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白沙河街道仲戈庄小学 266738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厌恶,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困生的数量也不断地增加。
一、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学困生”的数量直线上升?原因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部分学生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和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但在行为上有时却很放荡,以至于认为自己不行,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非常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导致对自己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
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有疑问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自然低下,学习效率低。他们思考问题表面化,反应慢,表达力差,特别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自然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解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大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
4.家庭教育不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同时家庭的不和睦与家庭气氛欠佳也会给小孩子心理留下阴影,甚至造成创伤,导致心理失衡,成绩下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孩子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刻,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
5.社会不良影响。
当前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如拜金主义、经商热等都容易使学生萌发读书无用的思想,学生耳濡目染的社会负面影响形形色色,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努力学习的意志。比如我们看到身边一些没上过几年学的人照样能有好工作、挣大钱,于是乎我们就想要效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对策,我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起:
1.用爱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特别是农民工子女和家庭环境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要给予他们特别的爱,要帮助和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在校内、班级里要为他们营造愉快的氛围,在学习方法上多给予指导,促使他们在班集体中建立自信,找到温暖的感觉。
2.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教法,必将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在目标的确定、新知的探求、练习设计中分层设计、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评价要因人而异,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
3.调动学生思维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践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条件。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们要学会创设情境,学会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跟着提高。
4.实行小组合作,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优等生凭借敏捷的思维在小组中充当着核心人物,而那些基础较差、思维较慢的学困生只能在边上默默无语。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分工小组成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性,让学困生也学有所获。
5.多方合作,为学困生的转化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老师在生活中要多与学困生交朋友,以诚相待,缩短与学困生的心理差距,与他们一起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数学差生在数学学习中受其家庭背景、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为从根本上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每学期要抽一定时间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及学生在家的情况,与家长共同商讨对学生进行转化的措施。当然,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的负面教育也是很大的,我们可以利用每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的非主流文化思想、文化行为,充分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齐心合力对学困生进行转化。
我们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论文作者:李秀叶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8
标签:学生论文; 学困生论文; 孩子论文; 家庭论文; 数学论文; 小组论文; 思维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