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家左翼阵营的构成情况及变化趋势论文

欧洲国家左翼阵营的构成情况及变化趋势论文

欧洲国家左翼阵营的构成情况及变化趋势

夏庆宇

(河南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摘要 :总体来看,近代以来欧洲左翼阵营的基本构成情况是:社会民主党为主,共产党为次,边缘型左翼政党为补充。但是随着近年来欧洲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出现相对下滑,随着欧洲国家中各种矛盾的积累和凸显,随着欧洲社会由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的和谐兴旺局面日渐转为矛盾频仍局面,欧洲政治将日趋激进化。在这种情况下,今后欧洲左翼阵营将发生变化:持温和立场的社会民主党将明显衰落,持极端立场的左翼政党将越来越受选民青睐,在极端左翼政党中民粹主义政党将显著崛起,甚至有可能取代社会民主党成为左翼阵营中的主要政党。

关键词 :左翼政党;共产党;民粹主义;社会民主党;欧洲国家

所谓左翼阵营,是指一国所有左翼政治力量的集合。左翼政治力量包括左翼政治家个人,包括工会、左翼俱乐部等群众组织,还包括左翼报刊等宣传力量,但左翼政治力量的主要代表是左翼政党。为了总结概括欧洲国家左翼阵营的一般构成情况,本文将采取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即首先分析部分欧洲国家的左翼阵营分别包括哪些左翼政党,再于此基础上加以总结提炼。

一、反映左翼阵营构成情况的三个案例

(一 )比利时

比利时原本是荷兰的一部分,但由于比利时地区的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而荷兰其他地区的居民主要信仰新教,因此比利时从荷兰独立出来。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天主教在比利时政治中的影响力较大,比利时政坛的右翼色彩比较浓重。比利时的主要左翼政党包括:

第一,社会主义党。该党的前身是成立于1885年的比利时工人党(POB)。在19世纪,比利时是欧洲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较早地出现了左翼政党。在“二战”期间德国占领了比利时,比利时工人党宣布解散。该党在1946年重建为比利时社会主义党(PSB)。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社会主义党是比利时的两大主要政党之一(另一个主要政党是右翼政党“天主教党”)。“社会主义党被长期排除在政府之外(直到1916年),后来在20世纪20年代初社会主义党与天主教政党联合执政,在30年代再次与天主教政党联合执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主义党参与执政的情况要比天主教政党少,而该党参与执政时往往是与天主教政党联合执政。”[1]112-113

“二战”后社会主义党曾多次与中派政党自由党组成反对天主教党的联盟,例如两党组建的联合政府在1954年至1958年执政期间削减了政府对天主教学校的补贴金额,增加了公立学校的数量,这引起了天主教方面的强烈抗议。60年代中期之后,社会主义党的得票率出现下滑。在该党于1978年发生分裂之前,得票率为30%左右。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比利时的民族矛盾加剧,该国的全国性政党都以民族差异为基础分裂为两个政党。社会主义党在1978年分裂为法语区、弗莱芒语区的两个社会主义党。但由于弗莱芒语区的总体政治氛围比法语区的政治氛围更右一些,因此法语区的社会主义党比弗莱芒语区的社会主义党更左一些。弗莱芒语区以高技术产业为主,法语区的瓦隆尼亚(Wallonia)地区历来是重工业区,因此作为左翼政党的法语区社会主义党拥有较强大的阶级基础,是瓦隆尼亚地区的主要政党,瓦隆尼亚地区的其他政党的影响力都不及该党。

第二,比利时共产党(法语缩写形式是PCB,弗莱芒语缩写形式是KPB)。该党成立于1921年,在“二战”结束初期该党能够获得10%以上的选票,但是从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末,该党的得票数一直在下降,最终成为边缘政党。

第三,瓦隆集会党(RW)。该党的基地是瓦隆尼亚地区,成立于1968年。由于弗莱芒语区率先出现了民族主义政党,因此比利时的法语区也成立了相应的、讲法语的民族主义政党,瓦隆集会党就是其中之一。瓦隆集会党属于中左翼民族主义政党,政治影响力较小,后来在1981年发生了分裂。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其知识本身,还存在于它的历史之中,数学发展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史。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人教版的新教材中增加了数学史的内容,力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文化传播过程。因此,数学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多角度的创造条件,融入数学史,发挥数学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下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融入数学史的一些看法。

第四,两个绿党。比利时的绿党从组建之际起就是在两个语区分别成立的,1977年成立了弗莱芒语区的“换个活法(Live Differently)”党,1978年成立了法语区的生态党。这两个党的得票率逐渐增加,从4%提高到7%左右。

