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凝血参数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尹嘉钰

长沙市中医医院(市八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凝血参数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于2017年6月至12月收治的380例肿瘤患者,其中有215例良性肿瘤患者,165例恶性肿瘤患者,将全部的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是否伴有血液高凝状态分为高凝亚组和非高凝亚组,并选取165例健康体检指标者作为对照组,充分观察各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凝血参数、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数量的变化。结果:恶性肿瘤组中高凝亚组凝血参数水平优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淋巴细胞的水平低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其比较的数据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中高凝亚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而其血小板数量变化低于非高凝亚组,比较数据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恶性肿瘤的患者如果处于高凝状态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会相继升高,凝血参数存在异常,加强二者的联合治疗对于恶性肿瘤的特异性较高。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凝血参数;血液高凝

前言

恶性肿瘤是我国医疗行业最为棘手的一项疾病,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的恶性肿瘤患者数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今年的恶性肿瘤患者数量为10.65万人,相比去年同步增长10.85%,我国每年因恶性肿瘤死亡的患者人数占全部死亡病因的2/5,大多数的恶性患者一经发现就已经处于晚期的状态了,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大大的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肿瘤科于2017年6月至12月收治的380例肿瘤患者,包括男276例,女104例,年龄均在39—69岁,平均年龄为(46.9±5.1)岁,其中有215例良性肿瘤患者,16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这16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肺癌患者46例,胃癌患者75例,宫颈癌患者36例,其他8例,将全部的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是否伴有血液高凝状态分为高凝亚组和非高凝亚组,并选取165例健康体检指标者作为对照组,充分观察各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数量、凝血参数、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数量的变化。上述患者的资料、性别以及年龄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选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器以及配套的试剂,该试剂购自迈瑞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于口服抗凝药物检测,试剂必须按WHO的要求进行标化,结果以国际标准化比值报告。抗凝剂通常使用EDTA-K2。当红细胞比容>55%或<25%时,应按照以下公式重新计算抗凝剂用量:0.00185*全血量ml*(100-HCT)。

一些肿瘤病人经常需要输脂肪乳,如果在输注过程中或结束后立即采血检查血常规,往往会导致血红蛋白结果的假性增高。对于这类病人,我们一般会和临床联系,在输注后至少12小时才能进行采血检测血常规。而在采集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时,要注意在进针后或采血后,如果患者发生眩晕现象,要立即拔出针头,并让其平卧休息,必要时可以对患者实施芳香氨酊嗅吸,或者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一旦发生其他的情况要协助医生来共同处理。而采集完毕后,要将其置于抗凝管中,并将其置于常温条件下保存。如果采血的对象是肿瘤患者,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冷凝集现象,该现象会引起红细胞计数明显减少,这是由于血液离开人体后,温度低于37℃时,红细胞发生聚集导致的。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秋冬季节。对于这类病人,我们一般都会把情况和病人或家属说清楚,以后查血常规时,要抽完血后立即进行检测,甚至对标本进行温浴处理后再检测。

同时,在进行凝血指标的检测时,以清晨空腹静脉血结果为准,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如果患者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均会致血小板增多,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而这时采集的相关标本会有失准确性。同时,患者吸烟、酗酒的习惯也不利于标本的采集,因为吸烟加速血小板聚集,而酗酒会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且可以抑制肝脏合成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并采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3毫升,采集的位置以距离掌心10—15厘米处,以转速为每分钟3000转将血浆进行有机的分离,并将其置于常温条件下保存,制备过程中防止出现溶血,红细胞膜含有大量磷脂和胆固醇,有促凝作用。在测定D-二聚体水平时采用免疫比浊法的方式进行测定,并采用全自动仪器来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专业的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的资料用x2来检验,组间的比较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的资料用%来表示,用p<0.05来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各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凝血参数、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数量的变化进行充分的观察,恶性肿瘤组中高凝亚组凝血参数水平优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淋巴细胞的水平低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其比较的数据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中高凝亚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而其血小板数量变化低于非高凝亚组,比较数据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各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凝血参数、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一: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的攀升,我国的医疗行业也加大了对恶性肿瘤疾病的研究投入[1]。据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恶性肿瘤的预后息息相关,而一些肿瘤的炎性反应则是伴随着肿瘤疾病进展的免疫性机制,其所导致的炎性反应能够有效的增加肿瘤细胞的生存概率,进而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并增加肿瘤转移的概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水平的上升,是由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而相应产生变化的,而凝血参数的计算过程,实际上就是酶促反应的过程,它总共分为3个阶段,即内源凝血过程、外源凝血的过程以及共同作用的过程,再通过酶原时间的测定,判断各种酶原因子的增多或减少[2]。目前,我国针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还尚未成熟,一些医学家推测可能是因为肿瘤细胞周围组织的浸润的中性粒细胞能够分泌出大量的血管内部生长因子,进而为肿瘤细胞创设了良好的生存环境[2]。而淋巴细胞是人体众多的免疫细胞之一,可以决定肿瘤细胞的生死[3]。

关于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我国的医疗行业提倡“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治疗的手段包括了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抗癌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一些医疗行业最新的治疗手段,比如单克隆抗体治疗,这是一种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治疗手段,其特点在于其具有高效的专一性[4]。

综上所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凝血参数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价值,值得我国医疗行业的大力推崇[5]。

参考文献:

[1]祝艺华,刘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凝血参数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价值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06):661-663+667.

[2]许婵,潘连连,蒋雷,袁武锋,费鲜明.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与凝血参数对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价值比较[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02):116-118.

[3]黄容旺,李国斌,陈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红细胞参数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评估作用[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07):542-543.

[4]向代军,王璐,刘军,刘培培,刘晓婷,王成彬.凝血参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前列腺抗原在转移性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05):586-588.

[5]魏雯.过敏性紫癜肾炎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2.

论文作者:尹嘉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  ;  ;  ;  ;  ;  ;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凝血参数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尹嘉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