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过程模型的师生互动及成效探讨论文

基于自主学习过程模型的师生互动及成效探讨

占晓婷,张晓瑜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摘 要: 主要以自主学习过程模型为理论基础,从师生的“教学”与学生“自学”交互作用和时间分配的角度展开,对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师生互动过程存在互动观念不深刻、互动主体不清晰、自主学习政策僵化、互动时间不科学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地强化师生互动观念、明析互动主体、协调自主政策、注重互动过程、科学分配互动时间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 自主学习;过程模型;师生互动;成效探讨

新课改以来,我国大力倡导课堂教学的改革,强调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但是自主学习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以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为基础,通过案例对比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力图为自主学习发展提出相应的改良意见。

对于自主学习的内涵,国内外研究者有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既是教学方法,又是目标,同时还是一种综合教育体系,它更侧重从外部自主到内部主动的转化过程。同时,笔者对国内外自主学习的主要理论研究中发现其存在的共同点是强调自主学习中“自我”的作用,注重自主学习的阶段性,以及“过程性”,但是不同模型有着各自的侧重点。由于本研究主要是着重探讨师生互动等问题,因此主要借助可米克的自主学习过程模型来进行自主学习时间分析。

一、可米克自主学习过程模型及其价值

(一)模型介绍

可米克自主学习过程模型主要认为自主学习与转化学习互为基础[1],基于转化理论假设而建构模型基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师生相互作用中得到转化和提高,转化的完成也意味着变革的实现。

1. 师生互动的主体

医学生培养要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接轨已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1],为了更好地培养医学生,服务于我国的医疗事业,我们国家近几年进行了执业医师考试改革。执业医师考试改革前,医学生在本科毕业至少满一年后才能报考,自从近几年进行执业医师考试改革后,执业医师考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校生实习之前,另一阶段是毕业工作一年后。这两个阶段均包括技能和理论考试。理论考试采用计算机答题,考试难度有所增加,主要体现在出题思路的转变上,以前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改革后则更注重考查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尤其是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是第一阶段考查的重点[2-3]。

自主学习的转化过程是学习者先调查、评估和确定需求[2]。调查已有的学习水平和学校的政策特点,再合理地评估自身的需求,其核心是自我反思,自我反思的关键目的是对学习有效性的质疑,从而实现反思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调整。

可米克自主学习过程模型的重要理论价值是为自主学习提供完整的螺旋式上升的自主学习体制。

《造纸信息》全面、及时、准确地报道我国和世界造纸工业以及相关行业的信息,是我国造纸行业唯一公开发行的综合信息类刊物。

通过两堂课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自主学习在课堂实践中存在问题如下:

可米克自主学习过程模型突出拓展—反馈的完善机制。反馈为学生需求建立的重要基础,监控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展开的直接因素,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全程的“监控”和及时反馈。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言语和行动中对班级的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学习进程的控制。在“学生行为描述”和“活动评论”维度的分析中,如表1,我们发现该中学的教师在班级中有巡视和监督及时帮助困惑的学生,也有指导小组讨论以及询问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存在的困惑以集体讲解或者单独指导的方式帮助突破等。但是在表2中,我们看到教师对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作业分享基本不参与或者很少参与,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是否掌握没有及时地沟通和反馈学生信息,所以造成课堂上短暂的混乱和部分学生尚未参与自主学习之中的状况。

可米克自主学习过程模型的主体主要包含两个要素,即教师和学生,该理论中自主学习是基于主体间相互作用而展开的。相互作用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师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上;转化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深层变革。

(二)模型化分析

可米克自主学习过程模型要求在“炼制”中实现自主学习的变革,也就要求给予适当放权和调整空间。学校给予适当的环境支持在自主学习的发展中更多地体现在学校政策的方向,显然这两所学校都提供了相对的政策支持才会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自主的环境中学习。但是表2中学自主学习政策为“35+10”的教学形式,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讲35分钟乃至以上,教师的讲授不允许超过10分钟,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乃至处罚,这样的机械化模式它显示了该学校自主学习政策的僵硬化和不合理性。

(三)模型的理论价值

2. 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

1. 该模型建立在学习者体验—反思的发生机制下。即根据每个人不同先前经验和年龄特征需求水平来指导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及师生互助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发展水平。