从表面上看,比利时的政治氛围整体偏右,这表现在:第一,该国是天主教国家;第二,弗兰德地区的宗教氛围比法语区的宗教氛围浓郁,而“二战”结束后比利时的首相基本上出自这个地区的右翼政党。目前,从形式上看,比利时是西欧地区唯一一个天主教政党力量大于社会主义政党力量的国家。但是从实际影响力上看,左翼价值观的影响力未必低于右翼价值观,这表现在:第一,在“二战”之前比利时的左翼政党基本上与右翼政党实力相当。“二战”后比利时的经济、社会政策与其他西欧国家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也呈现出福利主义、后物质主义的特征,因此带有相当的左翼色彩。第二,由于比利时国内的民族对立过于严重而掩盖了左、右翼之间的矛盾,因此比利时的右翼政党在执政时一般会向本民族的左翼政党妥协,以建立本民族的左、右翼联合政府,对抗其他民族的政党。因此尽管在比利时一般由右翼政党作为政府中最大的执政党,但左翼政党社会主义党、绿党等经常会参与执政,故而不能说比利时政府的政策一贯偏右。

目前,比利时的政党体系比较分散,右翼政党得票率较高,中派政党的得票率也比较稳定,首相一般出自右翼政党,一般会组建联合政府,有时左翼政党会参与执政,通常比利时所有左翼政党的得票数之和刚刚超过总选票数的1/3。也就是说,比利时的左、中、右翼政党三足鼎立,但右翼政党稍强一些。然而右翼政党强大并不代表该国政府的政策不带有相当程度的左翼色彩。

(二 )卢森堡

卢森堡的主要左翼政党包括:

第一,卢森堡社会主义工人党(德语简称为LSAP,法语简称为POSL)。1971年,社会主义工人党中的比较偏保守主义的党员脱党并另立了社会民主党(SDP),社会民主党基本上属于中派政党。

第二,卢森堡共产党(德语简称为KPL,法语简称为PCL)。该党成立于1921年,是典型的共产党,主张对卢森堡的企业实行全面国有化。卢森堡共产党在苏联未解体时支持苏联,曾是西欧地区唯一一个表态支持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共产党。支持该党的人群包括知识分子和城市中的产业工人。在1979年大选之前卢森堡选民对该党的支持程度比较高(能获得10%左右的选票),但此后该党的得票率持续下降以至于无法进入议会。这显示出在70年代末之前卢森堡政治中的左翼色彩仍比较浓重,但是而后进入了右翼色彩更加突出的阶段。卢森堡共产党发生的这种变化也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右倾的一个缩影。

第三,绿党。绿党主张实行环保政策及左翼政策,其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的“绿色替代(GA)”。在“绿色替代”时期,该党的主要竞选主张是实行每周35小时工作制,使卢森堡的农业变成环境友好型产业。1986年,“绿色替代”的一名领导人在退党后建立了“绿色名单-生态行动”(德语简称为GLEI,法语简称为IVE)。“绿色替代”、“绿色名单-生态行动”在1989年、1994年作为竞选联盟参加了大选,在1995年正式合并,而后更名为绿党。绿党的得票率一般不超过10%。

第四,为了民主与正义行动委员会(ADR)。该党成立于1989年,当时名为“5/6行动委员会”,在1994年大选之前改为现名。在成立之际该党的目标非常具体,即主张实现养老金的全覆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党主张原本享受养老金的人仅领取原养老金金额的5/6,也就是说每个养老金领取者拿出1/6的养老金给无养老金的人。成立后该党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得票率一度能够超过10%。

卢森堡的外来人口比例很大。因此近些年来在大选中引起主要争议的问题是社会福利以及外来人口的地位问题。随着欧洲难民危机的发生,卢森堡政治是否会向右发展,是一个值得留意的问题。

(三 )塞浦路斯

由于在塞浦路斯政治中主要的问题是国家分裂问题,因此左、右对立问题在该国表现得并不明显,政党身上的民族主义色彩的浓淡程度要比政党属于左翼或右翼政党更重要一些。

第一,劳动人民进步党(AKEL)。该党是塞浦路斯主要的中左翼政党。该党的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塞浦路斯共产党,因此劳动人民进步党是塞浦路斯唯一的一个在该国正式获得独立之前业已存在的政党。尽管出身于共产党的历史预示着该党平常所使用的措辞是相当符合正统的左翼价值观的,但在实践中该党采取的是比较务实的改良主义政策。劳动人民进步党与塞浦路斯的工人运动有着强烈的关联,因此工人是支持该党的最大的人群。与塞浦路斯团结民主联盟相似,劳动人民进步党在北塞浦路斯地区独立的问题上(北塞浦路斯的土耳其人意图建立独立的共和国)曾避免使用强硬的词汇,直到现在仍支持通过在联合国指导之下的谈判实现塞浦路斯重新统一。

