了一系列充满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主题,形成了一个由哲学基础、理论基石、理论主题和基本观点系列四大层次构成的、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严密整体。这内外两个方面,决定并标志着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当然,这一体系决不是封闭的、凝固的,而是开放的、发展的。

16、有论者提出,一个主题,九大部分,二十个要点,四大支柱,一幅蓝图,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整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回答的首要问题和根本的问题,在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是贯穿这一理论体系的中心和主题。关于四大支柱,一是“真理标准论”;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四是“社会主义本质论”,这四大理论观点对整个理论体系起着支撑的作用。在这个整体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实行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点;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把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统一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点;加快发展,分三步走,到下个世纪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则是这个理论的中心和主题。

标签:;  ;  ;  ;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我见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