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跨境语言研究现状及其新进展论文_李秀华,郑金姣

中越跨境语言研究现状及其新进展论文_李秀华,郑金姣

李秀华 郑金姣

百色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中越边境民族分布众多,民族语言种类丰富多样。近年来,学界对中越跨境民族的语言生活与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细致地调查与研究,并取了一定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正确认识跨境民族及其语言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跨境语言;语言生活;语言态度

引 言

跨境语言指的是分布在不同国境中的同一语言,这是一种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在边境线上常见的语言现象。中越边境地区民族分布众多,跨境民族的语言也跨境分布。由于中越边境民族的语言生活与语言状况深受人文社会环境、国家语言政策因素等的影响,许多民族的语言文化相同或相似,但在两国的族称不同,语言名称也不同。譬如中国的景颇语和缅甸的皮钦语,中国的壮语和越南的侬语、岱语等等。早期我国跨境民族的研究更多见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对跨境语言的关注较少。直到2006年,国家把“跨境语言研究”列入了重点招标项目,跨境语言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和重视。从那时起,中越跨境语言也引起学界的关注,学者们陆续发表多篇跨境语言研究系列论文。

一、中越跨境语言概况

吴小奕(2005)从跨境语言的角度出发,将中国境内的壮语与越南的岱侬语进行比较研究,指出跨境壮语代表着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变的一种特殊类型,研究跨境壮语的发展特点可为语言演变理论提供新视角和新观点。对越南岱侬语进行的全面探讨,为侗台语族研究提供了新的语言材料,增加了新的内容,填补了国内对越南北部壮侗语研究的空白。同时,为重新认识跨境壮语作为跨界语言工具在使用功能上的优势与潜力,为国家进行语言规划、制定相关语言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中越跨境语言是错综复杂的,李锦芳(2013)从中越跨境语言的分布及形成、跨境语言的研究情况、跨境语言的差异及成因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认为中越跨境语言的研究仍有诸多空白点,例如中越语言跨境的形成及分布的变迁;中越跨境语言的调查记录、语言变异与历史比较研究;中越跨境语言的文字、拼写符号的创制、规范、应用问题及边境语言文化安全等课题仍有待进一步深挖与探讨。李锦芳、艾杰瑞(2015)根据人口发展情况、社会动乱、族群迁徙等原因所形成的众多民族语言的走廊,提出“中越语言走廊”。并细致分析了中越语言走廊的地理生态环境、历史背景;中越语言走廊的语言分布及特点以及中越语言走廊的研究价值。

中越两国边界的民族名称既各有差别又相互对应。陈智睿、高鲜菊(2018)认为,由于中越两国之间民族成分划分的方法与标准不同,因而造成的跨界民族数量不同。两国间跨界民族数量的差别,既反映了两国历史发展的差别,也反映了两国在划分民族成分时在社会文化方面的认识问题。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是:同一民族的多个群体仍留存相同的社会文化特点,且在这些民族迁徙至新地方时,人们已经为适应于新的定居条件而做出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可能使那些在新地方的群体被看作是不同的民族。例如在中国是壮族,而在越南相应地包含岱族、侬族、山斋族(高栏族群)等民族。中越两国跨界民族研究中,两国之间的“语言走廊”问题也正吸引着许多民族学家、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的关注,因为它涉及的不仅是中国南方和越南北方的关系,也涉及历史上整个东南亚北部区域族人的再划分问题。

二、中越跨境语言生活与变异

越南的岱语、侬语与中国壮语南部方言的德靖土语、左江土语等相似相通。韦树关(1999)很早就注意到这一问题,他通过越南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与我国壮侗语族语言比较,发现两国的语言从功能到结构都产生了变异,产生变异的原因主要是居住环境、发展程度与人口因素。它们一方面受国内国家通用语的影响,一方面是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他认为国境的分隔使壮语与岱侬语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都出现差异,词汇方面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壮语与汉语关系更加密切、越语对岱侬语影响日益增强,壮语与岱侬语的词汇差异将呈扩大的趋势。

欧阳武(2014)以结构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宏观角度分析语言演变的原因、方式及其过程。他结合越南岱侬语和中国壮语南部方言土语的共时表现与历史演变,分析研究越南岱侬语与中国壮语南部方言土语之间语言的演变规律和特点,找出台语支中部组的语言发展、变化的轨迹以及导致语音发展、变化的原因,从而考证台语支中支组的语音的历史演变的规律。

彭茹(2016)通过收集整理第一手材料,对中越边境上泗邦屯壮族的母语保留情况、泗邦屯壮语与境外民族语言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该地区的语言生活,无论内部关系还是外部关系,和谐是主流,并得出几点认识:一是边境地区的民族保存自己的母语,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与境外的交流;二是边境地区的民族兼用国家通用汉语,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发展;三是跨境民族语言和谐关系的主流,有利于两国民族间的交流和学习;四是泗邦屯的语言生活实际说明,语言生活受民族关系和国家实力的制约。