第二,塞浦路斯团结民主联盟(EDEK),该党通常被称为社会党,一直是塞浦路斯政治中的第四大党。团结民主联盟是一个温和的中左翼政党,主张建立统一、独立的塞浦路斯。由于劳动人民进步党在左翼政党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党长期以来无法确保本党在选举中获得胜利,属于弱小的左翼政党。

第三,自由民主运动(KED)。该党成立于1993年,是一个亲欧盟的中左翼政党,在1996年的选举中获得了2个议席。该党的崛起使社会党遭到进一步削弱。

目前,北塞浦路斯地区的主要左翼政党是:

由此可见,欧洲共产党往往是从社会民主党分裂出来的,在分裂出来后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时而合作时而斗争,但在西欧地区,共产党的影响力一般小于社会民主党。

第二,共同解放党(TKP)。共同解放党又被称为“社会主义拯救党”,其为了迎接1990年的选举而与共和土耳其党、新生党结成了同盟。该党是一个成立于1976年的中左翼政党,最初支持采取联邦制来解决塞浦路斯的统一问题。1985年7月至8月该党曾短暂参与执政。该党在1989年吸收了规模较小的进步人民党(AHP)。进步人民党成立于1986年,是由小型政党民主人民党(DHP)和中派政党共同奋斗党(TAP)合并而成的。民主人民党、共同奋斗党分别成立于1979年、1984年。民主人民党是由民族统一党的前党员成立的,该党主张建立一个独立、不结盟、由希腊族和土耳其族各自分开的生活区共同组成的国家。

3.2.1 增强防范意识 加强医院感染制度建设和落实,健全的防范流程;对高危患者在一览表和病历卡有醒目标识,对操作者有警示;定期对全院职工包括保洁工等进行基本防护和职业暴露的培训和考核;不断强化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培训,特别是护士在心理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时,实时提醒、适当缓解压力,安排休息。

到了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共产党发生了“社会民主党化”的变化。“在1994年的选举中,左翼政党——包括前基督教民主党的一些人士、共和党人、社会主义党人、前共产党人、新共产党人——组建了进步主义联盟并获得了34.4%的选票。而共产党已经在1991年进行重组并更名为左翼民主党(PDS),后来更是简称为左翼民主(DS),该党是意大利左翼政党中的领导力量。在1996年的选举中,进步主义联盟吸收了一些中派政党,获得了绝对多数议席并能够在罗马组建政府。”[1]374就在意大利共产党在改良派领导人的领导下转变为社会民主党的同时,由于不满这种变化,原意大利共产党的一部分共产主义派人士在1991年组建了重建共产党(RifCom)。

目前塞浦路斯北部地区已经组建了自己的非法政府,因此这里首先介绍塞浦路斯的情况,其次介绍北塞浦路斯的情况。塞浦路斯的主要左翼政党包括:

综上,《巴黎公约》所确立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基本规则与欧盟及TPP框架内反不正当竞争法在消费者利益保护维度上的发展,对于各国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制以更好地规制新型竞争行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也必然会在更广泛的层面影响到该领域的国际协调。

五年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在经济发展领域落实到实践。初步核算,2017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0.4%,比2016年下降1.6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0.8%,上升1.3个百分点。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6年下降3.7%,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5.1%,超额完成4%的年度目标[4]。这意味着行业内企业能耗水平不断改善,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二、当代欧洲国家左翼阵营的一般构成情况

通过以上对欧洲国家的左翼阵营构成情况的分析,可以对欧洲国家的左翼阵营的一般构成情况做如下归纳:

2003年2月,Daniel Libeskind将工作室总部从柏林迁至纽约,以监督世贸中心项目的重建工作,并出色地完成了该项目。Daniel Libeskind为施华洛世奇设计了一套国际象棋,棋子都是他最具标志性建筑的模型,设计过程中使用了来自建筑和奢侈品领域的材料,其中就包括维纳希尔博公司生产的银以及施华洛世奇的水晶。两位“国王”取材于水晶,并且形成了纽约自由大厦的造型,而水晶“女王”则被展示成为了米兰的城市生活塔。“骑士”则是大理石材质,混凝土的“车”则代表着马尼拉的世纪尖塔,用铝做成的“相”则代表着耶路撒冷的金字塔大厦。而盛放这些作品的则是一只饰有米兰和纽约地图的精致棋盘。

欧洲最典型的社会民主党是英国工党。英国的政党政治在欧洲是最为古老、最为典型的,但该国的政党体系也是因为客观的政治对立的存在而自然形成的,这一点恰似法国在大革命期间因为政见的不同而出现了左派、右派一样。在工党崛起之前,英国早期的左翼政党是自由党,但当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当资产阶级由被统治阶级变为统治阶级之后,自由党逐渐由左派变为右派。工党在20世纪取代了自由党,成为英国最主要的左翼政党。

