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教学方法探讨论文_赵梁梅

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教学方法探讨论文_赵梁梅

摘要:少数民族方言区学生学习普通话具有基础差、问题多、不习惯等诸多问题。普通话口语教师必须要了解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科学、适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和练习,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的运用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教学;方法探讨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普及普通话对于有效协调社会生产和生活,普及教育,发展科技文化事业,增进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往,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工作,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普通话的普及程度在大幅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具备了普通话应用的能力。作为一名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普通话口语教学的教师,笔者也在积极研究和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口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以提高普通话口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推广尽一份力。

1 进行学情分析,帮助学生端正和树立学习普通话的态度和信心

 我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70%左右为少数民族,80%左右来自郊县或偏远的山区农村,90%左右为初中毕业生。在校学生,一方面语文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识字能力也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受本民族语言或当地方言的影响(如:傣族、佤族、拉祜族等),多数少数民族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普通话基础,也能听懂普通话,但是不习惯讲普通话,即使讲也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当开设普通话口语课时,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太简单,会产生轻视的心理,从而不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基础差的同学缺乏信心,有畏难情绪,会产生恐惧心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来学专业知识的,根本没必要花时间和精力学普通话,对自己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进而产生排斥心理。以上种种,决定了课前对一些相关问题的分析、疏导和达成共识对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树立自信心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学习普通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告诉学生:就个人而言,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能文明、正确、得体的进行普通话口语交际,是做为一个新时代年轻人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而言,掌握和说好普通话,是将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且能够说一口标准、流利、优美的普通话也是个人良好素质、修养等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体现。

 其次,帮助学生了解和具备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准备。告诉学生:学好普通话,必须具有信心、耐心、恒心和针对性。“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认可,是开发自己潜能的动力,也是迈向成功之路的一个起点。”对那些基础较差,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势、能够获取的资源和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比如:告诉学生他们已经会讲普通话,已经具备学习的基础,只要在普通话学习中认真听讲和训练,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学好普通话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正面的心理暗示,让学生获得学好普通话的信心和动力。“耐心”是对一个人意志的考验。普通话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正音、纠偏,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错误的形成是长期的,正音和纠偏的过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也能正视问题,也积极去解决问题。可有时,学生会发现解决一个语音问题几天、几十天甚至数月不见成效,难免心烦意乱,沮丧泄气,自信心受挫,想放弃。这时教师要及时疏导,让学生明白这是学习中很正常的现象,一定要有耐心,要调整好心态,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就能胜利,否则将半途而废,无功而返。“针对性”体现了普通话学习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同一个方言区的人,在语音问题是会存在一些共性。如:有的学生把撮口音读作齐齿音;有的学生平翘舌音混淆;有的学生舌面音齿化;有的学生in、ian不分等。每个学生的语音问题各不相同,有的问题比较单一,有的问题比较复杂。在普通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就应该是学生学习和训练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平均用力,这样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也不能使学生的语音面貌得到根本的改变。所以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这样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帮助学生发现和找到存在的问题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普通话教学当中,虽然学生们也可以自查问题,但俗话说:“旁观者清”,教师的学识和经验能更准确的看到问题的本质。教师要做好一名“语音医生”,帮助学生进行语音“体检”,给每个学生开具一张“语音诊断书”,指出问题和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让每位学生既了解自身存在问题又明白用什么方法去改进,知道今后普通话学习中自己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教学和训练效果,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水平。

 事实证明,普通话教学伊始的学情分析,对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了解学科常识,明确学习方法和努力方向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阐释的就是这个道理。

 2 普通话教学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同其他的教学活动一样,方言区普通话口语教学也有一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教师的导向作用很关键。教师不仅需要充分认知教学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而且需要充分认知学生的特点和影响方言区学生普通话口语水平的各方面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普通话口语的教学中,从实际问题出发,找出本地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根据本方言区语言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之所在,科学的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对比训练。这样,既可让学生了解自己所讲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排除来自方言的影响,又可以有效地提升普通话口语的教学效果。

 少数民族方言区普通话教学有其特殊性,问题多、任务重。在教学和训练中,教师的认知作用就是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方言区学生对影响普通话口语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认知的能力,否则整个普通话口语水平训练就是盲目的。所以,少数民族方言区普通话口语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学情分析,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找到切实可行、有效的办法,才能提高普通话的教学水平,完成教学目标。另外,普通话口语训练不仅是课堂内的训练,也是课堂外的训练,不仅是短期的训练,还是长期的训练。要逐渐把普通话从教学语言变为学习语言、工作语言、生活语言和社会语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形成普通话学习和使用的良好氛围。

 

论文作者:赵梁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教学方法探讨论文_赵梁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