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探索_高中地理论文

优化高中地理作业设计和评价的实践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评价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业是检测教师教、学生学的手段之一,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实现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高中地理作业设计和评价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作业量大;作业频繁;作业内容封闭僵化,囿于学科,远离实际生活;作业评价不及时、评价无力、缺少人文关怀等等。这些问题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以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减负背景下高一地理作业设计和评价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抓手,从“有趣、有用、有效”三方面对地理作业的设计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实施,并就作业的创新评价也做了积极的尝试,获得了一些经验。

一、科学设计作业,减轻学生负担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很重。如何让学生喜欢地理学科,并优质地完成地理作业呢?

(一)在作业量的设计上,追求适度

适度,是指作业采用分课时、小容量设计。即把作业的量控制在16K的纸一页或两页,让学生每天要做和思考的时间最好控制在二十分钟左右甚至更少。因为适度,给人的心理暗示是任务轻,可在课堂内全部完成,即使有点剩余,课余也不需花太多时间就可完成。

(二)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力求有趣、鲜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一种无形的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同时学习九门学科的情况下,地理作业的设计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做作业是提高作业效率的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法则。以《地球运动——自转的地理意义》为例,在作业设计时我们选编了这样一道有趣的问题:

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一书中讲到英国绅士福克与朋友打赌,要在80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回到伦敦。最后他认为迟到了一天,却被告知正好是约定日期,这多出的一天是因为(

)。

A.日期记载错了

B.东西方的日历不一样

C.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一致

D.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相反

当在课堂上展示这道题时,学生们显得非常激动:“哎,八十天环游地球哎!”这个书名正好是这届学生中考语文的作文题,他们印象太深刻了,而且是跨学科的,因此表现出极大的探究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新课程提倡“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突出生活性和时代性。所以在编制练习时,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命题。例如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时,时逢冷锋过境,我们便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近段时间家乡天气变化的原因。通过解题学生发现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是如此的紧密!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将视线从课内转向课外,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解决问题。

(三)在作业的目标达成上追求有效

有效作业指的是有效果与有效率的作业。有效果就是指达成预期的目标,而有效率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高的产出。为提高目标的达成度,作业的内容选择就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层层递进、难易得当。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启发我们,“跳一跳,够得着”能够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更高的水平。但如果这个跳跃高度太高了,学生也就失去了跳跃的兴趣。因此在设计作业前要努力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练习的选取既要考虑学生的已有基础,又要以能力立意,正确把握好基础性、典型性、梯度性和探索性等原则。以《地球运动——自转的地理意义》为例,我们原先使用的学案有四页,题目多、难度大,学生叫苦不迭。重新设计后的作业控制在了两页,题目由浅入深,让学生有个适应的过程。如在训练“地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时,我们设计了两组题。

第一组:画出下列水平运动物体受偏转后的运动轨迹。(箭头为物体初始方向)

第二组: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读某一平直河流剖面图,完成(1)~(2)题。

(1)若该河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2)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第一组是基础题,帮助学生理解原理知识。第二组是情境题,要求学生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两组题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梯度性,同时也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四)在作业形式的设计上,追求简单和创意

根据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实施要求,作业布置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高一的地理作业,我们主要设置为以下四类。

口述类:如描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描述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描述典型城市的气候特征、表述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等。这类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形成相互倾听、相互理解的学习习惯。

观察类:如定时观察记录溧阳昼夜长短变化,定时观察记录旗杆影子的变化,观察记录近几日天气的冷暖、阴晴变化等。这类作业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生活储备,为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奠定基础,为联系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建立桥梁,有助于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

手工类:如制作四个节气的光照图、制作晨昏线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模具、制作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的模具等。这类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调查类:如调查当地人口迁移情况、调查当地城镇或乡村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问题、调查当地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问题等。这类作业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关心周边,有利于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发现问题与处理难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的主体多元化,打破传统的教师权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业设计可以有教师布置、学生供题、教师择题布置、学生自主布置、学生互编作业、家长参与布置等形式。一年多来,我们采取了教师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自主和家长参与布置周末作业,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