6.3.2 数据交换BIM在项目全寿命周期信息的传递。必须制定一个开放可扩展的BIM标准,急需要建立一个全行业的标准化与和信息交换标准,对项目各阶段各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提供有效的保证。

工党成立于20世纪初,是由英国工会建立的,但英国的主张社会主义、工联主义的知识分子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1994年布莱尔出任工党领袖并推行改革后,工党与工会之间的关系明显疏远,在此之前工会对工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工党党员在20世纪70年代时有680万人,其中集体党员(绝大多数是工会会员)就占到610万人”[2]

需要强调的是,当前云、贵、川三省的赛事运作管理并未能抓住供应商与合作者的有效开发,而仅仅是重视赛场内外的广告,这样以来就使赛场内外的“铜臭味”极为浓厚,但并没有产生多大的价值,此种情况要逐步改变。

工党第一次获得执政权是在1924年。“1924年成立的工党政府以及1929—1931年执政的工党政府都是少数政府。在1923年12月,工党的得票数为4 356 757张,议席数为191个。到了1929年,工党的表现比此前略有提升,得票数为8 360 000张,议席数为287个,已经成为议会中最大的政党。”[3]此后工党成为英国的两大主要政党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工党执政的年份为1945—1951、1964—1970、1974—1979、1997—2010。总体上看,英国保守党要比工党更加强大一些,因此英国的右翼色彩要比一般的西欧国家浓重一些。但是应当看到,英国的保守党在左翼价值观影响力的影响之下也在逐渐变得左翼化,染上了越来越多的左翼色彩。例如保守党在2010年执政以来也积极主张实现社会公平,帮扶社会底层民众,甚至如果将今日的工党、保守党与其最初成立时的情况相比较,可以说保守党发生的变化要比工党大得多,即保守党自成立以来已经发生严重的左倾。当然,相对于工党而言,今日的保守党仍保留着一些体现右翼核心价值观的特征。

通过将英国与其他西欧国家对比可知,英国的保守主义、改良主义传统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个特点也会对英国工党产生影响。该党内历来存在改良主义传统,因此相对于其他许多欧洲国家的类似的左翼政党来说,工党明显比较“右”。

第二,在欧洲,影响力仅次于社会民主党的左翼政党是共产党。许多欧洲国家都存在共产党或由共产党演化而来的政党,例如比利时共产党、卢森堡共产党、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共和土耳其党。欧洲的多数共产党要么是从社会民主党中分裂出来的,要么是在苏联的影响下建立的,在第三国际成立前后,从欧洲的社会民主党中分裂出来一些立场比社会民主党更左的共产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共产党比较强大,但后来在冷战时期因为西欧地区归属于资本主义阵营,西欧共产党逐渐衰落,东欧的共产党后来则因东欧剧变而遭遇衰落。下面以意大利为例介绍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的关系。

意大利社会主义党成立于1892年,该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意大利的影响力增强以及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力减弱。在1921—1922年,该党内部分裂出意大利共产党。围绕实现目标的手段而存在的分歧,是导致社会主义党与共产党分道扬镳的主要原因。“意大利的左翼政党一直围绕‘共产主义问题’——即革命还是改良的问题——存在矛盾。意大利早期的社会主义党首先分裂为改良派和激进派(massimalisti),随后(1922年)又分裂为社会主义派和共产主义派。直到1934—1935年,共产主义派都认为社会主义派是‘社会法西斯主义者’。在第三帝国进攻苏联之后,共产主义派决定‘安抚’社会主义派,因此两派达成了‘统一协定’。”[4]

意大利的法西斯势力在1924年杀害了社会主义党的领导人,随后建立了一党专治体制。法西斯的独裁统治为社会主义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紧张关系带来了转机。1943年之后,德军占领了意大利北部,在此后的反抗德军的运动中,社会主义党、共产党、基督教民主党、自由党、共和党相互合作,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二战”结束后,意大利社会主义党和共产党因为在反抗德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该国政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两党之间的分歧又重新浮现出来,意大利社会主义党长期打击意大利共产党,最终这两个如果联合起来本可以主导意大利政坛的左翼政党因为相互之间的矛盾而为右翼政党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1.5 统计分析 数据用()表示,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用Student’s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一,共和土耳其党(CTP)。该党成立于1970年,最初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该党曾反对1985年宪法,因为该党认为宪法中有压迫性的、军国主义的内容。在1990年的选举中该党与共同解放党、新生党组成了选举同盟,目的是在新的选举制度中与民族统一党展开竞争,三党所建立的联盟的名称是民主斗争党(DMP)。

