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论文_陈琼

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论文_陈琼

(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湖北荆州 43402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评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不良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相比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评分均得到一定改善,但护理后试验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229-02

宫颈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肿瘤,其在30~55岁的女性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根据临床上对宫颈癌的研究,其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性行为及分娩次数、其它生物学因素和其它行为因素等存在关联。宫颈癌属于恶性肿瘤,因此患者发病后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一些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各种不良心理,导致其治疗依从性下降,影响其正常治疗。因此,在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给予其有效的护理措施,让其治疗依从性得到提升,并改善其生活质量,让其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本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31~69岁,平均年龄(45.69±5.84)岁,病例分期Ⅰ期12例,Ⅱ期25例,Ⅲ期13例。试验组患者的年龄在32~68岁,平均年龄(45.82±5.76)岁,病例分期Ⅰ期11例,Ⅱ期24例,Ⅲ期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与对比研究的要求相符。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其中主要是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其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发生异常变化时及时与主治医师取得联系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等。给予试验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心理状态评估 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要询问患者对宫颈癌的认知,了解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之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结果制定与其相符合的护理方案,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护理工作。

1.2.2心理护理 在患者的护理方案制定后,护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患者存在恐惧心理时,护理人员应联合患者家属给予其更多关怀,并为患者讲述成功治愈的案例,帮助其消除恐惧心理并建立治愈的信心。在患者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时,护理人员应联合患者家属给予患者鼓励,让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并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通过与其的交流和沟通缓解其注意力,从而帮助其消除焦虑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为其讲述一些有趣的事情,或是与患者一起开展娱乐活动,让患者的抑郁情绪得到有效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情感支持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通过患者家属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让患者了解到宫颈癌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并且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情况下治愈的几率会明显上升。同时,要指导患者家属在与患者接触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影响到患者的心态。

1.2.4健康教育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其中主要是对宫颈癌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讲解,并为患者介绍宫颈癌的治疗方法。同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介绍宫颈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评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并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中不良情绪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完成,分值越高代表不良情绪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采用QLQ-C30量表完成,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量表完成,分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分别采用百分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为(51.62±3.48)分,SDS评分为(53.18±4.33)分,护理后的SAS评分为(39.72±4.15)分,SDS评分为(41.26±5.27)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为(52.04±3.65)分,SDS评分为(53.12±4.29)分,护理后的SAS评分为(43.74±5.16)分,SDS评分为(46.59±5.16)分。两组患者护理前的不良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相比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得到一定改善,但试验组护理后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中非常满意32例,基本满意17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26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82.00%。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

3.讨论

宫颈癌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因此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根据临床上对宫颈癌患者的观察,其在发病后一般会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和尿频、尿急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对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方式有很多,其中一般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根据临床实践,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并且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其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其有效的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干预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方式,其主要是在患者入院后根据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合理评估,掌握患者的不良情绪,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对于宫颈癌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主要是联合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关怀和鼓励,并在其日常生活中给予其更多帮助,让其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从而帮助其消除各种不良情绪。

本研究对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春红.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4,(z2):226-227.

[2]严惠玲,李玉春,张素花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36-37.

[3]郭孝琴,李雪松,边红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术前焦虑影响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3):4801-4802.

[4]李颖恒,梁相淑,魏丽莉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6,22(20):190-191.

[5]张玲瑀.宫颈癌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7):245-246.

论文作者:陈琼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论文_陈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