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主要影响及问题论文_马明

试析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主要影响及问题论文_马明

黑龙江省黑河水文局 黑龙江省黑河市 164300

摘要:水文循环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水资源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如何在时空上分布以及降雨量如何增减等问题,引起了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广泛关注。从当前实际看,大多研究集中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降雨量的影响上,而很少关注水质如何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有如下几种:降水量,温差变化,辐射和风力级别等。本文概括了研究温度和降水量变化对地表水质的影响方面的文献资料;概述了气候变化因子如何通过对水源污染物的形成、转移、催化等方式产生影响,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地表水质。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影响;保护措施

一、降水量影响水质的作用机制

由降雨量产生的地表流水,流经地表后会带走其上面的污染附着物,并随地表水一同汇入到附近的河流或者水库,由此对污染大范围内的地表水甚至地下水,特别是在耕地或工业区产生十分严重的水污染源。因此,非点源污染受到降雨量变化影响十分明显,强降水量会冲走更多地表污染物,高频率的降水会加剧污染物的溶解速率,直接对水质产生重要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形式变化会进一步引起干旱、洪涝等极端水文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国内某些特定流域或省份,由于当地水分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同时在连续高温气候天气的作用下,发生干旱的几率被显著放大。

像在夏季这种相对干燥的环境条件里,水体温度会显著升高,水中含氧量下降,有机物的分解速率不断加快,大气复氧能力降低,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不断削弱,由此造成水质不断恶化。洪涝灾害发生频率的增加会使大量地表污染物进入水体而影响水质。在一些以雪山融化和降水为主要水源的流域,气候变化导致积雪提前融化,加之冬天降水增多,洪水频率出现的机会增大。洪涝灾害对水质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加重水源地的污染状况,过度降水会造成地表径流带来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增加。特别是在大都市里,短期内高密度强降雨会严重影响城市水资源质量,污染物在地表径流的带动下进入到自然水循环中带来污染。同时,高强度降水导致的洪水会带入大量的泥沙进入水体,增加水体泥沙含量,直接影响污染物的迁移方式,并严重危害水资源质量。除此之外,洪水也会通过影响污染沉积物的再悬浮给水质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气候变化对全球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暖是导致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为积雪覆盖面积与冰川的面积在气温的升高下不断的融化与退却。根据工在年发布的气候评估报告中显示在过去年的时间里,全球温度升高的趋势为每十年升高℃一℃,是之前一百年内每十年温度变化的两倍。

随着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年以来北冰洋海冰的范围每十年平均减少一,陆冰的减少造成海平面的上升。另一方面海水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导致海水的扩张,扩张后的海水同样会引发海平面的上升的报告显示年至年的海水水平面年均上升量为一,而年至年这十年的年均海平面上升量就达到了一。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对降水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全球变暖使水循环更加的活跃并且使大气中的水容量增多,所以发生暴雨的几率会不断增加,同时发生干旱和洪涝灾害的面积也会继续扩张。

三、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也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人们对全球变暖危害的认识也在逐渐的提高。于此同时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已经开始显露出来。首先是气候变化对我国的降水分布与强度以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部降水总量呈现增加的趋势,西北增加而西南地区则趋于减少。东部地区降水量区域性变化较大,华北中部、长江中下游和西南沿海降水增多而华北大部、华东北部以及东北东部则呈现出降水量下降的特点。在降水频率方面除华南以外的东部地区在明显减少,而西部增加。但是降水量增加的地区并不代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增加,因为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蒸发量的增加会减少地表径流,其中降水的大量蒸发以及植物的蒸腾会浪费很多可利用水资源,而作为人类可利用水主体的河流径流受到实际降水量与蒸发量和渗透量的差值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是气候的变化使我国冰雪覆盖面积减少,冰川退化,明显体现在西北山区的冰川面积不断减少,直接导致我国以冰川为主要补给的河川径流也在不断减少。再次气候的变化不仅能够影响降水的强度与频率,影响水循环系统,同时也会影响水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并可能引发水灾害以外的其他自然灾害,对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产生很大影响。而随着水资源自身温度的增加,蒸发量的加大会导致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污染加重,同时温度的增加也会使河流中污染物的分解加快影响我国水资源的质量。

四、水文水资源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措施

4.1实现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水资源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在很多地区都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实现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在水资源缺乏地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取节水措施。当前,我国北方水资源较为匮乏,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同时,北方地区也存在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的问题,更加加重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缺乏问题。节水措施一方面可以实现水资源质量与数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环境成本的降低,因此在北方地区必须实现节水措施,实现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实现水旱灾害的有效防治

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促使水循环的速度不断加快。因此,气候变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发生暴雨或者干旱的概率。为了对水旱灾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减少水旱灾害造成的护,应该坚持和谐原则实现人与水之间关系的处理。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结合当地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策略。在人与水实现了和谐共处之后,制定合理的水旱灾害防治措施,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软件与硬件条件,促进水旱灾害防治效果的提高,进一步降低水旱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

4.3实现需水管理的进一步强化

气候变化导致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为了更好地缓解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杠杆作用,实现节水政策的制定与完善。其中,政府节水政策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节约生活用水,作为核心的措施就是实现水费优化,通过合理的水费政策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浪费问题,实现节水型社会的建立。

4.4实现相关法律政策的建立与完善

我国主张建设法治社会,在事务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因此,在水文水资源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过程中,要注重相关法律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当前,我国应该注重水资源相关法律政策的建立与完善,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要对严重浪费水资源的行为给予处罚,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人们自觉节约水资源的意识与行动。在水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与措施,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结束语:

不难发现,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对水质的影响,对于加强水环境保护力度和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借助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对气候变化影响地表水质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利平,陈小凤,赵志鹏,胡志芳.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地理科学进展,2012,03(76):6O一67.

[2]努尔夏西•曼斯尔.气候变化对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水文水资源影响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08(63):27—28+39.

[3]3昊坤友.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01(54):162—163.

论文作者:马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  ;  ;  ;  ;  ;  ;  ;  

试析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主要影响及问题论文_马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