第三,欧洲各国除了社会民主党、共产党之外,还有一些左翼政党,主要分为如下几类:一是带有右翼色彩的左翼政党,例如法国激进党、英国最初的自由党以及今天的自由民主党、奥地利的成立于1895年的“基督教社会党”。这类政党往往是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成立的左翼政党,在成立之初属于左翼政党,但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左翼色彩已经不明显。二是从社会民主党、共产党中分裂出来的小型左翼政党或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政党接近的小型左翼政党。例如1948年,从意大利社会主义党中分裂出一个意大利社会民主党(PSDI)。又如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成立于1889年,共产党成立于1918年,但是在1945年该国又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党”。由于这类政党规模小,因此影响力远逊于大型的社会民主党、共产党。三是在后工业时代出现的左翼政党,例如绿党,女权主义政党,代表某一部分社会群体的、要求某项福利待遇的政党。四是在近些年中出现的影响力强大的、带有左翼特征的一类政党,即民粹主义政党。[5]民粹主义政党也是在后工业时代出现的,但是这些政党要求实现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社会底层民众的利益和权益,因此它们要求实现的目标并不属于后工业时代的目标,这一点使得民粹主义政党与其他后工业时代的政党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可以将民粹主义政党单独列为一类左翼政党。传统上,人们认为民粹主义政党属于极右翼政党,但笔者认为从本质上看民粹主义政党是极左翼政党,其极右翼的特征是因为极左翼的政治立场而衍生出来的。五是地方性左翼政党,例如在英国国内存在着许多地方性政党,本文分析的瓦隆集会党、共同解放党即属于此类政党。

第一,在欧洲,最主要的左翼政党是社会民主党。这表现在各国基本上都有社会民主党而且最大的左翼政党一般是社会民主党,例如比利时社会主义党、卢森堡社会主义工人党。当然,也有少数例外。例如塞浦路斯最大的左翼政党的前身是共产党。又如意大利的社会民主党在最近一个历史阶段中表现不佳,在意大利第二共和国建立之后,意大利在1994年3月举行了第一次新选举制度之下的选举,意大利的社会民主党即意大利社会主义党在选举中表现不佳,其百年的辉煌历史一夕终结,但是该党曾经是在意大利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政党。

三、欧洲左翼阵营的影响力的演变过程

在世界政治中,左翼与右翼恰恰是截然对立的,因此左翼的影响力强大的时候必然是右翼的影响力缩小的时候,反之亦然。故而研究左翼的影响力的演变情况也能够反映出右翼政治的发展曲线,也就是说可以从左翼的影响力的历史演变这个切入点反映出世界政治的总体面貌。但在展开研究之前,需要对有关概念进行辨析。

表5所示为制备的活性炭基脱氯剂与国内某牌号的丙烯用活性炭基脱氯剂AC-101的性能对比。分析可知,CT-01I不仅强度、磨耗、孔容及比表面积等均明显优于AC-101,而且其穿透氯容和饱和氯容亦远高于AC-101,分别高约3.13%和4.59%。因此,该活性炭基脱氯剂更适合于丙烯深度脱氯。

(一 )何谓 “左翼阵营的影响力 ”

由于人的行动是由人的思想牵引的,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因此任何个人和政治组织的政治行为都是在某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做出的。故而,从广义上讲,世界上所有的符合左翼价值观的政治行为都是在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基于左翼意识形态的立场做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即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左翼阵营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这一概念也应当包括左翼组织在现实中所发挥的、符合左翼价值观的影响力。但必须注意的是,名为“左翼”的组织并不一定时时刻刻都在实践左翼价值观,因此还是有必要将“左翼阵营的影响力”与“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加以区分。

ES 引擎的索引机制基于倒排索引(Inverted Index)技术开发,文档的关键词来组成文档集合。在用户搜索时,首先将搜索词与关键词文档集进行匹配,再根据各文档在该关键词集的权重量来对搜索结果排序。但是,由于ES 搜索核心的分词表默认为英语,对中文文档的分词和归类能力比较薄弱;同时,在文档的权重计算上,也没有考虑到域内用户的检索偏好,在搜索结果的相关度上与用户实际要搜索的内容匹配度不高。针对以上两个ES 系统的缺陷,本文针对性地对分词技术和文档权重计算算法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提升校内用户的搜索体验。

