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渠道多艰险论文_汪杨军

山区渠道多艰险论文_汪杨军

汪杨军

汉源县水务局 四川 汉源 625300

【摘 要】“发展农业,水保先行”,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变水土保持工程渠道建设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现状,而山区农业发展受灌溉条件遏制,要发展就需要加大山区水利投入,务实惠农,其中更要有科学的统筹与管理,只有坚持科学管理,科学创新,才能顺利完成建设,实现人口,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山区渠道;科学管理;因地制宜

近年来,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个基本目标,立足县情,明确水土保持工程渠道建设思路,科学管理、科学创新才是项目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汉源县因地制宜,集思广益,总结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山区水土保持工程渠道建设的路子,将各种难题妥善解决,值得在此探讨。

1 山区渠道建设难题

汉源县属川西南山区位于长江上游川西南大渡河中游两岸,为雅安市最大农业县,建设项目区90%属于山区地区,修建水渠有一定的难度,在建设前期,作为主管部门的汉源县水务局水保办已经做了充分的考虑,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汇总,并针对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相应预案,对以后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山区渠道的建设难点主要是:宣传方面、调研方面、组织方面、运输方面和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

1.1前期难于对村民进行有效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各种民意活动。

1.2对渠道情况的摸底调查工作难度大。

1.3中期的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施工方的施工组织、材料运输,主管方的监督、管理等活动落实困难。

1.4建成后的管理维护难度大。

基于以上考虑,各相关部门多次商讨对策,用科学思路积极探索,兼顾全局,对每一项工作做了相关准备,大大降低了建设风险,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2 逐个击破,稳步建设

2.1前期宣传

项目实施前期,深入基层宣传,组织召开各级宣传会议,多方协同,走村入户,大量工作组成员上山下乡采用“大喇叭”广播和发放传单形式进行宣传,使项目的前期宣传工作和赢得群众支持得到了保证。

山区渠道多艰险,很多地方处于危险地段,为掌握项目建设前沿基础资料,建设前期,作为项目主管部门的水务局组织大量人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奔波,对项目区渠道进行了摸底调查,统计渠道长度,渠道断面,渠系配套建筑等数据,获取了项目区建设内容的基本情况,为之后即将进行的实施方案编写工作、初步设计工作和资金资源分配等工作提供了资料。

2.3落实责任,组织有力

山区渠道分布分散,主管方要把每一条渠道纳入监管范围难度大。山区的局限性给群众的投工投劳工作造成了影响,施工方的施工组织及材料运输也受到很大影响,加之渠道不规则,展线无规律,给渠道质量和外观的塑造造成了影响,尤其是在冬季,高山区冰冻现象严重,施工难度大。

2.3.1多方协作,科学管理

为确保山区水土保持工程渠道建设能顺利实施,如期保质达到惠农目的,各级配合,落实责任,自上而下建立一整套管理机制。

项目乡(镇)高度重视,成立以乡(镇)为组长的小组负责辖区项目建设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项目村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建设实施小组、理财小组、监督小组,参与建设协调和监督管理等工作。这就为工程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不同于之前的任何项目,项目建设标准高,要求精,在实施过程中,不敢有一丝的懈怠。按照“政府监督、项目法人负责、项目主管部门指导、企业保证”的原则,实现了精简步骤,有效管理。在施工现场管理,资金管理,施工方法确定,进度、合同、档案以及文明施工方面的管理多重监督,层层把关。

为保证汉源县水土保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水务局专门成立了细化管理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专设质量监督组,全面负责质量监管工作,坚持从严把关的原则,按照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施工安全和技术指导,督促工程进度。同时各项目乡镇成立了由村民代表和当地农民“土专家”和党员组成的质量监督小组,对工程进行 “陪同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2.3.2建设问题迎刃而解