杨露,余金枝(2016)根据田野调查所获取的材料,对中越边城都龙镇跨境民族语言使用状况的综合调查与全面分析,认为母语与兼用语和谐发展将成为都龙镇跨境民族语言生活的基本走向,我国民族语文政策应该考虑跨境语言的特殊性,中越跨境民族语言和谐将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语言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中越跨境语言与边疆安全

袁善来、康忠德(2014)通过对中越边境跨境民族概况、跨境语言使用情况、中越跨境语言与国家语言规划、跨境语言与族群认同等方面进行探索。认为跨境语言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它不仅有助于了解边境地区语言的使用情况与语言演变规律,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体表现为有利于了解另一个国家的战略,了解跨境民族的经贸文化交流,比如中越边境曾经盛行的跨境歌圩文化,目前仍有部分地区保留,跨境民族间流传的侬智高的故事等则对双方民族感情均有影响。此外,也有助于国家制定跨境语言的政策,解决跨境语言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维护边境的安定与和谐。

同年,张黎、杜氏秋姮在对中越边境上相邻的两个边民互市市场(中国广西凭祥境内的浦寨市场和越南同登市境内的新清市场)的100名中国和越南商户的访谈调查基础上,从语言交际设施的角度对中越边民互市语言生活特点以及相关如中越边市商户的语言资源、边市商户的第二语言( 方言) 能力情况、边市商业交际通行的语言、边市商户的语言态度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指出中越边民互市的语言生活是当前国际商业领域语言生活的重要内容,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中外民间商业交往中的语言问题,如民间的语言资源及其使用状况,语言地位及其传播,以及语言资源与商业活动之间的关系等。这对于社会语言生活的理论以及语言的应用研究都有积极意义。

谭群瑛(2015)对中越边境多民族语言兼用与壮语语言功能的变化现状进行探讨及对中越边境的崇左市部分区域的语料进行分析。从语言接触视角阐述了多民族区域语言的多语言兼用现象,并论述了语言的兼用对本地区的主要交际语言—壮语的语言功能的影响,诱发壮语的语言功能的变化。理解语言、善于使用语言,关系到和别人和谐相处,尊重交际对象,增强彼此的感情,有利于工作、生活、交往。对于国家的安全、边境的稳定、民族的团结、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传承等等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陈娟(2017)通过对中越边境少数民族语言的语言使用实态、语言态度和语言意识进行调研与分析,认为中越边境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实态是本族语在本地区被广泛使用,只有在少数本族语不能满足交流需求的情况下才使用国家通用语。就语言意识而言,绝大部分本族语使用者都有较强的语言意识,清楚本族语和国家通用语之间的差异。大部分受访人对本族语有较高的情感评价,边境少数民族语言认同与其文化、民族认同息息相关。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交流方式多元化和人口流动,语言使用实态的发展、语言意识增强和语言态度的变化将日益丰富。

结 语

受地理环境、社会经济、交通状况、语言政策、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中越跨境民族交杂分布、语言使用状况复杂。中越跨境中的语言置身于东南亚纷繁复杂的语言背景中,它们既有语言分化的趋势,也有不断发生变异的可能,部分已处于濒危状态。语言是民族历史的积淀、民族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的消失就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和所代表的文化的消失,因而跨境语言的研究既为人类纪录濒危语言文化助力,也为语言变异理论注入新的活力。从国家安全角度来说,跨境语言研究对边疆地区民族语文政策的制定、工作的实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中越跨境语言的研究将为国家制定相关语言政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睦邻友好和国家的边疆语言文化安全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娟.中越边境少数民族语言认同调查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7(1)

[2]陈智睿、高鲜菊.中越跨界民族语言文化概述[J].百色学院学报,2018(1)

[3]李锦芳.论中越跨境语言[J].百色学院学报,2013(4)

[4]李锦芳、艾杰瑞.中越语言走廊述补[J].百色学院学报,2015(4)

[5]欧阳武.越南岱侬语与中国壮语南部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4.

[6]裴辉强、张先亮.试论中越语言文字政策的相似点——兼论中国语言政策对越南语言政策的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6(4)

[7]彭茹.中越边境泗邦屯壮族的语言生活[J].贵州民族研究,2016(7)

[8]谭群瑛.中越边境多族群语言兼用与壮语语言功能的变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7)

[9]韦树关.越南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的变异[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2)

[10]韦树关.壮语与越南岱侬语词汇差异的成因[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3)

[11]吴小奕.跨境壮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12]杨露、余金枝.中越边城都龙镇跨境民族的语言和谐[J].贵州民族研究,2016(12)

[13]袁善来、康忠德.中越跨境语言与边疆安全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4)

[14]张黎、杜氏秋姮.中越边民互市语言生活调查研究——以浦寨和新清市场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2014(1)

论文作者:李秀华,郑金姣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  ;  ;  ;  ;  ;  ;  ;  

中越跨境语言研究现状及其新进展论文_李秀华,郑金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