这种区分可以从三个角度做出。第一个角度是:左翼阵营并不一定每时每刻都在实践左翼价值观,因此左翼组织的背离左翼价值观的行为不属于左翼意识形态所发挥的影响力的范畴。第二个角度是:有时候左翼阵营强大并不代表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大,有时候左翼阵营弱小也不代表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小。例如在某次选举中多数选民投票给右翼政党,但是右翼政党数量过多,得票过于分散,每一个右翼政党的得票率都不高于唯一的一个左翼政党的得票率,在这种情况下左翼政党有可能上台执政,但这并不代表左翼价值观在有关国家中的影响力大。又如在某一时刻执政的右翼政府对左翼政党采取了高压态势、予以解散,但在这个时刻很可能该国的多数民众是支持左翼政党及左翼价值观的,因此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是强大的。鉴于此,在判断左翼阵营在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大小时,不能仅仅关注左翼政党的影响力,还要观察左翼意识形态对该国的名为右翼的政治家、政党、选民、政府的政策所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第三个角度是:在现实中,“左翼”的概念包括精神层面的“左翼意识形态”及实践层面的“左翼行为”(左翼行为由信仰左翼价值观的个人、组织做出,但主要由组织特别是左翼政党做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于“左翼阵营的行为”)。因此“左翼的影响力”又由“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左翼阵营的影响力”构成。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与上一自然段中的同一概念的具体所指是有区别的,此处对此概念取一种狭义的理解而非取广义的理解。所谓狭义的理解,就是指在区别“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左翼阵营的影响力”两个概念的情况下的理解,即此处的“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指的是非由左翼组织直接发挥的影响力,而是由左翼意识形态较明显地作用于非左翼组织之上而发挥的现实影响力,例如左翼意识形态对一国政府的政策造成的影响、对一国的发展道路造成的影响、对一国领导人和民众的世界观及方法论造成的影响,等等。即是说,左翼的部分影响力不是直接由左翼组织发挥的,而是潜移默化地从精神层面对社会造成了影响。还须指出:在现实中,“左翼阵营的影响力”与狭义的“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是难以截然分开的。例如在多数时候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是由左翼组织的活动所发挥出来的。也就是说,在观察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之时往往不能不观察左翼组织的影响力,在观察左翼组织的影响力之时又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左翼意识形态在有关国家的影响力。这种情况乃是实践本身的复杂性造成的,而非概念上的不明晰造成的。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广义的“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为了分公司的生产经营,王经理有一半时间在外面跑,学习经验、访问业主、检查工地、汇报工作……为了赶时间,他经理把飞机和火车定在晚间,有时候连续几天下来,同行的小伙子都有些吃不消,他却依旧精神抖擞,一有空闲,不是组织掼蛋,就是打篮球,很多时候坚持打个全场,仿佛自己还是那个英姿少年,灌篮高手。

(二 )左翼阵营影响力的历史分期

按照左翼阵营的影响力在不同历史时段中的强与弱,可以大致将近代以来的世界政治史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产阶级兴起时期,当时资产阶级属于左翼而非右翼,因此这个阶段中左翼阵营的影响力强;第二个阶段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至第一世界大战之间,此时资产阶级已演变为右翼的代表,因此这个阶段中左翼阵营的影响力弱;第三个阶段是“十月革命”后至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爆发期间,在此阶段资本主义国家明显在多方面受到左翼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第四个阶段是1973年至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期间,1973年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陷入滞涨危机,为了提高经济效率,西方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公平的追求,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明显右转;第五个阶段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左翼意识形态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已经并将继续增强。

2008年以来,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在前一阶段实行的右翼政策的危害性已经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政府出面解决经济危机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这就意味着偏左翼的经济政策必将回潮。在2008年之后,在西方国家不论是左翼政党执政还是右翼政党执政,只有推行偏左翼的经济政策才能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例如,要想解决在过去的30多年中因为推行右翼经济政策而造成的问题——贫富差距加大、失业现象严重,必须依靠左翼的政策,各国政府必然会加大对经济的干预,甚至实质上推行新一轮的“罗斯福新政”。因此从2008年之后人们会看到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中左翼性质的政策比重已然越来越大。

针对以上围绕“左翼阵营的影响力的演变”对世界近现代史做出的分期,需要说明三点:

第一,本文采用的上述分期方法与既往的一些研究是不同的。例如既往的研究一般认为在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之间右翼政党上台执政即意味着右翼阵营的影响力较大,但笔者认为在此阶段无论左、右翼政党执政都无法改变左翼价值观的影响力更加强大的事实(甚至德、意、日法西斯的对内政策也受到了左翼价值观的影响);既往的研究将1973年之后至2008年之前欧洲左翼政党的执政视为左翼的胜利,然而笔者认为在此期间欧洲左翼政党发生了右倾,因此在这个阶段左翼价值观的影响力处于严重萎缩状态。

第二,上述对左翼阵营的影响力的变化的分析是高度概括化的。在每个具体时段内、在每个具体的国家内,左翼阵营的影响力的变化趋势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在每一个具体时刻上,不同地区的左翼阵营的影响力的发展态势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当今,在世界发展迅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国家的硬实力表现为经济实力以及国防实力。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我国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国家的重视。而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取决于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我国企业也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以提高自身在世界竞争潮流中适应市场的实力。