2. 该模型强调交互—整合的自主学习形成机制。这种相互作用是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对学生需求和教学时间的不断整合的过程,为教师监督和控制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3. 为保证自主学习的变革该模型突出拓展—反馈的完善学习机制。既包括互动过程不拘泥于社会政策和环境的约束,同时在教师、同伴和自我的监督反馈中实现自主学习有效展开,在螺旋式推进中最终达到自主学习变革。

总的来说,可米克的自主学习过程理论是建立在学生自我的体验—反思的发生机制、交互—监控的形成机制、拓展—反馈的完善机制下。可米克自主学习过程模型为自主学习的转化实现提供了过程指导,具有操作性强、结构严谨的特征,因此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操作价值。

2.1.4 急性型发生在适宜的发病条件下,感病品种的叶片常产生暗绿色近圆至椭圆形的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这种病斑是大流行的先兆,但若天气转晴、温度小,可转为慢性型病斑。

二、基于自主学习过程模型的教学案例分析

本研究主要选取了两所中学的课堂教学视频进行分析,控制上课的总时长和上课的教学主题一致,选取的资料为杜郎口中学八年级数学研讨课——解析几何实录教学视频以及实验东风中学的教学视频;借助夏雪梅博士自主学习观察表单和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课堂录像分类表”[3]对视频文件进行整理;然后以十秒为分界点对授课进行切割,绘制教学散点图,展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时间分配和交互作用。最后通过结合自主学习过程模型分析二者的特点,探索自主学习的深度差异,并提出策略建议,以指导自主学习更有效展开。

在可米克的自主学习理论中,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社会政策约束”“社会环境约束”“学生当前知识和经验特点”“教育者特点”。

(一)自我需求的被动选择

可米克自主学习过程模型建立在体验—反思的学习发生机制下。从自主学习内容维度分析,如表1,实验东风中学教师展开课程引入之后,学生被给予充分时间自主整理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先前经验进行内容分析,然后再自主选择分享,教师在其中仅仅充当信息的提供者和教学观察者;而从表2来看,该教师通过指令安排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且命令式安排不同的小组探讨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被动选择中探讨,限制了独立反思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看似有自主的形式但是自主内容的确立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先前经验让其主动选择,学生仅仅是被动参与自己的自主学习。

(二)监控反馈作用未有效发挥

3. 转化过程

高校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必须跨越高校与市场之间的鸿沟,建立保障信息畅通的桥梁,越来越贴合市场需求,才能进一步提高转化率。

表1 实验东风中学——几何图形课堂实录

表2 杜郎口中学——解析几何课堂实录

(三)自主学习政策机械化

如图1,在这个理论中教师和学习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它显示了自主学习的平衡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同时模型的核心是“控制”,它不仅包含着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过程的控制,也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教师“控制”主要是教师的监督和引导,以此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

(四)时间分配不科学

可米克自主学习过程理论强调交互—整合的形成机制。在自主学习时间维度的分析中,首先根据时间分配比例分析,如表1,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整体的时间比中占据65%左右,包括35%的自主分享,30%的独立思考和作业,教师的讲授占据课堂总时长的35%左右。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在本堂课中也占据主要的比例,也就是说学生在整节课中做到了部分时间的自主,既落实了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又坚持了教师主导的科学诉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发挥交互协调作用。同时根据张传遂等针对师生作用强弱大小变化图的研究[4],中学阶段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强弱基本处于均衡状态。表1中学时间分配上大致与师生作用规律符合,侧面说明了该课堂时间分配比例的科学性。但是表2中,该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占总时间的83%左右,学生独立思考和作业时间仅占23%,学生间自主分享的比重最大,占据总时长的60%,教师的指导只是偶尔穿插在教学中,仅占授课总时长的17%左右。通过时间配置比例分析,我们发现学生俨然成了课堂的一枝独秀,这就导致课堂上教师主体地位的忽视以及教师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徐艺真急了,急切地说:“姨父,你和姨妈从小把我拉扯大……得了得了,一大早的,用不着这么煽情吧?我上去了。”

在时间间隔的交互分配上分析,如图1,该中学的课堂实录时间切割散点图显示,学生的自主学习(图中实点表示)和教师的总结引导(图中虚点表示)交替出现,且每一个散点的分隔时长基本相等,时间切割相对均匀,从图2可以看出该中学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学习较为分散,交替分布不均匀,也就是说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讲授、学生作业的分享等活动没有呈现出动态交互作用,各自活动占据的时间分布不均,这样的时间分配就容易使课堂的活动两极化,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相互割裂。