二、激活评价机制,产生心理期待

高一的地理作业很少,教师有相对充足的时间进行批阅和评价。如果我们在作业的评价上下点工夫做点文章,则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期待在作业中展示新的自我的心理。

(一)亮点评价,激发主动性

作业的评价能否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改善学习,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方式。如果评价是笼统的、毫无针对性的甚至是冷漠无情的,那么学生必然是无动于衷的。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亮点评价最能激励学生,促使学生乐于完成作业,在作业中展示自我,期望在作业中得到老师的赏识,并期待在下一次作业中有新的突破。亮点评价最能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建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其对成功的向往与追求。在批改作业时,不管学生学习基础好坏,我们都会用赏识的眼光寻找每一个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用具有个性化的、激励性的语言来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评语一般采取赞赏式、激励式、方向式等几种形式。例如某学生在作业中书写端正且完成情况很好,我们一般会给出“你隽秀的字,让我眼前一亮;你做事的认真,让我钦佩不已”这样赞赏式的评语;如果学生近期作业态度出现疲倦,我们会采取“一次作业就是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老师期待在下次作业中看到你认真的影子”这样激励式的评语;如果学生作业中错误率非常高,我们会分析可能的原因,提出建议式的评语,如“做起来不顺哦,有段时间没看书了吧”“上课要适当做些听课笔记哦”等。

(二)多元评价,扩大关注度

我们采用的多元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等。在高一学案的最后一栏一般有这样的一个表格,如下。

一开始“自我评价”一栏总是空着,只有一两个学生能写一写。我们分析其中的原因:学生可能不知道怎么评价自己;也有可能认为学后的反思不重要;也有可能学生认为老师有时也空着,我也可以空着……所以后来我们对学生进行指导,并认真填好“教师评价”一栏,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对自己进行评价了。自我评价,一方面可以弥补教师评价可能的不公正,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鞭策自己、肯定自己。

相互评价,主要是在课堂中投影同学作业时使用比较多。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力,摒除漠视一切的心理,增进同学之间相互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从中了解个体学习在集体学习中所处的位置。

有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把孩子交到学校,自己就省心了,或以不懂教育为借口,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结果导致父母与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我们设置“家长评价”一栏,目的是让家长从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并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虽然到目前为止,家长评价的次数不多,但我们坚信家长的观念会慢慢转变,并转化为关注孩子的实际行动。

(三)多次评价,增强信心度

在很多课堂中,不管是地理课还是语文课,许多学生的回答总是很小声。这“小声”,虽然跟学生知识储备不够、回答次数少等有关,但都反映了学生的不自信。我们的教育教学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作业渠道让学生找到自信是非常可取的。例如在上“地球运动——公转的地理意义”一节时,课堂上时间紧,学案上剩了一道活动题:“演示地球仪,说明南北极圈以内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周末回家借助自制教具、演示观察并描述规律。结果周一作业交上来学生几乎都空着的。我只能发下去,并激励他们:“这个周末回家认真做一做,看看谁是我们班的地理天才。”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后,我对学生的第二次作业给予了鼓励性的评价,也发现了确实有一些“小天才”。这种“推迟评价”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的力量,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四)档案袋评价,获得成功体验

在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袋,用电子档案袋的形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电子档案袋通常以学生较好和较差的两个方面有选择性地收集个人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平时作业、测验检测、错题集的收集整理与反思、个人作品、历次作业的评价变化曲线图等等。通过建立电子档案袋可以展示学生在努力学习前后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让学生思考对比他们学到了什么和他们是如何学习的这一过程,从而使学生增强了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自豪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电子档袋案也为教师、家长提供了学生进步的记录。

当然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电子档案袋的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通过评价反馈,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使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标签:;  ;  ;  

优化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探索_高中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