第三,还可以用其他一些标志物对左翼阵营的影响力的历史演变做分析。如果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所奉行的经济政策的转变为标志,也可以对左翼阵营的影响力的历史演变加以描述。有学者认为西方国家的政府在有些时段主要认同集体主义理念,在另一些时段则主要认同个人主义理念(集体主义是左翼的特征,个人主义是右翼的特征):“在政府的经济政策的变化过程中,主要体现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互动,有关趋势和周期显示了政府所奉行的不同理念的兴起和衰落,这些兴衰表现为政府奉行的意识形态的变化。”[6]从政府所奉行的经济政策的转变角度对左翼价值观的影响力所做的历史分析与本文前述历史分析得出的结论大致是相似的。

四、欧洲左翼阵营的变化趋势前瞻

(一 )左翼阵营的影响力正在增强

苏东剧变之后,学界一般认为世界左翼运动进入了低潮期。但在苏东国家向右转的同时,人们看到拉美国家在向左转;在剧变后的苏东国家中,左翼力量很快就卷土重来;在西方国家,左翼力量在短暂的消沉后又恢复了活力;在发展中国家,左翼领导人不断涌现;在全世界,已经出现了反全球化的浪潮……笔者认为,近些年兴起的“民粹主义”政治虽然被一般人认为属于“极右翼”,但民粹主义政治家所主张的经济政策在本质上属于左翼的经济政策。可以说以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为标志,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左翼价值观盛行的时代。以当今的美国为例,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传统上美国好比世界中的“城市”,而世界其余的多数地区好比“农村”,由于长期以来美国多数人的生活是较为安逸的,美国的多数人口相对于世界其他多数人口而言都属于资产阶级的一员,因此整个美国社会都是偏右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似乎长期未对美国形成重要影响。但是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一情况就显示出美国社会也出现了左翼的呼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左翼的特征是代表社会底层民众,而右翼的特征是代表社会精英或者说代表资产阶级。由是观之,相较于希拉里而言,特朗普“左”的特征是明显的。由于近几十年来美国的贫富差距日渐扩大,因此“精英”与普罗大众之间的矛盾也在趋于尖锐化,特朗普正是利用了美国普通民众的不满情绪而当选的。

通过本文对左翼阵营的影响力的历史演变的分析可知,事实证明,苏东剧变后西方右翼学者认定右翼价值观已经取得了胜利有些言之过早。且不论社会主义运动、工人运动是否已经真的消沉了,即便这两项运动消沉了,也并不意味着左翼运动消沉了。人们应当对左翼形成一种较为宽泛的理解,如果持这种理解,则人们会发现,左翼运动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其具体原因在于:尽管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经济技术的发展、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式的改变有可能使传统的左翼运动中的某些成分衰退或消解,但是在共产主义社会建立起来之前,世界上总是会有左翼。也就是说,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着“精英”与“普罗大众”的差异,那么就一定存在左派与右派的对立。历史上的社会主义运动、工人运动仅仅是左翼运动的一种表现形态而已。如果工人阶级的人数减少了,并不意味着社会中“普罗大众”的人数减少了,每当社会中的贫富差距悬殊时,“精英”与“普罗大众”之间的对立就会变得尖锐起来,左翼的呼声就会高涨。左翼运动并不仅仅是工人的专利,任何在社会中处于中产阶级以下的人口都有可能成为左翼运动的主力。近些年的国际政治发展表明,自2008年以来世界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左翼价值观回潮的时代。

(二 )温和左翼政党在衰落 ,极端左翼政党在崛起

在20世纪50—70年代,西欧地区出现了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有关国家曾经经济富庶、社会和谐,因此在20世纪70、80年代曾经井喷式地涌现出大量“后工业时代”的左翼政党。但是由于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欧洲经济进入滞涨时代,欧洲社会的各种矛盾似乎日益增多,相应地,欧洲社会的“后工业时代”、“后现代”、“后物质主义时代”的特征日渐消失,部分人口的贫困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温饱问题、分配问题、经济发展问题反而再度成为社会的焦点议题。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的传统左翼政党(以社会民主党最为典型)由于秉持一贯的温和立场,不能采取大刀阔斧的改革,不能通过强有力的办法解决社会痼疾,无力应对民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衰落下去;与此同时,后工业时代的政党也不再像20世纪那样有活力,不再像欧洲繁荣时期那样显得朝气蓬勃;相应地,以民粹主义政党为代表的激进左翼政党的影响力却迅速增强。