(4)洪水是否在惩罚恶。上面几点是质疑方舟的技术性问题,而方舟的根本问题是大洪水的目的——是为了惩罚恶,消灭罪恶的发生体:人及恶兽。这一点是否完成了呢?第一,如果该隐有罪,直接惩罚他就可以了,但是上帝却要惩罚杀了该隐的人:“凡杀该隐的必遭报七倍。”(《创世纪·第四章》)第二,诺亚在大洪水前,确实劝过乡亲进入方舟,但没有人相信。

三、提高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成效的对策

(一)学思合一:确立自我需求

学生的自我需求是自主学习有效变革的起点,因此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需求是教学的首要任务。首先,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确立自主学习目标,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主动权和自由支配权。其次,教师通过师生之间言语和行为的互动,主要通过“质疑”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确立自我的需求。最后,实现自我需求认知的变构。这种需求认知是在平衡—不平衡—平衡之间转变的过程,也就是“炼制”的过程通过言语的质疑和引导学生自我需求的建立。

(二)整合生成:创建主体共存、价值共生价值观

现在教学的根本特征不是传递性而是共生性[5],教学的智慧就是实现二者的和谐共生,即“双脚并行”。“将教学规划为学习活动”早已经受到叶澜教授的抵制。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尊重“自学”与“导学”多重价值,看到师生活动中的师生协同共生的巨大潜力,其次构建“知识共享”走向“智慧共生”的创新体,最后改变传统课堂的主体认知,创建共生价值观和以问题为驱动,推动课堂智慧创新。

(三)多元反馈:建立多元反馈机制

反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标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6],因此要做到:一是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二是通过互评和自评多主体参与多样化反馈保证反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三是提供有说服力和针对性的反馈信息;四是提供多形式反馈实现反馈的多样化;五是将自我反思作为自我学习的核心内容。

(四)协调创生:创建灵活多元化学习空间

首先,建立可调节的自主学习政策。教育政策主体的特殊性和教育政策的价值生成过程决定教育政策具有变革教育实践的内在动力,学校的支持和政策的支持会给自主学习创造一定的条件,同时教育实践的生成性特点要求教育政策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可调性。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特点来确定合理且动态性和伸缩性的政策,在教育政策实行中做到选择性遵行、反思性遵行和创造性遵行,不仅做到因材施教,更要做到因材立政、因材施政。

宋朝是中国目录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宋朝的书目不仅在数量与质量方面有新的发展,在编撰体例上也有独到的创新。其中,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宋太宗下诏,由李昉任主纂,扈蒙等13人参与修撰,利用朝廷八万余卷藏书,历时七年,编辑完成大型类书《太平总类》,共一千卷。因宋太宗日览三卷,故更名为《太平御览》。《太平御览》是当时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最大类书。

其次,合理控制横向交替时间和纵向自主时间比例。师生互动和教师的控制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是师生互动和教师控制的时间,实现自主学习多元有效展开,教师首先需要合理地分配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时间长度还需要合理地安排自主和互动的交错分配,在有效衔接中动态发展。再次自主学习课堂中需要互动时间的保障,来监督、反馈、调节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展开和深度的变革。

参考文献:

[1]Pilling-Cormick J.,Garrison D.R.Self-Directed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Conceptual Links[J].Canadian Journal of University Continuing Education,2007,33(2):13—33.

[2]Pilling-Cormick J.Transformative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 Practice[J].New Directions for Adult&Continuing Education,2010,1997(74):69—77.

[3]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4]张传燧,纪国和.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12—120.

[5]叶澜.课堂教学过程再认识:功夫重在论外[J].课程·教材·教法,2013(9):3—13.

[6]黄静,张文霞.多元反馈对大学生英语作文修改的影响研究[J].中国外语,2014,11(1):51—56.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7836(2019)09-0051-03

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9.09.017

收稿日期: 2019-02-16

作者简介: 占晓婷(1993—),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责任编辑: 侯秀梅)

标签:;  ;  ;  ;  ;  

基于自主学习过程模型的师生互动及成效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