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通过前期的宣传和组织,群众达成了默契,积极主动参与技术要求较低的清淤、短运等工作,充分体现民办公助原则,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渠道工程防渗整治、C15砼、C25钢筋施工及回填夯实、钢筋制安等采用按公开、公平、公正、合法的原则由水务局批复的项目业主单位通过规定程序选择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

2.4建后管护

山区渠道分布在郊野,多在无人居住的地区,渠道建成后的日常维护工作难度大,巡视范围广,管理人员落实困难。

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后,对小型水利工程基本情况进行分类、登记造册,明晰管理权和落实产权。由项目区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进行管理。由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维修、用水工作及水费计征,实行承包、管护和用水管理。制定用水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

3因地制宜,解决难题

汉源县地形复杂,有平缓的河谷冲击扇,也有局部的土质丘陵,其中大部分属于是山地,山险坡陡,建设项目区很大部分属于高山陡坡区,渠道整治难度大,考虑因素多,由此,根据以前施工经验以及当地的具体情况,妥善地解决了陡坡难题。

关于山区陡坡渠道施工,重点是消能,一方面要防止水能过大,对渠道设施造成损坏,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流速过快溢漫出渠。这里,采取连续跌水消能和消力池消能的方式解决上述问题。

3.1梯步消能

顾名思义,连续跌水消能即为将渠道建设成为连续阶梯状,为水流设置障碍,当下泄水流撞击梯步时达到减速和消除能量的目的。

单阶梯步不宜过长,否则地势不允许,连续跌水消能效果明显,且对渠道建筑冲击小,影响弱,在长缓坡地区提倡运用。

由于设置了梯状结构体,水流受阻,水流对渠底尤其是三角区域的冲击较大,固此处的混凝土标号宜适当加强,并且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要求渠壁适量加高,防止水流过大,飞溅出渠壁。

实践证明,此种消能设施施工简单,对山区连续下坡尤其是缓坡的水流消能效果明显,下游水流平顺,现已广泛应用于汉源县众多山区渠道建设。

3.2消力池消能

汉源县的渠道建设与平原、丘陵地区不同,其需要考虑的外部因素多,同等渠道同等长度同等工程量的施工难度均高于上述地区。其中最明显的不同在于汉源县的山区渠道的大落差性质,大落差,少则数米,多则十几米甚至数十米,且坡度极陡,貌似断崖地形,在该处使用连续小梯步跌水显然是不能满足使用需要的,所以,在此使用了消力池设计施工,其中局部可以兼并使用连续消能,两者结合共同作用。

施工示意为:

消力池的设置应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在大陡坡地方常见,大陡坡处的消能大部分为挑流式消能,小部分为底流式消能,水流在空中散落的时间相对较长,在消力池内与下游水体碰撞和摩擦消耗能量,在此要注意,消力池内要有适量深度蓄水来缓冲水流,否则下落水流容易对池底造成损坏。

一些长缓坡的坡脚,即陡坡渠道结束的地方也常设置消力池,平缓坡坡脚的消力池设置由于水流平顺快速的通过,消力池除了面流式消能外还可能利用池壁的反击来消能,当然利用出水口处的底坎进行底流式消能也是可取的,所以此处的消力池进水口和出水口宜交错布置。

不管采用何种消能方式,消能是重点,但是环保也不可忽视,在这里主要是防止水流飞溅出渠系或溢漫出渠系建筑,对周围造成影响,所以就要通过计算,确定渠系建筑的高度,做到一劳永逸。

水土保持工程渠道建设考虑因素多,不能简单按照平原、丘陵地区建设模式进行,需要适合自身条件和需求,不管遇到何种困难,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定然会胜利。

作者简介:汪杨军(1964.10—)男,瑶族,四川雅安汉源县水务局工作,水土保持高级工程师,四川省水土保持专家库技术评审专家,汉源县水电学会会长,从事水土保持技术研究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论文作者:汪杨军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  ;  ;  ;  ;  ;  ;  ;  

山区渠道多艰险论文_汪杨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