当前欧洲左翼阵营的变化趋势与欧洲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出现的情况非常类似。在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肆虐、社会矛盾日渐突出的情况下,极端主义政党“法西斯”势力崛起,随后在欧洲政坛引发了海啸式的剧变直至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社会逐渐走上了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和谐的道路。与此相似,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滞胀危机出现之后,欧洲又走上了社会矛盾逐渐积累、社会关系日趋紧张的下坡路。这种情况会导致极端主义政党的再次崛起。基于上述观察,笔者认为欧洲的政党政治正走入一个新的周期,极端主义政党的影响力在未来会更趋强大。这类极端主义政党犹以民粹主义政党为典型。民粹主义政党是带有极右翼特征的极左翼政党,[7]这类政党将在未来显著崛起,甚至取代社会民主党成为左翼阵营中最主要的政党。当然,由于欧洲当前的社会状态并不像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时那样紧张,因此极端主义政党也不可能像纳粹党那样迅速崛起,但从整体的变化趋势来看,当前的欧洲政坛与20世纪30年代有着显见的相似之处。

因此可以说,当前欧洲左翼阵营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巨变期、调整期。民粹主义政党等激进左翼政党的崛起在未来有可能对欧洲的民主制构成挑战。1929年的经济危机发生后,德、意法西斯的上台曾对欧洲的民主制度构成挑战。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以来,欧洲正处在走向政治对抗的通道中,欧洲的民主制在未来同样有可能遭遇挑战。这是因为,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全球一体化进程给欧洲国家带来了贫富差距加大、失业人口增多、经济危机等经济问题,同时相伴发生的是民族矛盾、种族矛盾、阶级矛盾加剧等社会问题。这些经济、社会问题的存在会导致政治上的对抗加剧,选民会倾向于更加支持极左或极右翼政党。

由于天然气发电成本相对较高,同时还要受天然气管网建设等因素制约,因此我国气电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根据地区情况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因此人们会看到,在2018年前后欧洲政治正处在一个求新求变的时代,例如英国选择脱离欧盟、民粹主义政党的兴起、法国的马克龙及奥地利的库尔茨等年轻政治家当选为欧洲国家领导人。欧洲选民之所以会求新求变,是因为他们长期受到严重的社会问题的干扰,他们认为长期的政治实践已经证明老政党、老办法行不通,无法改善自己的生活,因此他们希望有新人、新党、新办法出来迅速改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选民会对某些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蹿红的新政治人物给予过于热烈的支持。但这种情况孕育着一个风险,那就是新政治人物的执政能力往往是未经过时间检验的,因此有些从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的新政治人物在上台后很有可能使选民失望。由于不一定具备时代所需的魄力、能力和执政经验,他们的执政效果与选民对他们的期待有可能形成反差。因此他们的上台执政反而有可能拖延社会问题的解决,使有关国家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在上述情况下,即在政坛上的老面孔、新面孔都没有能力解决社会问题、提高选民的生活质量的情况下,选民会更加希望求新求变,甚至会支持提倡极端主义的政治人物上台。这类事情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希特勒、墨索里尼、弗朗哥都是先例。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欧洲的民主制度就会遭遇新的挑战。也就是说,当民主制度选举了一位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领导人上台执政时,则民主制度就会得到巩固;当民主制度选择了不能解决问题的领导人上台时,则民主制度就会遭遇风险。事实上,由于选民并不能够充分评估政治人物的能力(只有时间和实践才能够检验政治人物的能力)及预测其上台后的执政绩效,因此民主制度并不能避免无能力的领导人上台,也就不能避免自身会遇到某些风险。

当然,当前欧洲国家的社会矛盾并不像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矛盾那样尖锐,因此欧洲的民主制度也不会快速遭遇重大冲击,但从总体趋势上看,如果今后欧洲的经济形势无法得到有效改善,社会矛盾无法得到明显遏制,那么欧洲的民主制度在未来将遭遇挑战的概率会越来越大,极左翼政党也将越来越明显地取代中左翼政党成为左翼阵营中的主要政党。

参 考 文 献

[1]EBBINGHAUS B, VISSER J. Trade unions in Western Europe since 1945[M].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00.

[2]高奇琦.国外政党与公民社会的关系:以欧美和东亚为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197.

[3]COATES D. The Labour Party and the struggle for socialism[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5: 26.

[4]FARNETI P. The Italian party system (1945-1980)[M]. London: Frances Pinter, 1985: 8-9.

[5]张莉.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还是政治策略的选择[J].国外社会科学,2018(2):77-88.

[6]HEFFERNAN R. New labour and Thatcherism: political change in Britain[M]. Basingstoke: Palgrave, 2001: 4.

[7]夏庆宇.“勒庞现象”透视[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5):89-98.

中图分类号 :D75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 :2018-09-28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后期资助基金项目(16JHQ025)

作者简介 :夏庆宇(1981-),男,博士,讲师;E -mail: 1981042509@163.com

文章编号 :1671-7031(2019)01-0088-09

标签:;  ;  ;  ;  ;  ;  

欧洲国家左翼阵营的构成情况及变化趋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